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山开荒导致水土流失(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18日00:53 生活报 | ||||||||
深山开荒破坏植被 深山开荒破坏植被 14日,记者团驱车驶上111国道,查看地图才得知这里是大兴安岭东麓,紧邻呼伦贝尔草原。这里曾孕育了室韦、东胡、鲜卑拓跋部落、契丹、女真和蒙古等民族,这里也是嫩江上游的水源地带。想象中,这里应该是森林茂密、草原广袤,但是,现实中发现的景象却完全不一样。 完整湿地不见了
记者团由加格达奇直到大杨树镇,这段路属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路程99公里。在讷尔克旗附近的甘河旁,记者注意到两侧都是湿地,塔头墩子夹杂着稀疏的林木簇拥着甘河向嫩江奔腾而去。 目前江水还是半开半化,在露出江水的岸边,记者发现水很深,但依旧很清澈。大兴安岭人和嫩江人都说,甘河的水是嫩江支流中水质最好的。 但是,在这样的景色中却出现了不和谐的景象,大片的湿地显现着小片的耕地。塔头墩子已经被黑色的土壤取代,不远处还有刚刚烧过荒的湿地,刺眼的黑色与两旁的黄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与记者刚刚在嫩江源的整片湿地看到的截然相反,完整的湿地已经没有了。在记者的视线中,这些刚刚被开垦出来的耕地附近,并没有出现村屯的影子。间或出现的一些道口,意味着路通向的地方将会是村屯,这些耕地就是这些村屯的村民开垦出来的。 残存的湿地 车再前行20多公里,甘河已经远去,进入了山区。两侧大片的湿地已经看不到了,取而代之的则是更大面积的耕地,间杂着些许湿地。 在处一山坡,只见远方的山坡已经开成了耕地,垄沟都是顺山坡而下,公路旁也是耕地,只在大片耕地的中间留有几十棵树。树的周围残存了星星点点的枯草,代表着那是塔头墩子。 据资料,这里应该是一个典型的林缘湿地。但湿地已经变成了耕地,林地也变成了耕地。原始的生态系统已经被严重破坏。 罕见的林地 由于冰雪路面堵车,记者团绕行大杨树镇内,向甘河农场前进。 耕地、耕地,记者沿途所见,远处的山、近处的山坡无不是耕地,林地已经成了稀罕物。只有农田之间和公路旁有少数的树林,这都是行道树和农田防风林。原始的森林生态已经被完全破坏。 森林被砍伐光了,林缘的湿地消失了,这里与中原地区或是松嫩平原的景象一模一样,非要找出点区别的话,那就是这里的人烟比较稀少,村屯相距可以用遥远来形容。 马教授告诉记者,这样的大面积毁林开荒、毁草开荒是对生态的极度破坏。除去水土流失对下游造成浑浊之外,更重要的是,农田大量使用的化肥、农药的残留物将会被雨水冲刷到江河中,受了污染的江河水再汇入到嫩江,下游松花江的水质就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涵水减少 洪水渐多 嫩江流域是主要洪泛区,松花江流域洪水多以嫩江流域洪水为主,1998年的松花江特大洪水就是嫩江洪水所致。 原初的大兴安岭东连小兴安岭,南抵数千里之外的古长城脚下,曾经是一条在中国北方横贯南北、纵横东西的绿色长龙。 但从上世纪60年代末以来,大兴安岭东麓涌入了数十万的移民,他们凿地为屋、砍木为柴、漫山开荒,给这里带来了生态环境的极大破坏。 马教授介绍,一棵树就是一个小水库,而被称为地球之肾的湿地具有极强的净化作用,它们都具有极强的涵养水源的能力。如今这些都被破坏了,土壤涵养水源的能力大大下降,造成了一下雨就形成江河的洪水,同时泥沙俱下,污染也随之而来了。 “如果森林和湿地的原始生态不被破坏,松花江流域也不会出现1998年的那场大洪水。” 马教授感叹地说。本报记者 谭立顺 张同 本报记者 荆天旭 摄 记者手记 沉重 当记者在大兴安岭东麓看到漫山耕地破坏了涵养水源的能力时,当记者在岸边满是垃圾的嫩江上游看到一股股黑水注入江中时,心中除了沉重还是沉重。 受了污染的江水从上游滚滚而下,沿途再汇聚了同样受到污染的支流,更何况中下游还有更多的城市,众多工厂将污水排放到江河中。汹涌到松花江干流时,那样的污染会达到什么样的程度,谁能想象将会是什么样的后果? 即使环保部门拿出一些数据来,我们也无法估算这种损失有多大。 在嫩江县西泡子踏访时,看着没有起到应有净化作用的氧化塘,看着被破坏的湿地,现有的起不到作用,而可以利用来发展生态净化的也被破坏,记者的心里更加沉重了。如果都这样不负责任,那么将来怎样像子孙后代交待? 采访结束后,记者漫步在嫩江县街头,一场20多年不见的大雪正在消融。由于这场大雪,今年的农业收成肯定会好,来往的行人似乎都忘记了烦恼。但大自然没有忘记,它还没有埋单呢。谭立顺 张同 相关专题:松花江全流域踏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