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郎咸平这个人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3日16:53 时代人物周报 | |||||||||
对郎咸平这个人,2005年还能说什么呢? 过去的2004年,他吸引的注意力,可能比起其他所有的经济学家还要多。而且,他愤怒的表情,夸张的身体语言 ,都给公众留下了一个深刻的印象。同样令大家记忆犹新的是,他那些充满数据和术语看上去不太容易明白的研究结论,就是 那些让知名企业家坐卧不安的论断,在一年后的夏天,竟然陆续兑现。
“被郎咸平炮轰的企业,鲜有不出事的!”上市公司之间流传着这句话。为什么偏偏是郎咸平?在去年,一度关于他 的性格、他的习惯乃至他的生平,出现在各色媒体上,被过度阐述,甚至让人产生审美疲劳。但是,这个中学的差等生,这个 孤独而狂狷的人为什么能够撼动这么多企业,他又是怎么样练就出了这样狠辣的目光?他仅仅是为了沽名钓誉才一再语出惊人 ? 对于这样一个在国际顶级学术杂志上论文发表数和被引用数都居前列的学者,用犬儒主义或者阴谋论的角度去解读, 显然太过儿戏。毕竟,郎咸平提出的问题,触及的是社会的一个软肋,让很多人都感到了一种痛。我们可以不喜欢这个人,但 是,确实无法绕开他提出的这些尖锐提问。 《“郎”风暴》,就是关于这位争议极大的人气经济学家,他在过往几年如何迅速声名鹊起的实录。当然,对我来说 ,其中更有价值的是,他怎么样进行学术研究以及社会活动。不管你是否喜欢郎咸平,是否认同他饱含情绪化的判断,他观察 企业和解剖问题的逻辑,特别是关于内地企业如何提升自己的众多演绎推理,都是非常值得认识和反思的。某种意义上,郎咸 平用烫手山芋式的传播,给太多的中国企业上了锋利的一课。 好在,现在有这一本《“郎”风暴》。就像在王石还没有成功之前就出现一样,资深媒体工作者陆新之再一次在郎咸 平还没有大红大紫的时候就走到了他的身边,而且不动声色地观察和记录下了郎咸平的学术生涯和社会活动。实际上,几乎所 有坊间对于郎咸平的报道,都来自于他颇为富有感染力的自述。而陆新之提供了另外一个更加适合阅读的角度。实际上,他到 底是如何回到内地发展的,他在香港激辩十大投资银行和单挑香港联交所是怎么一回事?他为何炮轰中国的某些著名企业,他 在2004年到底做了哪些事情,为什么他偏要跟MBO过不去?他的学术研究到底是怎么来的,杀伤力为什么这么大?这些 问题,真的需要我们平心静气地想一想,而这本书正好提供了相当充分的回放,有点类似于中央电视台12套节目案例重演的 感觉,饶有趣味,绘声绘色,即使是非经济类背景的读者,一样可以徐徐翻阅,有时候,还会给郎咸平那种假痴不癫的风格弄 得忍俊不禁。 作为公众人物,作为一个已经能够影响公共政策决定,影响资源分配调整的话语权掌握者,郎咸平也应该在受到公众 的欢迎之余受到监察。本书的后半部分,在让郎咸平现身说法回应对他的十大批判之余,也记录了郎咸平到底怎么看待名声和 金钱,如何处理成功与幸福的关系。本书最后一章,更有对郎咸平心路历程的尖锐提问,平心而论,这部分里面,我觉得作者 提问的紧逼,比起机变的郎咸平的回答更出色。 当然,还有一点值得一提的是,郎咸平偶尔也会说几句无伤大雅的谎言。例如,本书就指正,他不仅会唱《无言的结 局》和《天意》,更喜欢唱《海海人生》和《车站》。下次见面,大家可以去问问郎咸平是否如此了。 相关专题:时代人物周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