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走进苏皖边界两个乡镇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7日15:18 《决策》杂志

  -本刊记者 杨 敏 贺海峰

  日前,滁州市市长缪学刚在接受《决策》采访时感叹:“安徽最东边的来安县汊河镇,与江苏仅仅一河之隔,这边冷 冷清清,那边热气腾腾。”经过这位市长的指点,4月21日,记者来到河这边的汊河,又去叩访了河那边的汤泉。

  之所以选择汊河作为观察的样本,因为它区位特殊。汊河距离南京市中心只有15公里,用汊河人自己的话说,这里 很多人骑自行车去南京上班,汊河更像“南京的汊河”。然而,汊河与仅一河之隔的汤泉看起来很近,其实很远。

  汊河离汤泉有多远

  汊河人所谓的“南京的汊河”之说一点不为过。

  汊河距南京市区新街口仅15公里,距南京外环高速5公里,距南京长江大桥和二、三桥分别为13公里、23公里 和15公里,南京市602路公交车直达汊河大桥,电信光缆到达桥头,是南京通往安徽的“第一站”。

  从南京建设一小时经济都市圈的规划看,汊河地处南京一小时经济都市圈核心层,到达南京市中心区的直线距离比南 京的六合区、浦口区、江宁区等到达市中心区的距离还近,可以说,汊河镇地理位置上相当于南京郊区。

  汤泉镇原来属于南京江浦县,撤县并区后划归浦口区。汤泉与汊河并不毗邻,但两个镇的可比之处却很多:首先,两 个镇农业所占的比重都很大,发展水平在当地都属中游;其次,两个镇都拥有一些特殊的头衔;更关键的是在两个镇之间还在 发生着一些看不见的较量。

  一进汊河镇政府大门,记者就看到了几个金灿灿的牌匾。1994年汊河被安徽省政府列为首批对外开放、重点投资 建设的五大边贸集镇之一、1999年被批准为“安徽省综合改革试点镇”,同时还是全省200家重点建设小城镇。汤泉也 有很多响亮的名头,它是江苏省30家重点建设镇之一,2004年9月,更被列入南京市“三城九镇”战略规划进行重点扶 持发展。

  河这边的安徽名镇与河那边的江苏名镇有多远呢?

  从地理上讲,两个镇政府所在地相距十几公里,两地人共饮一河水,口音相同、人缘相亲。但从发展形势上讲,两者 的悬殊已经很大。

  先来看两镇主要经济指标。2004年,汤泉镇完成生产总值3.97亿元,财政收入68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 5806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7亿元。同年,汊河镇完成生产总值1.12亿元、财政收入260多万元(扣除农 业税)、农民人均收入2840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亿元。两相比较,汤泉镇的上述指标分别是汊河镇的3.6倍 、26.2倍、2.1倍、1.9倍。显而易见,两镇的经济发展水平早已不在同一个重量级。

  再来看开放型经济的差异。2004年,汤泉镇采取参会招商、以外引外招商等形式,认真做好“三资”、“内联” 等项目招商引资工作,共引进注册企业75家,注册资金总额6200多万元。全年完成合同利用外资620万美元。200 4年,汊河镇已签约项目13个,总签约资金1.2亿元,实际到位资金3100万元。

  最后来看多元化产业发展。汤泉镇农业实现“无粮镇”,家家户户种植苗木、花卉,种植面积4万亩,是江苏著名的 花木之乡。工业以江标和大吉集团为主导,建成了国内领先的铁塔与民用钢结构制造基地,两家企业成为地方经济的增长点, 产值、销售收入、利税分别占全镇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利税的96%、96%和97%。第三产业上,积极推进温泉旅游 、生态旅游发展,大力繁荣商贸服务业。全年完成三产增加值1.1亿元,增长25%;实现旅游收入4000万元;接待旅 游人数45万人次。

  汊河几乎没有什么多元化经营手段,除去传统农业,工业项目在2004年刚刚起步。劳务输出所占的比重较大,全 镇26000人就有6000人在外打工,平均一户有1.5个人在外务工。

  汊河与汤泉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差多少年?一位当地干部说:“10年。”

  河两边的一场“暗战”

  2004年,汊河迎来了历史上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原汊河镇镇长张京安一周前刚刚走马上任汊河新区管委会副主 任,他告诉记者,去年是汊河发展历史上最好的一年,“去年,我们天天都在谈项目。”

  汊河机遇来自哪里?

  张京安介绍说,近年来南京按照建设大都市的目标大举跨江发展,一是对区划进行调整,将所辖县改为区,把江北的 原六合县、大厂区合并为六合区,江浦县、浦口区合并为浦口区,整合要素资源,从行政上拉近了江北区与主城区的落差。二 是打造交通优势,正在建设的环宁高速公路将长江二桥、三桥和宁淮、宁合、宁蚌等段连为一体,正在建设和即将建设的几条 过江隧道进一步拉近江北区与主城区的距离。江北交通、通信条件的改善,加速南京市区工业企业向江北进军,而江北只有两 个区,发展空间相对狭小,于是南京的很多企业纷纷看中汊河。再加上与汊河一河之隔的南京几家开发区“腾笼换鸟”,抬高 了投资规模和投资强度的门槛,使得园区一些老企业纷纷出走,落户一步之遥的汊河。

  有这么好的机会为什么不多引进一些项目呢?“我们有土地资源但没有土地政策。”汊河镇党委书记王有苗很无奈地 说。为了给发展预留空间,汊河曾将1000亩基本农田用地调整为计划用地,但由于国家收紧土地政策,这1000亩地仍 然闲置,有限的存量土地只吸纳了13个项目。“最大的一个项目是打包过来的,一共十几个子项目,预计投资在2个亿,但 土地批不下来,这个项目就走了。”去年,像这样已经签了合同交了定金的外来投资项目,在汊河就流失了20多个。

  当河这边正为无法容纳更多的项目犯愁之时,河那边的南京已经悄然启动“三城九镇”战略,这是一个目标明确、收 效非凡的战略。

  去年9月,南京市出台政策,重点扶持苏皖交界处的雄州城、永阳城和淳溪城,以及禄口、汤泉、铜井等9个镇。南 京预计在5年时间拿出120亿元用于“三城九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出台24项优惠政策支持“三城九镇”发展,其中就有 “用地可享受市级计划单列”的优惠。南京市规定,“三城九镇”可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发展需求提出建设用地计划,由 区县国土部门负责落实。郊县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向“三城九镇”倾斜,重点城镇在实施规划过程中,建设用地指标不足时,可 向区县国土部门申请追加建设用地计划。“三城九镇”难以保证耕地占补平衡的,可通过国土部门有偿调剂。此外,还对农民 宅基地置换政策作出了规定,在农民原宅基地退还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并实施复垦的前提下,对农民进入重点城镇建房、购房给 予适当的经济补偿。

  记者无法揣测南京决策层出台“三城九镇”战略的初始动机,但这一战略出台仅仅半年时间,河这边的汊河就感觉到 情况发生了逆转,“2005年已经很少会有江苏的项目过来。”王有苗说。与汊河的命运相反,汤泉却因列入九镇之一,2 005年顺利建成占地300多亩的工业园区,并成功吸纳了一批项目资源。

  汊河与汤泉之间的较量在无形之间展开,或许两个镇根本没有意识到互相之间存在竞争关系。但事实上,较量已经开 始,更准确地说,一场“暗战”在河这边和河那边更大范围内展开。

  因为有较量,必定有输赢,尽管结果还不明了,但汊河与汤泉的差距将再一次拉大。

  汊河如何向汤泉看齐

  近日,安徽省委书记郭金龙指出,“纵向比,要比出信心,横向比,要比出责任”,汊河与汤泉比较的意义在于后者 。那么,通过比较,汊河应该向汤泉学什么?

  记者去汤泉采访,发现那里的干部很少谈他们在“三城九镇”战略中得到的实惠。当问及这项战略出台能够带来哪些 看得见的好处时,镇党委书记葛华友轻描淡写地说:“对我们来说,好象名气更大些吧,毕竟是九镇之一嘛。”然后他话锋一 转,“汤泉从来不依赖上面给政策发展,发展还是自己的事。”

  从这一点来说,汊河首先必须在自主发展上向汤泉看齐。

  相较于汊河干部言必谈政策,汤泉的自主发展之路值得借鉴。汤泉的苗木生产始于上世纪70年代,尽管经济基础并 不好,但历任干部认准了苗木种植的发展前景,逐步扩大种植规模,才发展成为今天满目苍翠的“无粮镇”。优越的生态环境 又促使其具备条件发展旅游业和观光农业,从而拉动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发展。

  2000年,蜗居于1平方公里滁河三角洲的汊河镇政府搬到了交通便利的104国道旁,条件的改善给了汊河巨大 的发展冲动。何处入手呢?他们想到毗邻南京的区位优势,要走一条以商贸服务促发展的道路。由于管理出现问题,短暂的红 火之后,汊河的服务行业迅速萎缩,汊河发展一度受挫,直到2004年才出现了转机。无农不稳,无工不富,盲目发展三产 只会是无土之木,在这件事情上,汊河及时汲取了教训。

  我们再看汤泉如何利用资源?汤泉并不是处处流金的风水宝地,交通和区位均不如汊河。但是,这里的干部和百姓非 常善于经营,他们把有限的山、水、泉、林的资源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并确定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其他产业全部服从于主 导产业建设。汤泉不单纯建企业,而是把企业当作一个景点来建,建成园林式风格、花园式形象,使工业与旅游业有机融合; 汤泉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园艺农业,培育休闲、娱乐等多功能相结合的农庄经济;汤泉还在建筑风格、道路形象、城镇布局建 设等方面强调与园林式的旅游城镇目标相吻合。凡此种种努力,记者采访时看到的汤泉就是一个园林城镇。反观汊河,这里的 优势至今仍然仅被发现而未挖掘。

  最后我们看汤泉人的思想解放程度。

  就发展的土地瓶颈来说,不独安徽,江苏乡镇的感受同样强烈。以汤泉为例,其工业发展正处于扩张期。汤泉的征地 成本非常高,因为农民手中种的不是粮食而是比粮食值钱得多的苗木。为了给工业项目预留足够的土地,汤泉于2005年买 下一块倒闭农场的地皮,在那里建立“工业飞地”。

  经过精心安排,汊河镇一位副书记跟随记者来到汤泉,在葛华友的办公室里,两位书记进行了颇有深意的简短对话:

  “汊河发展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上面不给土地政策。”

  “安徽的土地应该不比江苏紧张啊。”

  “我们那里政策控制得比较严。”

  “谋发展,政策很重要,关键还是靠自己。”-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非常阿杜
非常阿杜精彩铃声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