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观点专题 > 正文

燕赵都市报:落榜状元的重获新生让谁反思?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6日17:06 燕赵都市报

  作者:曹林

  海南高考状元李洋因“移民”身份而梦断清华的事,曾一度成为媒体报道、评论的热点,15日,李洋再度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遭包括清华在内的内地高校抛弃的他,被香港城市大学商学院录取了,并获城大颁发合计44万港元的“状元奖学金”。

  不知因梦断清华遭遇过很大打击的李洋和他的父母,此时此刻心中是何种滋味;也不知道看到这条新闻后,规定李洋限报的海南省教育部门会怎么想;未曾破格录取李洋的清华会怎么想;这种教育体制的制定者和部门又会怎么想?作为一个旁观者,我想到的是:这是对内地行政化的教育体制一种无声的鞭策。

  不拘一格降人才,录取了按内地规则不能上名校的人,并不折不扣地施之以状元的待遇———正是在这样一种鲜明的对比中,不同规则的优劣得以展现。

  香港城大以录取李洋表达了他们对招生的价值判断:录不录取一个人,完全是按照自主的教育规则加以考虑。对于李洋,城大的评价简单得很,只会以教育的眼光看他的成绩和素质,不会考虑诸如“高考移民”之类的其他身份。无疑,这种招生体制是符合教育规律的科学体制,教育范畴内的评价标准就只能以教育的眼光,而不能掺和其他因素,政治的、经济的或行政的。

  我们来看,为何李洋作为高考状元却被限报名校,为何清华想录取他却又没有走出这一步,甚至为何会出现“高考移民”这种中国独有的名词。这都与教育问题的复杂化有关:本身纯粹的教育问题,却被附上许多政治、经济方面的考虑,为了这个政治目的把公平扭一下,为了那个经济目的再扭一下,结果教育问题就很难在纯粹的教育逻辑中理解了,

教育公平也很难以纯粹教育的眼光审视了,价值评判标准很容易陷入了混乱。

  这直接导致了教育的行政化:即教育不再是单纯的教育,而是受到来自各方面、各层次行政权力的影响。比如,考虑到本地区的利益,某地就可以随便出台政策左右招生录取,海南省的限报政策就是典型;比如,清华虽然想录取这位高考状元,但考虑到与地方的合作关系,不得不遵守一种潜规则,给海南方面以“面子”———不仅清华,其他名校也没有谁会为了一个李洋而得罪一个地方政府。如此,在内地的教育体制中,按纯粹教育标准能上名校的李洋,其前途就这样被种种非教育考虑“谋杀”了。

  可能很多人会谈到规则的遵守,说李洋落榜是规则惩罚的结果,可这种规则是以教育的标准制订的吗?这样的追问可以延着海南省那条“限报”的霸王规则向前追溯。

  很多网友在《海南移民高考状元被香港城大录取》这条新闻下留言,向李洋“重获新生”表示祝贺,我想,所以祝贺,因为这个结果符合他们“正义的感觉”———而一个符合公正正义感觉的教育体制,一定是纯粹按教育标准、而不附加其他考虑的体制。

  相关专题:媒体观点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