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时空:2004审计从风暴走向透明(组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29日17:50 央视《东方时空》 | ||||||||
2004中国审计风暴 李金华 李金华获2004中国经济年度大奖 主持人:现如今,把审计工作比成“风暴”已经不是什么稀奇的事儿。随着2004年一批又一批审计结果的公布,人们开始更多地关心“风暴”过后,审计还会给大家带来什么。 从“风暴”到“透明” 仅仅在今年11月短短一个月时间里,审计署就以三次审计公告的形式,公布了这一系
市民:一般的老百姓能够通过审计公告这种手段知道了许多存在的问题 市民:我们每个公民都有权利知道有关国家管理,各方面的一些事情,这是对我们知情权的一种尊重 市民:这意味着老百姓的知情权扩大了,而且各大部委的工作也处于老百姓的监督之下 市民:各大部委违章的资金都是纳税人的钱,如实对纳税人进行交代当然是对纳税人负责任 在采访中,记者深刻感受到,如今普通百姓对于频频发布的审计公告,已经不再是简单地理解为揭露问题,而是把它看作国家机关行政透明化的一种表现,一种公众知情权的存在,当初风暴的感觉似乎正在淡化。从“风暴”到“透明”,审计署仅仅用了一年的时间,而对于这种潜移默化的改变审计长李金华在一年前接受采访时就已经有所估计。 审计长李金华:我觉得作为审计机关,没有必要再去刻意掀起一个什么风暴,但是对我来说,不管怎么样,我觉得作为一个审计机关,一个审计长,还是应该依照国家法律赋予的权力去不断地揭露查处这些问题,引起大家共同来关心这个问题。 风暴过后,李金华已经可以从容面对当初自己并不认同的这个形容词。但人们提起审计风暴仍然很难淡忘2003年6月25号,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2002年度审计报告时,审计长那段掷地有声的发言。 当天审计署在自己的官方网站上就全文公布了这份审计报告,这是审计署成立20年来的第一次。在这篇只有8千字的审计报告中,财政部、原国家计委、建设银行和农发行等12个牵涉要害的部门被频频点名,并受到措辞严厉的批评,在当时刮起了一阵强劲的审计风暴。人们在那一刻开始真正了解审计工作,开始记住了位于风暴中心的审计长,铁面无畏、敢于直言的李金华。 审计长李金华: 在工厂几千人艰苦奋斗一年,利润也就是千八百万,那是很不容易的,可是一到国家机关,我发现有些资金,一出手一流失,那就是几千万、几个亿、十几个亿,那我心里很不平衡,一度很气愤,审计是有这个能力触及这些问题的,而且我相信,这些问题去触及它老百姓是欢迎的。 2003年,李金华在审计署已经工作了18年。刚刚了解审计的人们也许并不知道,为了让审计结果能够全面真实地展现在公众面前,李金华已经为之努力了5年。 审计长李金华:审计署在人大报告,第一次引起巨大反响的,我觉得不是在2003年,而是1999年 1999年是李金华担任审计长的第二个年头,也是审计署第一次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上全面披露了当年的审计结果,而这次全面披露在当时也是在激烈争论的情况下作出的。 审计长李金华: 我常常讲你如逆水行舟啊,你不进则退啊,你总要往前进,所以那个时候,我是据理力争的,最后总理表示,只要这些都是事实,必须如实全面地向人大常委会报告 李金华回忆当时的报告是在被一次次掌声打断的情况下完成的,水利部等一批国家机关首次遭受公开批评。而1999年的审计报告之所以没有在当年就形成风暴,是因为它没有及时全面地向社会披露。但作为一次内部的突破,它为后来审计工作逐渐走向透明做了一次必要的铺垫。2003年6月,审计报告及时全面的公开,使人们不仅有机会了解到国家机关在财政资金的使用和分配中存在的违规甚至是违法行为,更重要的是感受到中央财政资金的使用和流向在审计机关的努力下已经完全置身于普公众和媒体的监督之下。 审计长李金华:很多问题,你不同过舆论向社会公示的话,引不起社会的重视,你光去查,光去处理,我觉得是不能根本解决问题的,要有社会有舆论有公众共同监督这些问题,我觉得这些问题可能解决得更快一些。 2004年审计署正式推行公告制,截止到目前全年已经发布8份审计公告,淮河灾区和云南大姚山地震灾区虚报挪用救灾款;体育总局、科技部等4家中央单位虚报挪用预算资金;原国家电力公司领导班子决策失误造成重大损失等一系列审计结果都得到了及时的披露。这一年,审计正在从风暴走向透明。 相关专题:央视《东方时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