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复旦大学百年校庆专题 > 正文

徙址嘉陵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4日14:41 新闻晨报

  1937年8月,淞沪抗战爆发,江湾校区被毁,复旦大学与大夏大学组成临时联合大学被迫西迁。700余名师生“背起”复旦,从黄浦江畔辗转到江西庐山,从湖北宜昌抵达山城重庆,择址北碚,庠序夏坝。

  今天,当我们重温这段历史,仿佛仍然能够听到敌机的轰鸣声和朗朗的读书声交织在一起,看到复旦人在战火中弦歌不断,传习尤勤。

  在烽火之夜,我们背着“复旦”上路

  1937年10月,江湾火车站人头攒动,副校长吴南轩率复旦百余名师生,携图书档案、仪器设备10余箱向江西方向进发。11月,联大第一部借庐山普仁医院为校址,租借胡金芳旅社等处为宿舍,师生700余人开始上课。12月,南京失守,日寇进逼江西,复旦师生继续内迁。

  此时学校已囊尽粮绝,恰遇国家教育文化救助组陈立夫组长路过庐山。吴校长闻讯后,连夜在皑皑白雪中,由工友提着灯笼,跌跌撞撞,艰难跋涉,见到陈立夫,雪中求炭,借得一万元返回。

  第二天,全体师生下山奔赴武汉。适逢一艘江轮泊在九江,吴校长商量暂借一用。途中经反复商议,大家认为武汉地处华中要地,交通、住所一定紧张,开支一定不小,于是决定驶向宜昌。船至宜昌,幸得校友帮忙,在宜昌为大家安排好住宿。

  数日后,从宜昌乘船驶往重庆。不知谁传递了消息,船至码头,便有复旦中学分校百余名师生拍手、奏乐、唱歌,在码头上夹道欢迎。当晚,师生们应复旦中学董事长康新之先生之邀,住宿菜园坝。

  千里跋涉,终至后方。

  链接

  留沪复旦分部情况

  在复旦大部分师生内迁重庆同时,复旦数百名留沪师生在李登辉校长的带领下,租北京路上中一信托大楼继续上课。然而该大楼地处闹市,且各色人等鱼龙混杂,不适宜办学。于是,在1938年第二学期,借用法租界霞飞路1726号房屋为校舍。后又因苦于法租界当局频频阻挠,万般无奈之下,同年11月迁至中孚大楼上课,12月被迫再度搬往赫德路574号,直到抗战胜利。

  敌伪占领上海期间,李登辉大义凛然,坚贞不屈,坚决实行“三不”方针:不向敌伪注册、不受敌伪津贴、不受敌伪干涉,维护了民族气节和复旦声誉。

  夏坝是天堂

  夏坝原名下坝,陈望道师取谐音并寓爱国之意,更其名为“夏坝”。有趣的是,夏坝就渐渐成为复旦一个有着特殊含义的别称,至今仍有人呼复旦为“夏坝”,意味深长,令人不禁回味起过去的时光。

  夏坝是距城百十公里之北郊江中一岛屿,夏有习习清风,冬有融融丽日,春温秋爽,四季宜人。初到异地的师生无不诧异:在弥漫着硝烟烽火的中华大地上,竟真有如此之世外桃源!

  夏坝沿江铺有通衢大道,夹道梧桐成荫。腹地花坛草坪错落有致,为农学院师生之杰作;校舍屋宇排列整齐,端庄别致,乃土木系专家设计匠心之体现。每日清晨,东方刚露出鱼肚白时,沿江的斜坡上就已散坐着三两成群的学生,或晨读,或备课,或争辩国内外大事。晚饭后,大多数学生都会奔向相伯图书馆去占座位。当然,也有情侣漫步于梧桐树旁,情话不断。

  莘莘学子与谆谆师长散居镇上,生活俭朴,朝夕相处,而且关系密切。课余之间,师生还常常有些调侃,真可谓是苦中作乐。

  83岁的老校友李景骞回忆起这段时光,仍感饶有趣味。当时,学生们利用教室前走廊的墙壁办了很多墙报,多数以文字表达。唯独一个名叫“旦复旦”的墙报,寓意境于素描

漫画之中。其惟妙惟肖的画幅,每次“出版”总能吸引同学驻足欣赏。

  有一次,“旦复旦”上出现了一幅人物漫画,画中人的头出奇的大,题为“巨头”。“巨头”在当时是贬义词,希特勒、墨索里尼都被称为“巨头”。而画中人虽然没被注上姓名,但是学生们一看就知道画的是史学系的潘硌基先生。性情温顺的潘先生很胖,尤其是一颗脑袋特别大,大胆的学生便时常以此开玩笑,而潘先生从未为此动过气。得知“巨头”事件后,他也只是摇摇头,会心一笑。

  如此之恢廓学风和宽容处世之风,让北碚时期的复旦生活更显一种气定神闲之魅力。

  图书馆即景

  敌机狂轰滥炸后的夏坝,天边才露出一丝暮色,“相伯图书馆”里早已座无虚席,绕墙一周,还围满了自带小板凳的学生。没有课桌,不成问题,两个膝盖并拢,放上书本,照样可以聚精会神地学习。暮色渐浓,窗外虫鸣四起,夹杂着断断续续的犬吠,而图书馆内只听得翻书声。由于要避开日军白天的轰炸,晚上,成了复旦同学们学习的黄金时间。

  虽然这里仅能容纳200人,然而茫茫黑夜中的几盏泛着青光的汽油灯,却是这群饱受流离和饥饿之苦的知识分子的最大慰藉。毕竟,这里可以放得下一张安静的书桌。

  北碚不平静

  夏坝复旦学子,姿态万千:有熬夜学习以致被煤油灯熏黑了脸的书虫;也有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活跃在大后方民主前线的进步学生。

  

国民党为了操纵教育事业,指派了一批特务混在各大高校的学生中间。复旦也未能幸免。

  1946年,国民党加紧反共,在特务学生煽动下,策划并举行了反苏大游行,引诱了众多不明真相的师生的参与。在一个名叫“谷风”的壁报上,主编庄明三由于揭发了这次游行的内幕,遭到了但家瑞等特务学生的攻击,被强行押到校旗下罚跪。

  当时,外文系洪深教授刚从重庆返校,手里还提着打字机。看到这一情景,他一边拉起庄明三,一边大声呵斥特务学生,其仗义执言引来了特务学生的侮辱和殴打。此事在校内立即传开,激起公愤,轰轰烈烈的学生运动震撼了重庆山城,也震撼了国民党当局。在社会舆论的强烈抗议和压力下,校方将反动学生开除出校。

  洪深教授后来在回忆起这件事时,还愤愤地说道:“当时我看见那位同学伏在地下,还有一位带枪的兵守在他旁边,我立刻就想起枪毙人的情形了。假若那时候我不问不闻,提着打字机低头走过,我觉得这才是耻辱。我这一辈子都会不安的。”

  相关专题:复旦大学百年校庆 


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