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观点专题 > 正文

江南时报:“局长贫穷”为何遭遇不信任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5日06:21 人民网-江南时报

  安徽某县公安局长为给妻子和母亲筹集巨额医疗费,不仅卖掉了房子,而且举债30多万元。安徽省公安厅领导在了解这一情况后,特别为他申请了2万元困难补助金(据8月14日《新安晚报》报道)。

  “县公安局长为什么就不能生活困难?”贫困局长反问前去采访的记者。是啊,局长为什么就不能贫困呢?不是问题的问题,却使得包括记者在内的更多公众疑问重重(当然
也包括我):当局长的竟会穷到需要困难补助,到底是真是假?实际上问题本身的答案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为什么局长的贫困会遭遇公众的不信任?这种不信任到底反映了社会公众怎样的心态?在他们(当然也包括我)的“成见”中局长应该是怎样的?这显然已不关乎“贫困不贫困”了。

  在我看来,这种对“局长贫困”的不信任背后,反映出公众对“权力贫困”的不信任。换句话说就是,权力应该是富裕的,拥有权力的官员也应该是富裕的,这已经成了社会的普遍共识。可能是社会公众的偏见所致,也可能是“极少数腐败分子奉行以权力兑换金钱的官场潜规则”(该官员语)所致,也可能是不容无视的社会现实所致。

  偏见抑或事实,只能说明(少数或多数的)“富裕”的局长(进而扩及到拥有权力的官员)们颠覆了整个社会对权力的认识,对官员的认知。在目前各种制度亟待完善、官员问责体系尚需健全、民主程度远未理想化的状况下,先富起来的他们(指富裕的局长们),很容易让人把“富裕”与“权力”联系起来,即权力导致了富裕。因为一个个具体的个案中,我们能看到的事实就是权钱交易、权物交易,他们的“富裕”是因为其出卖了“权力”。

  于是当一个有“权力”却“贫穷”的官员违反了“常识”的时候,导致社会公众的不信任也就成了必然;在“权力成为谋取财富”的社会大背景下,贫困局长遭遇不信任也属“正常”。值得深思的是,这种“正常”是非观念下的官员及民众的心态是如何形成的?拥有这种心态的社会群体(不管是官员还是民众)若都为之努力,恐怕社会的危险系数要更大一些:有权力的就要“致富”,没有权力的就要追求权力进而“致富”。如果“富起来的人”必然(而且事实也确是)被公众加个修饰语“权力”或者加个定语“官员”,这种富裕很可怕。

  公众对贫困局长的不信任,凸显出官员贫困已经成为社会稀有的现象。他及他的贫穷有助于挽回社会公众及官僚体系对权力即富裕的可怕认识,有助于形成整个社会的正确权力观、价值观。

  作者:河南 那小放

  相关专题:媒体观点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