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求是》-《小康》杂志专题 > 正文

中国城市小康指数调研:浙江嘉兴经济已达小康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01日11:09 《小康》杂志

  本刊调研组/文

  编者按:

  本刊连续推出的中国小康指数报道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而当前如何构建一个和谐的小康社会,更是上至中央,下至民众普遍关心的问题。

  本刊为此会集专家、学者独家采用小康指数调研方法,按照官方、专家、民间相结合的思路,全面剖析一个地区的和谐程度。这种方式既能避免以往简单采用经济数字为唯一评价依据的缺陷,又能改变一般媒体报道中“一俊遮百丑”或“一丑掩百俊”的片面性。

  我们认为,各地情况不同,要评价其和谐程度,除了看经济基础是否比较扎实外,还要注重社会全面发展,看社会资源是否兼容共生,社会结构是否比较合理,社会运筹是否得当。

  我们的调查剖析采用分数的衡量方法,让人们真切地感受到取得成就的骄傲和自豪,同时能直面成就背后的不足和缺陷,多一分清醒,多一分努力。

  嘉兴之所以被列为开篇之作,一方面是嘉兴和谐发展取得了相当的成就;同时也因为这里曾召开中共一大,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地方。

  本刊将继续把调研的目光移向不同地域、情况各异的和谐城市。

  有这样一个未经考证的故事:4年前的某个晚上,嘉兴市市长陈德荣独自一人骑着自行车,在外来人口聚集地的一所民工子弟学校“闲逛”了一番。第二天,市里各职能部门的头头脑脑们都被陆续请到陈市长前一天的夜逛之处,专看眼前那些条件极为简陋的教学设备,以及在寒风中岌岌可危的校舍。

  不多久,嘉兴市推出了对民工子弟学校硬件设施的达标规范考核,而市委政策研究室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加强外来人口的服务与管理的若干建议、办法。从此,嘉兴市外来人员子女的就学环境大为改观,而外来人口的本地化进程则更为引人关注。

  这个看似偶然的行动传递着某种信息:嘉兴的决策者们已将本地人口与外来人口的融合问题提上议程。而这,是任何城市在打造和谐社会过程中的必然一环。

  还有一件为嘉兴人津津乐道的事情:今年两会期间,嘉兴城乡一体化建设所取得的成绩得到中央高层的赞扬:“城乡一体化,嘉兴先走了一步”,这令所有的嘉兴人为之振奋。

  2005年3月14日至3月18日期间,由本刊与有关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及专家联合组成“和谐城市”调研组赶赴嘉兴市,对该市的小康社会与和谐城市建设状况进行全面调研。本次调查分城镇和农村两区域进行,经科学的抽样调查与统计分析处理,最终得出嘉兴市的和谐小康指数为81分,和谐系数为89分,说明嘉兴市的经济发展总体水平已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相当水平,和谐程度比较高。

  但此次调查也表明,嘉兴市仍然存在一些不和谐因素,比如信用、治安、环境、教育就业等方面有待完善,以使全市的全面小康水平向更高一个层次迈进,向更和谐的一个程度跨越。

  结论怎么来的?

  本次嘉兴市和谐小康指数编制分为“两步走”。

  第一步:以本刊推出的“小康指数”十大关键词(饮食、居住、生态、生命、教育、消费、平安、信用、公共服务和快乐)为主要内容,采用专门设计的统计指标(统计测度),计算“和谐度”(和谐系数),并对当地政府部门提供的各项指标进行第一次修正,强调小康社会的“均衡”、“公平”、“协调”、“健康”,避免一般统计数据计算中“峰谷互补”的不足,据此得到“和谐小康客观实际指数”。

  第二步:同时,通过在当地民间发放问卷,调研组测量了公众对社会全面和谐的感受度,计算出“和谐小康主观感受指数”,及相应的修正系数,此为第二次修正。采用专门设计的统计评价方法,将两步修正结果统一成一个“和谐小康指数”。通过两步修正,使小康指数更加充分展示其“和谐”面,并采用统计技术对小康和谐水平进行聚类或层次划分。

  和谐之境

  说实话,嘉兴的市区街头实在难以令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相比上海的现代和时尚,绍兴的传统与厚实,杭州的秀丽与雅致,这个城市显得朴素,内敛,不张扬,时间待久了,甚至会产生某种淡然。

  然而,这种“淡然感”在嘉兴地方官员看来,却是有着另一番的境象,谓之“和谐”。

  实际上,嘉兴人应该是有足够的资本用来炫耀的。

  2004年,嘉兴全市生产总值突破千亿,达1050.56亿元,比上年增长16.5%,人均生产总值达31506元,比上年增长16.2%;2003年中国286个地级以上城市中,嘉兴的综合竞争力排名第56。

  经济的持续增长只是事情的一面,另一面则是社会发展的协调与均衡。据嘉兴市统计局提供的数据,2004年嘉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93元,比上年增长13.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021元,比上年增长14.6%。

  也就是说,嘉兴的农村人口与城镇人口年平均收入的比例为1∶2,这一收入差距远远小于全国1∶3的平均水平。将贫富之间的差距保持在一定范围内,对嘉兴的决策层来说,意味着社会矛盾和冲突发生概率的降低,有利于社会稳定。

  嘉兴的和谐从其地理位置的分布也可见一斑:东邻上海,西接杭州,北面就是经济发达的苏南,是块风水宝地。此外,嘉兴境内地势平坦,河流纵横,陆地面积为3915平方公里,辖内秀城、秀洲两区,平湖、海宁、桐乡三市和嘉善、海盐两县,为典型的江南水乡平原区域。

  “这几个地方风俗习惯相近,自然基础类似,本身就呈现一派均衡的特色,政府在整体规划布局时更是注重了不偏不倚,平衡发展的思路。”熟悉嘉兴地理人文的市委政策研究室社会发展处处长钮月终说。

  数据最终佐证了钮月终的观点。嘉兴所辖五县(市)已连续五届进入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并进入前35位,得分差距仅为5分,所有县、市、区都是浙江省小康县,所有县(市)均无贫困村。

  嘉兴所拥有的和谐,不仅仅体现在数字中,那是在淡然中见绵长。

  “城乡一体化,嘉兴先走了一步”

  采访中,负责接待的嘉兴市委宣传部外宣处张超群处长讲了这样一件事:一次中央电视台记者要到嘉兴拍有关新农村新气象的片子,车子从市中心出发,结果不到半小时就到达了目的地。央视记者觉得很纳闷:“怎么这么快就到郊区了?”“是啊,所以才叫新农村啊!”在旁的张超群回答。

  农村要发展,修路是第一。目前,嘉兴市已初步形成了以市区为中心的半小时交通经济圈,农村实现了村村通公路,交通的畅通给城乡一体化的实现提供了可能性。

  根据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城乡二元结构一直是无法绕开的“瓶颈”,长期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以及由户籍制度派生的其它城乡差别政策,造成了十分明显的城乡差距,从而导致了失衡与不和谐。

  上海市未来研究会副会长王健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在城市化的原始过程中,是农村支持了城市,在现今的一体化进程中,城市应当更多地支持农村,这样做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城乡互动,加快城乡良性发展的步伐。

  正是出于这种考虑,嘉兴明确了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城乡一体化工作在391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如火如荼地展开。

  在《嘉兴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中,对城乡一体化的定义是,在生产力、城市化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城市与农村逐步实现结合,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最终实现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协调发展。

  《纲要》提出,到2005年,嘉兴基本建立起城乡一体化的推进机制和推进体系;到2010年,初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城乡差别明显缩小,城乡大部分指标实现接轨,基本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格局;到2020年,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目标。

  为此,嘉兴市还在国内率先建立起以现代化实现程度、区域差异程度,以及城乡差异程度为主要考核内容的“城乡一体化评价体系”。

  当然,理想与现实的距离总是有的,如何进一步统一认识,减小城乡二元差距,增强中心城镇的辐射效应,创新筹资思路,改变农村居民既有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行为方式,使之适应城乡一体化的发展需要,都成为嘉兴政府所要解决的难题。

  专家观点:经济发展已达小康 科教卫环境需加大投入

  调查显示,嘉兴市经济发展指标系数为1.26,这一指标已经达到小康社会发展的要求。其中人均生产总值是目标值的1.53倍,城镇失业率远远低于目标值。但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和城市化率离目标值还差一定的程度,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离目标值还远远不够,说明嘉兴还要大力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合理规划好城市的发展,以及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尽管嘉兴市的生活质量指标系数为0.98,说明嘉兴人民生活质量比较好。但人均可支配收入偏低,千人拥有民用载客汽车数量比较低,而科教文卫指标系数为0.69,还没有达到小康社会发展的要求,其中R&D经费占GDP比重很低,需要大大投入科研经费,平均受教育年限和每百户家庭拥有电脑数量远远低于目标值。

  此外,嘉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平均预期寿命这两个指标已经符合要求,资源环境指标系数为0.91,也基本上符合小康社会发展要求。其中综合能耗产出率已超过目标值,常用耕地面积指数刚好达到所定要求,然而森林覆盖率还远低于目标值,说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还要协调好环境资源的保护。

  “上善若水,猛进如潮”

  记者驾车刚到嘉兴,由于下榻的嘉兴宾馆门面被候车亭所遮,不知不觉当中,车便开过了头。求助路边过客,一名骑摩托的男子手指前方:“往前,往前,再往前!”于是就此多开了10多公里。后来闲聊中谈及此事时,嘉兴的当地官员矢口否认:“那人肯定不是嘉兴本地人。”

  何出此言?依照嘉兴的一句谚语:“宁吃三分亏,祸事不上身。” 有种说法是嘉兴人处世像没角的南湖菱,温和、圆润,但凡碰到外地人问路,无不热情指引。“先不论此人是否故意。但我可以保证你们遇到的不会是本地人,因为真正的嘉兴人不会指错路更不会故意。”该官员解释。

  那么,真正的嘉兴人究竟来自哪里?据嘉兴市府政策研究室社会发展处处长钮月终的估计,嘉兴的城镇人口主要来自两个方向,大约三分之一是农村人口进城,其余三分之二是外来人口的本地化。

  如果此言属实,可以引发的思考是,如何统筹本地人口与外来人口的关系,使两者和谐相处,共同发展?这是在城市化进程中令世界上所有政府困扰的问题,嘉兴也毫不例外。

  “治水的问题我很乐观,关键是人的问题该怎么解决?” 钮月终意味深长地说。

  嘉兴市市长陈德荣在政府报告中提出,市政府今年将研究出台加强外来人员服务和管理的相关政策,给予其更多的人文关怀,引导外来人员通过诚实劳动,守法经营在当地安居乐业;及时纠正拖欠、克扣工资和任意延长劳动时间等侵权行为,完善企业欠薪保证金等措施,基本实现零欠薪目标。

  政府还打算加快民工公寓建设,年内完成12万平方米,鼓励公办学校就近吸纳外来人员子女,加大对外来人员子女学校的扶持,确保义务教育阶段的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5%以上。

  “境,因远见而博大”,这是嘉兴市区街头随处可见的一家房产公司的广告语,这句话或许同样适用于嘉兴政府,能否处理好本地人口与外来人口的和谐相处这一世界性难题,是摆在嘉兴政府面前的一道开放题。

  有人用“上善若水,猛进如潮”对嘉兴精神作出总结:谦和、内敛又充满了创业的冲动。一静一动之间,透射出和谐与均衡的哲学观。

  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相统一,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相统一,推动整个经济社会和谐进步,这不仅是嘉兴人所执著追求的目标,也是所有向往和谐小康社会的人们的目标。

  专家观点:居民对饮食、居住、生命、公共服务满意度较高

  在嘉兴市居民的主观满意度方面,总体上来说,嘉兴市的“和谐小康指数”还是比较令人满意的,根据调整后的分项目综合小康指数可以计算出“和谐小康社会”总指数为0.8100,和谐系数为0.8942。可以看出,嘉兴市的经济发展总体水平已经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相当水平,和谐程度相当高。

  数据表明,嘉兴市民众对“饮食”、“居住”、“生命”、“公共服务”四个方面满意度较高,达到了“比较满意”的程度。其中,“居住小康指数”达到了1.0458,“饮食小康指数”为0.9611,“生命小康指数”为0.7839,“公共服务小康”指数为0.7034。

  调查显示,“生态”、“教育”、“消费”、“平安”、“信用”、“公共服务”和“快乐”在嘉兴老百姓那里略有不满,其中“信用小康指数”为0.5742,“平安小康指数”为0.5977,“生态小康指数”为0.6722,“教育小康指数”为0.6777,“快乐小康指数”为0.6614,“消费小康指数”为0.6930。

  由这些指数可以看出,信用,治安,环境,就业压力,消费需求等方面的不足都是摆在嘉兴市政府面前的难题。因此,政府在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一定要进一步抓好诚信体制的建设,做好社会治安工作,做好环境整治工作,解决好就业问题。

  当然,嘉兴的整体社会发展是和谐的,也难免存在一些不和谐因素,诚如上文分析,为了使嘉兴市的全面小康水平向更高一个层次迈进,向更和谐的一个程度跨越,市政府必须要解决好信用、治安、环境、教育和就业这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关专题:《求是》-《小康》杂志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水蓝幸福
水蓝幸福海洋爱情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