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中国八月论坛专题 > 正文

八月论坛激烈争鸣:定价机制改革:何去何从?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2日14:38 中国新闻周刊
八月论坛激烈争鸣:定价机制改革:何去何从?

论坛现场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八月论坛激烈争鸣:定价机制改革:何去何从?

  争鸣焦点一:高油价:向左走,向右走?

  [提要] 中国的高油价时代来临了吗?油价的未来走向究竟怎样?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我替我们的读者和新浪的网友向各位专家提一个问题,现在国际油价一路高升,几位能否预测一下未来成品油的价格走向?

  董秀成:这个不好预测。我的判断是绝不可能像高盛、摩根斯坦利他们说的那样,我觉得油价明年就会降下来,这是我的判断。你可以查媒体的好多东西,我一直是这个观点。但是说回落到多少,回落到20%、30%,我觉得不可能,但是肯定要回落,因为这个价格本身就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价格,不是供求关系的反映,这种投机、炒作太严重。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邓先生的看法呢?

  邓郁松:我觉得预测不预测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我可以谈一下自己的观点。如果说油价在某一天突破了,我不奇怪,但这一定不会是长期持续的现象,这一点我和董教授的观点一致。这一轮油价上涨的原因是什么?我个人认为剩余产能的不足是造成市场紧张的原因。现在很奇怪的现象是,美国原油的库存量在不断增加,已经达到了近5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所以这一段时间的油价上涨有需求增长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库存增加在起作用。为什么库存增加?这是因为大家对供给不放心,因为我们都知道东欧、非洲这些主要产油地区都不太稳定,这种心理上的预期产生了很大的作用。同时产油国的生产能力在减少,这也是一个绝对性的因素。

  但如果我们看长期的话,油价不可能涨得太高的,因为它受这种供求关系的影响。我们可以回顾一下,在94年的时候,当时的科学储量是1363.67亿吨,当年的产量是30.21亿吨,按照当时的产量计算,可以开采45年;到2004年底的储量来算是1758.21亿吨,当年的产量是35.50亿吨,按当时的产量计算,可以采50年。所以大家需要了解,短期内出现高油价有可能,但长期内不会。甚至有人说价格下跌,这种情况也有可能。我们看高盛和摩根斯坦利的预测,基本的计算方法没有变化,都是看供求关系,只是可能高盛在供给上更悲观些,而摩根斯坦利相对乐观些。当然供给层面确实很复杂,社会会不会有恐怖袭击、自然灾害等突发因素这很能判别,很难科学的计算。但国内的油价短期内肯定是高位的,因为和国际的差距这么大,我是这样判断的。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现在国内成品油的价格,我看到网上的网友和专家发表的评论还是有差距的。有的人说要到7块钱,93号汽油,现在是4.26元,还有很大的差距。

  盛洪:这个是加上

燃油税的。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邓先生您认为现在中国成品油的价格是处在高位的,并且这种高位会维持在一段时间的。

  邓郁松:但是这个未来的趋势要取决于国际油价,如果这个国际油价降下来的话,油价肯定能降下来。

  争鸣焦点二:该伸手管,还是彻底放?

  [提要] 石油的价格形成机制到底应当完全市场化,还是由政府控制?即使应当放开的话,应该何时放?怎样进行?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我想问董教授一个问题,你在参加发改委的课题时,关于油价形成机制的问题说得比较多。现在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刚才王主任说的,跟中石油、中石化的观点类似,就是把现在的石油定价机制由原先的一个月缩短,或者是使它更加的灵活。还有一种说法就是我们接触到的一些学者,他们认为目前的定价机制应该延长,因为如果延长了以后,有可能会督促着这些石油企业去进行商业储备,请问您怎么看这个定价机制。

  董秀成:定价机制就像你说的,有一些人在研究这个东西,媒体上可能有一些报道,是有一些言论。但是我实际上对最近一段时期是回避的,我不愿意回答这个问题。因为这个事情从现在看,确实比较敏感。但是我可以从学者的角度来谈谈这个问题。

  从长期的目标来看,我认为价格是必须放开的,这是我一贯的观点。石油体制改革是一个配套工程,国家应该综合来考虑,但是现在实际上是一种分散,发改委专管成品油价格,商务部专管市场准入、贸易权,同时发改委和商务部还共同监管价格,我想这个局面应该有所调整,应该学学西方国家。美国的能源部有一个部门,统一来协调国家的能源政策。我们现在做不到,成立一个能源领导小组,实际上是政策咨询机构,只有协调职能。

  尽管如此,但我还是主张现在不能放开。为什么?原因很简单,因为现在是垄断格局,市场竞争主体不充分,说到底,中海油都没戏,它没有下游,所以一旦放开,就由政府定价变为两大集团任意定价,就变成这样的局面,所以目前不能放。但是我主张要把目前存在的这种价格机制它的弊端尽量地减少,比如说像时滞性的问题拖后,我主张是频率加大,加大多少?可以先试,试半个月,半个月之后再试一个星期,最后变成实时的,这是完全能做到的。因为数据是有的,每天都公布数字,你一算就能算出来,这样就使政府由制定价格者变成类似于报价方。

  另外一个原因,我为什么主张不放,就是因为竞争主体太少,如果政府不制定不公布这个价格,由谁来制定由谁来公布。所以从长远来看,中国的体制改革还是要让外资进来。去年零售是对外资是开放的,06年底批发也对它开放,就是还是要让它进来。同时我主张对民营企业应该采取特殊政策。现在民营企业几万家,都是非常小的,而且这些企业形不成气候。我主张国家对民营企业有一定的扶持政策,让它做大,虽然这个时间会非常漫长,但要往这个方向走。最后变成什么样子?就是几大集团、非传统石油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形成一个市场主体非常多的局面,这才有竞争。有了竞争以后,再在几个大的城市,像上海、深圳,建立比较大的石油和期货市场,让这些市场起到一个报价的作用,使企业有一个参考依据,否则连参考依据都没有。所以现在就是在让发改委由制定价格转化为类似于发布价格的角色,没有任何其他方能来做这个事情。但是至于这个完全放开的时间,不会很快。这些是我的观点。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您说的缩短这个频率是指原油的价格还是成品油的价格?

  董秀成:我认为它俩应该同步进行。

  盛洪:中石油中石化之所以要求频率高点,是因为在上升期。如果在下降期的话,他就希望慢点。这就像老北京说的笑话,说往上调特别快,往下调特别慢。

  邓郁松:就是因为现在不是实时的,所以存在这个问题,如果价格一旦是实时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我们可以把这个价格线条稍微拉长一点,比如一年之内,我们能看到成品油的平均价格,这对消费者来说是很有意义的。

  举个例子,在2000年上一个油价高峰时,西方国家也受高油价的困扰,当时美国民众说要不要由政府设定一个最高限价或者基准价格。为此成立了调查小组,研究结果发现,如果政府不制定价格的话,当地的民众60%的情况买的价格是低于平均价格的,40%是高于均价的。所以他们的结论是,政府不应当设定价格。因为如果这么设定了的话,所有的经销商都会把价格设得高于这个定价,最终消费者所受的损失会更大。

  拿这个结论来反观我们的油价。现在国际是高油价,我们是低油价,但是高油价能高多久?它总有一天会落下来。在高的时候,我们的国家和企业在承担这个成本,那么在油价下调的过程,他们总会把这个成本补贴上来的。没有哪个产业是只付出,不求回报的。刚才盛洪也谈到往上调特别快,往下调特别慢,所以说到底还是一个围绕平均价格上下波动的问题。如果真的实现价格实时的话,这个问题也解决了。因为这些资源的数据进来了,把这个国际市场的供求关系及时地反映出来了,从长远看,对消费者是有好处的。

  盛洪:就是说在管制还不撤销的情况下,国际上有几套油价协调机制大体不错,因为石油是全球性的产品,还没有太独特的地方性,所以你参照它也是不错的事情。

  邓郁松:做到实时后我们就很容易评价一个公司做得好还是不好,现在不能评价,不能说做得怎么样,如果产品是国际市场的,参照物只能是国际市场的。

  盛洪:是不是这样做会为在石油产业中引进竞争创造一些条件,像您说的实时报价的话,我可以向很多的公司来开放。

  董秀成:现在就是往这个方向走。但是批发零售你要放开,要有其他的主体进来。

  盛洪:对。所以你要是油价稍微有一些问题的话,你要放开还会有一些问题。

  董秀成:现在肯定有问题。

 [1] [2] [下一页]

  相关专题:新闻中国八月论坛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