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乡土运动论坛开幕专题 > 正文

北师大哲学与社会学院刘夏蓓:乡土认同的三种因素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0日17:21 绿色世界

  当代社会的技术已经非常发达, 通过这些技术能够给自然界带来很多很强的、正面的生态效益。我们已经从大地的守侯者变成了大地的主宰者, 我们跟自然的关系已经发生了跟过去完全不同的一种变化, 这一切我认为是由人的价值观决定的。我下面要说的是我所研究的一个个案。我想通过这个个案来说明乡土的构成因素的重要性。

  在大西北一个相对封闭的地方有一个村落, 大约有2万多人, 他们的祖先是在清朝
乾隆年间大批迁徙到这个地方的, 普遍信仰伊斯兰教。后来通过通婚以及其它一些交流手段逐渐把当时居住在村落里的人都改变成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在这些人当中, 大批人仍能够讲藏语,不过,其中的妇女只能讲一种语言,其中的男性,由于社会活动较多,社会化进程也较早,所以大部分能够讲2-3种语言,其中包括汉语、藏语还有当地的萨拉语。

  通过比较封闭的人对于乡土的认识,对于乡土认识的变迁以及对封闭地方乡土文化的变迁和其自然环境的改变,我们在研究中发现,从人和自然比较和谐的关系到后来过度地开垦大地,过度地放牧主要是由于人对自然那种过度索取的态度造成的。现在造成了大量的水土流失。

  这种过度行为在当地的表现就是严重地缺水。

  对于乡土的界定实际上有两个纬度,一个是本土的、自我的认识,另外一个是他认同。比如当地人认为自己是, 研究者认为是由藏族转过来的回族,而其他相邻地区的人则认为他们是青海的回族。通过大量的田野考察,我把当地居民对于乡土的界定归纳为两个因素,第一个是地域概念,他们认为凡是出生在这个地方的人,或者是数百年前一块迁移到这个地方的并且一直居住在此地的人就是当地人。也就是说,他们认为乡土这个概念,地域占有重要的位置。除了地域之外,第二个是精神归属,生活在一个地方,必须能够认同当地的文化,融入或者被融入。在我所研究的个案里,这一点具体的表现为所有的居民后来均改为信仰伊斯兰教。如果不信仰伊斯兰教,则不被认作当地人。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地域性和精神归属在整个乡土认同中占有重要位置。

  在进一步的深入调查中我还发现,更多的人除了在对乡土的认同中依赖以上两个因素之外,还依赖于文化传承,通俗地说,就是和儿时的记忆有关,很多人回忆家乡的时候,就会说起小时候的经历,通过小时候的一个游戏,通过一些仪式,通过一些节目,通过一些歌谣以及一些喂养方式等等,在潜移默化中把这种文化认同为乡土。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逐渐地这种地域至上的特征被打破了, 人的身份的唯一性也被打破了,随着人口的大迁移, 人们很难说清楚自己是什么地方的人,乡土变得泛化,这一点值得我们进一步细致研究。

  相关专题:新乡土运动论坛开幕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