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日报:钱学森的建言与大学精神的建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1日15:04 大众网-大众日报 | |||||||||
作者:孙永绥 李红 7月29日上午,温家宝总理来到“人民科学家”钱学森的病房,送上鲜花,向这位共和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表示慰问和敬意。病榻上的钱老对温总理坦诚建言:“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7月
钱学森是我国杰出的科学家、航天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虽年事已高,仍壮心不已,勤奋学习和工作,始终关注着科学前沿领域。钱老的肺腑建言,正中目前我国的大学教育之弊。近年来,国家加大对高校的投入,大学内的“知识分子”社会地位大幅提升,以其职业的稳定,收入的增长变得令人羡慕起来,但真正的学术文化和大学精神却难以同步增长。 前不久,媒体纷纷报道了清华大学美术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陈丹青提出辞职和北大法学教授贺卫方一怒暂停招收硕士研究生事件。陈丹青要从清华大学出走,不仅是要告别现行的高校教育体制,回归他曾经生活过的真正艺术家的自由、游荡的日子,而且也是对现行教育体制中不合理的规则和现象发出挑战和拷问。 大学是科学的摇篮,是社会活力的源泉,是现代社会的火车头。但在如今的一些大学中,个别管理者沉迷于权力乐趣,一些教育者纠缠于创收与私利,一些天之骄子变得放纵与厌世。诸多现象,既有体制原因,也有机制问题,错综复杂。究其实质,关键在于大学精神的缺失。这是人才培养和国家未来的重大隐患。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董健教授痛指当前高等教育体制的种种弊端。他说:“大学精神”就是学术独立、思想自由、兼容并蓄。大学之“大”是大在精神。大学培养人才是“立人”而不是“造机器”。在当前这样一个日趋功利化的时代,我们要重建大学精神,不能仅仅停留于实用知识的普及,更应着眼于价值观的构建。或许,今天的大学有必要重温“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斯言当引起我们更多人的重视和思考。 相关专题:媒体观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