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民周刊专题 > 正文

本土电影摸索“国际化生存”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27日10:41 新民周刊

  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逐步开放,境外的资金和市场对中国电影的主题观念、制作方式和发行方式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

  撰稿/钱亦蕉(记者)

  2004年中国电影(除台湾地区外)的成绩确实不差,国产影片将有望首次实现在票房前
十位的排行榜上与进口影 片平分秋色。据初步统计,2004年进口大片票房超过3000万的影片仅5部,分别是《指环王3》(8600万)、《 后天》(8200万)、《特洛伊》(6900万)、《蜘蛛侠2》(5180万)和《哈利·波特3》(3700万)。而 国产影片,如计入新上映的《功夫》的话,也将达到5部,其余4部分别为《十面埋伏》(1.4亿)、《天下无贼》(超过 8000万)、《新警察故事》(4300万)和《2046》(3000万)。

  一年经历50部进口大片的“轰炸”,中国电影并没有像一些人担心的那样不堪一击,相反,它似乎在激烈竞争中越 战越勇。一方面,进口大片特别是美国大片并非部部精湛,好莱坞的套路已不再新鲜,近两年更是显出疲态;另一方面,中国 顶尖导演参与商业大片的制作,电影投资的多元化,以及电影本身的国际化视野,都使得中国电影出现了一个新的局面。

  实际上,排名靠前的几部中国大片除了《十面埋伏》以外都已不是原来意义上的纯粹国产片,《天下无贼》、《新警 察故事》、《2046》都是内地与香港合作拍摄的影片,《功夫》的班底是正宗的“madeinHongkong”,但 出品方却是内地的民营公司“华谊兄弟”和美国老牌制片厂哥伦比亚公司(隶属于索尼影业)。即使由中国公司独立投资的《 十面埋伏》,它的国际策略也很明显,美国影业巨鳄索尼经典成为其海外发行代理。值得关注的是,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逐步 开放,境外的资金和市场对中国电影的主题观念、制作方式和发行方式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被西方文化接纳的本土元素

  西方人所能理解和接受的中国文化和真正的中国传统文化,是有一定距离的。为了吸引国际资本,为了打开国际市场 ,中国电影的“民族”和“本土”渴望着被西方文化所接纳,为此,中国导演不得不做出某种妥协。

  为什么两岸三地的导演都乐此不疲地拍摄“功夫片”,因为《卧虎藏龙》的成功让西方对中国功夫的元素有了认可, “功夫片”成了进入西方市场的有效名片。识时务者如张艺谋,早早把眼光投向了以前并未涉猎的古装武侠;号称崇拜李小龙 的周星驰也把无厘头和“功夫”连在了一起。虽然周星驰说自己并不是跟风,他拍的“功夫片”是独一无二的,然而,正是因 为拍摄“功夫”,他才获得了对“功夫片”情有独钟的哥伦比亚公司(它们还投资制作了有关成龙的卡通片)的巨额投资,才 有了符合国际语境的大制作。

  张艺谋为了打入国际市场,《英雄》和《十面埋伏》都邀请了港台巨星出演,而所谓的“中国元素”如书法、棋道、 舞蹈等等更被拆散了点缀其中。他在乎的只是视觉盛宴,并不在乎西方人理解的中国文化是否真实。那些未必符合中国观众审 美习惯的故事被编撰出来,并放置到如风景般美丽的山川田野,还有一遍又一遍重复着的野合。数码特技成了新的追求目标。 所有这些都迎合了西方观众的口味,所以这两部电影会在美国热映,丝毫不值得奇怪。

  冯小刚为了打入国际市场,不得不拿《天下无贼》来转型。演员方面,抛弃了御用男女主演葛优和徐帆,请来了名气 更响的刘德华和刘若英。形态方面,抛弃了多年来的冯氏幽默语言,而采用为更多观众接受的叙述方式。内容方面,不仅变侃 聊为深刻,而且居然还悲情得让人流出了眼泪。特技方面,以前基本对电脑特技不感兴趣的冯小刚,居然也对“偷技”采用了 特写的如现今流行的武打镜头的拍摄制作方式,让人叹为观止。看看票房就知道了,冯小刚“输”了自己,赢了世界。

  不仅如此,记者发现《十面埋伏》和《天下无贼》的结构似乎分别借鉴了《无间道》和《盲井》,而后两部影片的内 容正巧是已被西方语境认可的。这种借鉴本身就是急于寻求西方文化接纳的表现。

  境外资本多元化“入侵”

  随着中国电影政策的放宽,美国电影公司进入中国电影产业的尝试几乎涉及到各个层面。哥伦比亚以投资合作拍摄的 方式成功杀入中国电影生产第一线,直接参与电影基本产品制作。从它和“华谊兄弟”合作的几部影片来看,冯小刚系列电影 赢得了票房,陆川的《寻枪》和《可可西里》赢得了口碑和奖项,情况还算不错。但要说赚钱,似乎就有点含糊,最近传出它 与“华谊兄弟”合作破裂的消息,根本原因还在利益上面。再看华纳公司,有效利用政策投资了几家影院,意欲控制电影产业 的基本放映设施。好莱坞的常识告诉我们,控制了影院就控制了院线,继而控制了电影市场的电影投放权。不过,至少是目前 ,华纳离赚钱还很遥远。米拉麦克斯方面代理了包括《英雄》在内的中国电影的海外发行权。综合来看,这几乎就是一条产业 链的雏形。

  除了美国之外,2004年,在国内上映的很多港片都是合作片,已到了分不清港片还是内地片的地步。比如《2046 》,是由上影集团和王家卫的春光映画合作拍摄的,上海在发行上的力推,使得它在上海一地的票房甚至超过了香港。而《天 下无贼》则是“华谊兄弟”与新伙伴香港寰亚影业联合投资的,使得它能够在全亚洲同步上映。

  这里不得不提到华谊兄弟太合影业,作为一家知名度一般的民营电影公司,通过这两年与境外资本的合作,迅速成长 起来。2004年,它们与哥伦比亚以及香港寰亚合作,共投资了4部影片,《天下无贼》和《功夫》无疑都是商业票房大作 ,而《可可西里》和《大事件》则赢得了专家评审的认可,分别获得台湾金马奖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据悉,2005年它们 还将与香港著名的英皇娱乐合作投拍《大话西游》的续集《情天大圣》。

  营销发行的好莱坞模式

  在国际语境下,中国电影制作观念趋于国际化、投资资本趋于多元化,营销发行自然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一部电影的营销通常分为两部分:银幕营销与非银幕营销。中国传统的电影营销观念往往局限于银幕营销,而好莱坞 则侧重于非银幕营销方面——对电影产品进行多方位开发。一部好莱坞大片的制作成本至少在5500万美元以上,而用于营 销的费用,也至少在3000万-4000万美元以上,更多的是1:1,其中非银幕营销占了80%。

  中国电影的营销方式已呈现多样化,比如《英雄》与多普达、《手机》与摩托罗拉的捆绑营销,《十面埋伏》则举办 了一场耗资2000万的全球首映庆典。前不久,《天下无贼》在北京搞了一场“爱心成就未来”的慈善首映礼为影片造势, 而在先前的招商会上,《天下无贼》更一举招来4000万资金的赞助。

  《功夫》的发行由于哥伦比亚公司的参与,更明显带有好莱坞色彩。由于对于海外市场的重视,《功夫》在多伦多电 影节上举行了全球首映,随后周星驰又转战东京电影节。哥伦比亚公司将其宣传为“亚洲的金凯利”,同时投入近2000万 的广告预算将影片包装成周星驰进军好莱坞的首部作品。当然,《功夫》的招商会更加轰轰烈烈,把广告切割成56个项目来 卖,包括灯箱、路牌、公交车、网站、游戏、电视等等,还有一系列衍生产品(周星驰在广告页面上的一手斧子一手棒棒糖就 是两样衍生产品),真是让人大开眼界。这种“切开来卖”的营销方式正是哥伦比亚带来的好莱坞经验。

  相关专题:新民周刊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圣诞节
圣诞和弦铃声专题
3DMM
养眼到你喷血为止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