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副市长发红包让政府助学陷入误区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4日15:14 红网 | |||||||||
作者:周稀银 8月12日8时30分,吉林市文庙博物馆孔庙正门外人头攒动,12位文理科状元身披绶带、胸佩红花,在人们的艳羡和祝福声中,走进状元门,踏上状元桥。原来这里正在举行吉林市高考状元表彰奖励仪式。吉林市副市长杨金顺为吉林市文理科高考状元每人颁发了5000元奖学金,其他各县(市)的状元则各获得了2000元奖学金。(8月13日《新文化报》)
这几年,社会推崇神童的同时,高考状元也倍受“捧场”,不仅公众对他们迷信崇拜,就连政府也坐不住了。今年7月,广东省中山市政府分别奖给11名考取清华北大的学生3至13万元的奖金。今天,吉林市副市长又亲自给12位文理科状元发红包,更加表明了政府在奖学助学上不应有的立场。 政府大张旗鼓地表彰状元,虽然能弘扬中国尊师重教的好传统,激励学生们学习,但从另一方面看,这不是在助长以分论英雄的风气吗?我国现行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已暴露无疑,政府在这方面应该尽快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法加以解决。不在于此,却把心思用在滥发红包上,势必让那些考分一般的学生及其家长产生对抗心理,或者迷失方向,或者盲目追分,助长了教育歪风,不利于教改的实施。 当前,我们的教育资源正向重点中学、名牌大学严重倾斜,这种以牺牲资源公平为代价的现状,应当成为各级政府致力改变的方向。政府频频重奖状元,无疑是向这个伤疤上撒了一把盐,“激励先进”的背后,隐藏着浮躁和不公。用纳税人的钱,去支付少数“精英”的奖金,这有违大众公平原则。不知道这个重奖有没有预算,是否通过人大表决。如果此程序不合法,则更有悖政府的“清白”。而对考取其它高校的学生不给予一分钱的补偿,更容易产生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马太效应”。政府应当想方设法化解矛盾,而甘当重奖“状元”的最大“买主”,则是在人为制造社会不公,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 不管你是富家子弟,还是寒门儿女,只要成了“状元”,就有了一张重奖入场券,这避开了多少贫富分层论和历种“暗箱奖励”的干扰,这本身应当是公平的,但这种公平不应当由政府“埋单”而至。相反,政府应当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摆脱事事包办的“婆婆管理模式”,更多的从宏观教育体制入手,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保证大众接受公平教育的权利。 推荐:2005年高考状元 相关专题:媒体观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