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复旦大学百年校庆专题 > 正文

狮城舌战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4日15:14 新闻晨报

  辩论艺术是一个广大的天空,我们只是在其中有限的一隅飞翔过。

  复旦的辩论传统

  很难想象,新加坡首届国际大专辩论赛带给复旦多少荣光,狮城捧杯又让多少学子对这座高等学府心驰神往。以至于有人这样说:到复旦去辩论,就像和马拉多纳同场踢球一
样值得骄傲。1993年的那个夏天,被复旦辩手们的翩翩风采点燃,十多年过去了,依然有很多人在回忆当时的情景,“尤其那个蒋昌建,那时候我们模仿他的说话和表情,梦想有一天像他一样气势如虹……”

  人们都说,辩论在那一刻成就了复旦;他们并不知道,其实自建校之初起,辩论就融进了复旦的精神。学校创始人马相伯先生堪称“第一流演说家”,一直用“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必有德”这句话来勉励学生;建校章程中赫然印有《演说规则》、《英语辩论会》等内容;学校里不但经常举办各种演讲辩论赛,还组队参加当时每年都举行的东南八大学中英文演讲辩论赛。

  民国时期,复旦大学国语辩论会曾以“今日中国大学是否应男女同校”为题展开辩论,被《民国日报》评论为“可见今日青年思想之进步矣”;后来复旦开始招收女生,男女同校令兄弟学校瞠目,领全市风气之先,辩论的魅力和影响应该说功不可没。

  据说每年复旦的毕业生中,因为辩论演讲受到嘉奖的学生人数太多,不得不另辟专栏表彰。翻开《复旦百年大事记》,仅1930年一年,复旦就在各种演讲辩论赛中屡次折桂:-2月,本校在与交大、暨南和光华四大学举行国语演讲辩论决赛中,获团体总分第一;-5月,获四大学国语演说竞赛团体第一名;-10月,学校举行国语演说竞赛;-11月,复举行英语演说竞赛;-12月,本校获四大学国语辩论赛团体第一名。

  提起雄辩术,人们津津乐道于苏格拉底的辩论热情,诸葛亮的舌战群儒。而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辩论热潮风靡中国,中国人关注的已不仅仅是思维火花的碰撞,这种个人思想得以表达、民众心声得以传递的话语方式,更是间接推进了社会民主化的进程。之于复旦,辩论恰恰体现了“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精髓。1988年,“厚积而薄发”的复旦从第二届亚洲华语大专辩论会起扬威狮城,至首届国际大专辩论会,一路过关斩将,先后力克剑桥大学和悉尼大学,最终以清晰的思路和磅礴的气势横扫台大。至此,复旦终于再圆辩论之梦。

  狮城舌战取胜四要素:

  -“讲(姜)逻辑”之姜丰:这个之前连一场完整的辩论赛都没有看过的女孩子,从来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会从新加坡副总理的手上接过国际大专辩论赛冠军的奖杯。她仪态娴雅,辩论时又不失锋芒,得到新加坡报界“不温不火、非常亲切”的赞美之辞。不知多年以后,她是否还会记得,是那天午饭后拎着暖瓶去泡开水的路上,一张题为“重温光荣与梦想”的巨幅海报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

  -“记(季)理论”之季翔:高一时代表上海延安中学参加市中学生辩论会,即荣获桂冠。复旦的辩论魅力竟然使他放弃了保送上海交大的机会。最喜欢游泳的他,本来每个夏天必晒得黑炭一般。但因为辩论集训,那个暑假只偷空去了一次,即被王教授发现,并被勒令不得造次,原因是日光强烈,暴晒不利于形象。环视左右,队员中确数他肤色黝黑为最,便不敢复言。遂改练倒立,据说此项运动有利于大脑休息。赛场上稳重从容,大有临危不惧之风。

  -“加(嘉)事实”之严嘉:1988年复旦辩论队出征狮城时,他还在南通一座滨海小镇的中学里读书。但《文汇报》对此的新闻报道深深地吸引了他,那时并没有能完全听懂,为什么“儒家思想不能抵御西方歪风”。大学里和辩论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情缘,曾让他发誓“金盆洗手”,然而国际大专辩论赛让他终于没能抵住诱惑。一路过关斩将,最终梦圆星洲之时不由感慨:和“亲密战友”季翔一同睡在文科楼十楼的日子此生难再。

  -“昌(倡)价值”之蒋昌建:选拔赛伊始,各路豪杰竞相登场。严嘉曾这样回忆道,那时听说了有一个叫蒋昌建的国际政治系研究生,演讲相当出色。的确,雄辩的口才和演讲家的风度,让他颇富感染力,那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要用它去寻找光明”成为经典陈辞。训练时姜丰因为高烧住进长海医院,由蒋昌建起草、全体队员签名的慰问信中有一句“长海一日,文科楼十年”,让伊人感动甚深。

  -还有这些名字,会一道被镌刻在复旦的辩论历史上:替补队员何小兰、张谦,顾问王沪宁,主教练俞吾金,副教练林尚立,辩论队负责人张霭珠,联络员张一华,还有国政系的陪练员,给辩论队员“恶补”的教授们。

  狮城舌战场上花絮

  -一碗“莫莫咂咂”

  初赛,复旦和剑桥狭路相逢。一个是志在卫冕的前任冠军,一个是可能一鸣惊人的名牌学府。帷幕还未拉开,两队就已被炒得如日中天。而双方队员不乱方寸,绝口不谈辩题。在酒店大厅或是在巴士上偶遇,大家只浅浅一笑,心照不宣。唯独一次冷餐会上,汤之敏帮坐在身边的姜丰盛了一碗马来风味的“莫莫咂咂”,热心地劝她多吃一点,并打趣说:“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喔。”比赛现场,复旦也没有放过这碗“莫莫咂咂”,二辩季翔反驳道:“我方从来不反对温饱时也能够谈道德。但是,今天对方讲道德,就因为十年前吃过一碗“莫莫咂咂”吗?”引来场上会意笑声。

  -试音与《吻别》

  每场比赛正式开始前,辩手都要用话筒试音。蒋昌建一开口,他那富有磁性的男中音立刻迷倒场上一大片,印象分大涨。音响师赞不绝口,连对方辩手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决赛前试音时,大概是受到复旦代表队“成功案例”的启发,台湾大学四辩为了拉一点观众,想“秀”一首张学友的《吻别》,但主持人说时间不够,便没有唱成。蒋昌建一直对《吻别》念念不忘,陈辞时还不忘添上一句:“我们多次问对方,善花里如何结出恶果,对方说要浇水,要施肥呀。那我就不懂了,大家都承蒙这个阳光雨露的话,为何有那么多的罪行横遍这个世界呢?难道这个水、那个肥还情有独钟吗?为何要跟恶的人做一个潇洒的‘吻别’呢?”不知道笑声中的台大队会不会心里发怵。

  相关专题:复旦大学百年校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