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观察与思考专题 > 正文

警惕“手机鸦片”流毒民间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6日15:57 观察与思考

  -观察记者马小真

  随着移动通信业务的发展,中国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手机使用国。根据国家信息产业部门提供的数据:2004年 中国手机用户人数达到了3.34亿人,比2003年增长了6500万人;预计2005年将达到4.02亿人,这意味着 平均每三个中国公民就拥有一部手机。而到2007年,中国的手机用户更将占整个亚太地区移动通信用户的50%之多。手 机的诞生和普及,大大
方便了人们的工作与生活,同时在人们接收、传送信息的过程中亦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但近几年来,随着手机业务的不断扩大,这个被称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外的“第五媒体”,如今却陷入 了屠毒笔墨的局面—大量携着黄色旋风滚滚而来的短信、图片、小说……无孔不如地通过手机进入到人们的视线之中。其产生 的不良反应已引发社会上一连串的质疑和批评,曾经给人带来无限便捷与快乐的手机,现在却成了“精神鸦片”的代名词。

  这绝非危言耸听。

  “手机鸦片”走进中学生

  或许美国人马丁·库珀永远也想不到,由他在32年前发明的手机发展到现在,其功能已不仅仅局限于通话这么简单 了。据说今天的库珀一直都弄不明白的事就是,为什么电信运营商们总是热衷于不断添加除通话以外的“花哨”功能。因为在 他看来,运营商们的职责应该只是确保手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能通话正常而已。

  然而,库珀只是发明者库珀,他永远无法去阻挡这一通信工具的时代性“进化”,也更无法阻挡这一通信工具如今正 日益疯长的腐蚀性“进化”。

  且让我们来看以下三则报道—

  8月1日,《鲁中晨报》的一则新闻让不少读者看了惊心。报道说,山东淄川的王先生发现自己6月份的话费比平时 多出了近百元。经查,原来是其上初中的儿子,竟用他的手机注册了黄色网站账号下载色情电影!

  事隔一天,《辽沈晚报》的记者也接到了一位伤心母亲的电话:“我儿子还不到18岁,可他的手机中竟然有很多激 情图片和短信!”该报记者就此事件经过暗访后惊异地发现,目前沈阳市区有部分手机维修店竟然公开提供激情电影和照片的 下载服务,而提供手机下载的情色网站更比比皆是。

  同样,更早之前的《法制日报》也曾经报道过,有位张姓家长每天下班前都有一项必做的工作,那就是清理一下自己 当天收到的手机短信,删除掉那些黄段子。原因是家中有个12岁的儿子,调皮的儿子很喜欢摆弄爸爸的手机,张先生说,不 能让儿子看到那样带“黄色病毒”的成人笑话。

  这些报道一出来,令不少读者哗然。他们无不诧异的是,原以为这些只属于成人范围之内的东西居然开始在初谙世事 的中学生中开始流传,而更令人忧心的是,甚至有相当一部分中学生已沉迷其中无法自拔。

  一项对上海某中学学生使用手机的调查显示,大多数中学生使用手机主要是用来发送短信息,也将其作为玩游戏、上 网、听歌的“迷你”电脑。但记者针对中学生使用手机这一话题在某个网站的论坛展开讨论时,却有相当一部分中学生网友承 认,他们曾经或正在利用手机下载情色网站,观看一些色情电影或者短片,甚至还有的在手机上“欣赏”成人小说。当问及他 们这样做的理由时,回答无非均是“好奇”两字。而有一位网名“兔儿跳”的高二女生更在网上留下“豪言”说,她曾把自己 的“性感私房照”用带摄像功能的手机自拍下来,然后传到她所暗恋的同班男生的邮箱中,希望那位男生能更多地“了解”到 她的另一面。

  在这些中学生中,手机,原本是家长为了方便与孩子联系或监管的某种方式,但这些家长们恐怕做梦也不会想到,尽 管之前他们曾对电脑网络深恶痛绝,采取种种方式或阻止孩子进网吧,或给家里的电脑装上了过滤色情图片或者信息的防毒罩 。可是彼战役方才结束,此战事又狼烟四起—完全被家长们忽视的手机彩信、短信功能却悄然给正处于青春萌动期的中学生们 打开了一扇不设防的黑暗通道,一些无良商家将赢利的目标瞄准学生,让“手机鸦片”借着所谓的“激情下载”的各种名目肆 意在学生之中滋生与散播。

  无可遏制的黄毒骚扰

  随着电子产品和通讯网络的飞速发展,手机的出现不仅大大提高了受众的参与性和互动性,同时也给人们造成了无休 止的黄毒骚扰。

  “我的手机上经常有莫名其妙的号码发来一些黄色信息,连屏蔽过滤的办法也没有,真是讨厌极了。”在杭州某银行 工作的张小姐对手机频频出现的黄色信息骚扰几乎已到了深恶痛绝的地步。“如果电脑遇上‘黄毒’,一般来说加个防毒罩或 者装个信使拦截就可以了。但手机却没有限制接收不明信息的功能,而且陷阱也颇多,一不留神就上当了,真是防不胜防!”

  记者在采访中听到了不少类似这样的“抱怨”,很多手机用户反映,一些黄色短信经常混淆在其他正常短信中,令他 们反感的同时更造成了生活与工作的不便。

  对此现象,观察记者采访了北京亿阳信通网络技术事业部的产品经理马烈。“如果排除个人下载的因素,目前手机上 ‘不请自来’的黄色信息其实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短信垃圾’。这些短信垃圾主要来自于陌生手机号码,它们可以以文字的形 式来呈现,也会以图片或短片的形式出现。这都是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手机短信这个平台和网络短信作为发送工具,向一些不特 定的用户发送各种能让他们产生利益的信息。这种信息的发出端口可以是手机也可以是网络,但它的接收端口却往往只是手机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近年来自手机开通短信功能后,用户经常收到不良短信的原因。”

  “由于这种信息不受任何时间与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都能对手机用户进行骚扰。因此也可以说,这些短信不用经过 接收者的允许便可直接传播,它完全是带有强迫性的,手机用户则对短信没有选择阅读的权利。”马烈回答了记者的疑问。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这一情况,有一年春节,一种名为“洪流”的黑客程序专门利用一些能够发送手机短信网站的功能 漏洞,使网站自动向被攻击者的手机发送大量短信,致使大量垃圾短信填满手机存储器,干扰用户的正常通信,让电池很快耗 尽,而且垃圾短信也在短时间内难以清除。

  这样的事情听起来的确令人有些意外与愤懑。手机短信,原本是一种大众传播媒介,我们不能否认的是,它确实给人 们带来不少乐趣。随着拇指的轻轻摁动,一些或温馨或俏皮的话就能以短信这个桥梁抵达心灵的彼岸。还有诸如新春拜年、股 市动态、求职购物……这些功能带给人们生活、工作的便利的确是实实在在的。

  而去年“非典”期间,短信更成为人们交流的一个重要方式。见面少了,短信多了,道一声问候,说一声平安,人与 人之间的感情在灾难中非但没有淡漠,反而更愈见真情。

  但现今,由于手机诸多娱乐功能而产生的巨大商业利益却加速了不良信息的泛滥。辽宁某大学教师在一个关于网络色 情的调查中发现,不少黄色信息正是一些门户网站的敛财生力军。很多网站都有特别注明的“男女笑话”短信,或者欲盖弥彰 地用上“情趣短信”进行遮掩。但是,点击率最高的也大多是这类短信。

  同时,与这些黄色信息盛行相“媲美”的还有“彩信”和带摄像头的手机。这些看似噱头的功能不仅给一些色情信息 提供了更好的传播载体,更给无处不在的“黄毒”拓展了广阔的生存空间。

  短信、彩信、可拍照手机,原本是商家靠娱乐消费者而获利的一种经营手段,未曾料却在无形之中让它们在一定程度 上成了黄色信息的聚集地,和最为集中、且无法遏制的黄色信息发散中心。

  

  问题尚多亟待解决

  有鉴于互联网几年来轰轰烈烈的扫黄运动,手机黄毒的危害目前却还属于相关监管和技术攻克的盲区。更为遗憾的是 ,记者在采访中还被不少人认为是“小题大做”。“只不过是平时找找小乐子嘛,用得着这样兴师动众吗?”在一片对手机黄 毒现象的口殊笔伐之中,记者亦听到这样的声音。

  “这种现象怎能不引起重视呢?‘手机黄毒’和其他黄毒一样,非但会将社会文明一点点蚕食,更会影响人们的心理 健康!尤其是一些青少年由于长期沉湎于网上淫秽色情信息,有书不读、有学不上,迷恋于网络色情的他们,一旦没有足够的 零用钱供他们玩,就会去偷甚至去抢。浙江遂昌县就曾有一名15周岁的男孩,因为长期受到色情信息的影响,在他人唆使下 犯了强奸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零6个月。这些未成年人,心智尚不成熟,很容易受不良文化的影响,而网络色情等社会环 境中存在的一些不良因素就会成为诱发他们犯罪的温床。为了避免步入‘亡羊补牢’之后尘,建议应该尽快立法才是。”杭州 市西湖区公安分局一位叶姓警官在接受观察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诚然,基于我国发展迅速的互联网和短信行业,如果没有法律的约束确实会让一些不法商人钻空子,也会大大影响社 会风气。但我国的立法过程却又相对较慢,修改程序也比较复杂。对此,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网络与信息安全组副组长吕 诚昭曾经有过这样的表示:“我们也在进行立法方面的前期工作,国务院相关职能部门对此也相当支持,但有关细节还没有确 定,目前还无法预测法规出台的具体日期。”

  既然法律的漏洞可以钻,那么有关通信管理部门的状况又是如何呢?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国内一些城市的通信管理局往往也只能在一定时间内对每小时发送信息超过一定数量的手 机用户进行内容检查。尽管这种有针对性的检查在操作角度上相对务实也比较科学,但是这种介入私人空间的方式却显得非常 没有人性味也非常垄断,甚至还会牵涉到侵犯公民的隐私权、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等一系列法律纠纷。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除因国家安全 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 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发送短信也是公民的一种通信方式。法律规定,除非通信内容涉嫌威胁国家安全或在追查刑事犯罪时,通信内容才能 被合法检查,而且,这样的权利也只有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才能行使,通信管理机构则没有这样的权利。由此而见,这样的办 法可行性也并不高,且衍生的问题、造成的矛盾也会比较多。

  再从网络管理上来看,著名网络反黄斗士王吉鹏曾经就我国三大著名网站—新浪、搜狐和网易是否涉嫌网络色情经营 ,以及他们是否限制未成年人进入某些成人栏目,写了一篇名为《站直喽,别趴下:十问张朝阳、丁磊、汪延》的文章提出质 疑。据说王吉鹏此举源于无意中发现一个朋友13岁的女儿的手机里有十几条黄色短信,其中一部分是同学间相互发的,另一 部分则是这个女孩从网上下载的。

  面对指责,这些遭遇“千夫指”的门户网站却也有自己的苦衷和委屈。就拿网易来讲,目前仅有6人负责短信联盟内 各个网站的审查;而搜狐也只有10来人负责短信审查。这些微乎其微的数字相较于其各自短信联盟内的数十万个人网站来讲 ,无疑相当于一粒石子扔进大海,大部分黄色信息还是畅通无阻地通过网络直接发送到接受者的手机上。

  “监管人手的不足,其实是网站方面重视不足的表现。很多时候网站对短信联盟的监管也只是为了应对外界压力,基 本上形同虚设。”这句话是目前公众最为认可的。但也有人表示:“黄色短信的界定根本就是一大难题,有的短信并没有赤裸 裸的表述,而是打‘擦边球’。”这样一来则更对管理带来新的问题。

  而对于手机方面存在的技术问题,则更为某些大赚昧心之财的人有机可趁。因为我国目前还没有屏蔽手机垃圾短信的 技术,无法自行地通过现有的技术手段对短信进行过滤。这样一来,接受短信的用户只能无可奈何的“良莠通收”。

  同时,又因为我国有相当一部分手机用户在注册身份时没有采取一户一网、机号一体的手机号码实名制,许多城市无 需任何身份证明就能办理手机入网卡,这样也就给许多黄色信息制造者创造了逃避追查的机会,他们以匿名方式散播的“手机 黄毒”便无据可查了。

  不过可喜的是,虽然手机短信和彩信的监管目前还尚处于真空的状态,但已有不少城市已对症下药采取了积极的、具 有一定可操作性的办法来改善这一不良现象。

  如辽宁省已起草的《辽宁通信短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为净化手机短信提供了更为明确的规章制度;广西通信管理部 门出台的《移动网短信息服务管理暂行规定》,则要求移动通信短信息业务经营者(包括移动、联通、网站等)要采取措施, 加强对接入的短信息服务提供者的监督管理,严防有害短信息从本系统的短信息中心发出;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也颁布了《通信 短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办法规定,短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取得经营许可,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者与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不得 与未取得短信息经营许可者合作经营短信息服务。

  尽管这些措施在细节上可能还并不完善,然不可否认的是,它们对净化和管理互联网及手机,还是取到了一定有效的 成绩。但这些还远远不够。

  结语

  据国家

信息产业部的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手机用户数量预计将超过4.5亿,其中有20%左右的用户会使用 SMS(短信)、WAP、MMS(“彩信”)等业务。预测到2005年底,我国手机用户将有一半是彩屏手机,同时具有 浏览WAP页面和发送MMS的功能,而移动数据用户将会达到1.13亿。

  如此美好的前景的确让人欣喜。但随着手机功能的增多,如何改善其网络环境才是当务之急。国内著名传播学专家李 秋说,作为“第五媒体”的手机短信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不是它本身出了错。规范秩序不是限制发展,加强监管不能因噎废 食,只有在政府管理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因势利导,才能从根本上净化短信市场,使“第五媒体”走上良性发展之 路。

  公共环境需大家来共同维护。相信惟有在文明健康的环境中,手机—这一现代通信工具方能发挥其真正有用之功效, 从而通过“绿色网络”带给人们无尽的乐趣。

  相关专题:观察与思考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