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复旦大学百年校庆专题 > 正文

“食”之变迁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4日14:59 新闻晨报

  1905年的起点,2005年的节点,复旦从蹒跚到起步到奔跑,渐壮渐大,绵绵百年“食”之变迁,或因事小,或因沧海,已被忘却。但回放岁月留影机中的黑白片断,食之人之情之事,历历可观。

  清苦中的佳肴———往昔的复旦之食

  文/王慧敏

  也许有淡才有咸,有苦方知甜,生活便在这阴阳、正反对比中相对呈现。当初之江湾,学生自主管理食堂,于食中体现复旦一以贯之的“学生自治”;而夏坝之清贫使如今拥有满桌佳肴的我们,又有几人能像他们一样,对着一碗泡饭或素面生出如许满足而感动的情怀?

  用6元搭配一月“花头”

  创校初期的江湾校区,配给每人每月6元规格的伙食。用黄豆、蜇皮、腐乳做成的小菜,配上米粥,便是早点。那四菜一汤、四荤二素的午晚餐,是由学生膳食委员“导演”。

  创新泡饭:灯油泡就

  为了吃到盛放在数十个木桶中的稀薄米粥,一位女生竟被挤进粥桶;而食用配粥的咸水胡豆,就得遵守用筷竖夹、不许横挑的规定;每日“搜刮”油灯剩油,待半月、一月后积至半碗,炼熟后便能炮制一顿美味“灯油泡饭”……北碚和夏坝时期的复旦,“吃”得是如此煞费苦心,如此辛酸。

  虽也有“临江茶馆”、“青年食堂”、“锦江饭店”、“五芳斋餐馆”、“美的西餐馆”等食店,但叫碗大排面或者肉丝面,打场牙祭,便已是莫大的享受。在那个物质匮乏的时代,工读生一个月24元的工资补贴,能买到的只是2.4个

苹果

  吃“天上掉下的馅饼”

  谁说“天上不会掉馅饼、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经历了北碚和夏坝的“灯油泡饭”和回迁后的“猪油辣椒拌饭”,1952年的在校生迎来了吃饭不收钱的“黄金”4年,那时就连学生配眼镜,国家也给予补助。

  “文革十年”“偷食”最香

  “偷食”对于1962年进校的刘明今教授而言并不陌生,而此“偷”可并非彼“窃”,只是偷偷摸摸,暗地进行之意。在政治风气愈演愈烈的年代,购物需凭“票证”,就餐要用“菜票”,外出下馆子可是严重的“资产阶级生活作风”问题,丢弃半个馒头更是会被人贴大字报,任人谴责。

  晚8点多自修课毕,三五“志同道合”者,若无其事样,先后赶至五角场聚头,呼来1角8分的大排面,风卷残云几口吃就,然后赶在10点熄灯前潜回寝室,以免遭若干“积极分子”打探诘责之险。这份“偷食”中几分为美味、几分为刺激?不得而知,却让刘教授等人奉为“极品”,回味良久,书非借不能读,莫非食也非“偷”不为香?

  大闸蟹与啤酒之绝配宵夜

  1978年的复旦食堂,有着6分钱的鸡蛋;1角3分的美味大排。1.1元一斤的大闸蟹搭上热水瓶装来的8分一杯的散装啤酒,称得上是夜宵的“绝配”。自修过后,三五友人哄闹“厮杀”,大快朵颐,哪管它满手汁液、满嘴腥腻……那股酣畅淋漓之感,让已是中文系教授的梁永安念念不忘。那时的复旦食堂曾位于全国三甲之列。

  食堂、食堂

  文/袁新

  曾经青瓦红墙、雕花飞檐、并立在如今光华楼右侧的,一字排开的一、二(又称之为中央食堂)、三食堂,和三食堂右侧的旦苑,3年前已不复存在,那凝重修细、古香古色的建筑样式如今只是在记忆中浮现。

  不知1978年以前学生食堂中的餐桌是什么样子?但对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复旦学子来说,所谓餐桌,不过就是用红砖垒起桌子脚,在上面横搁一块水泥预制板,然后再在水泥板上铺就一层那种极普通的白色瓷砖。瓷砖和瓷砖之间还常常镶拼得不整齐,露出长长的缝隙。时间长了,缝隙便被油腻填满,黑黑的,很是扎眼。坐的则是一条长长的木凳,时间长了,被磨得锃亮锃亮的。如此情形,所有学生食堂概莫能外。

  那时候买饭,不像现在,用什么接触式,扫描式IC卡。开始用的是长两公分,宽1公分左右大小的塑料饭菜票。之所以称为饭菜票,是因为分为菜票和饭票两种。饭票是定量供应,每人每月30斤,不可多买。一般男生饭量大,女生饭量小,自然就常常有女生接济男生饭票之事发生,接下来就可能演变为爱情。记忆中,饭票有两种面值:一两,二两;菜票则有三种面值:二分、五分和一角。颜色大慨有肉色、黄色、蓝色和红色这么几种。再后来,九十年代后,饭票没有了,菜票变成了纸质的,邮票大小。一条十张,面值两种,2角和4角。2角是白色的,4角则是红色的。

  学生吃饭自然是要自带餐具的,一般是一大一小两个搪瓷碗和一把不锈钢饭勺,大的盛饭,小的盛菜,汤是没有的。77至79级学生,大多是非应届毕业生,来自各个单位,于是在搪瓷碗的外壁上,便印着形形色色的单位名称,什么上海机床厂、上海自行车厂、上海工业缝纫机厂、崇明农场等等,从他们端的饭碗上,便可知他们原来在哪个单位工作。至于年轻的应届学生,端的则是统一从学校小卖部买来的搪瓷碗,统一印着“复旦大学”四个红字。

  还值一提的是,那时候自然没有什么纯净水、饮水机。无论是喝的开水,还是晚上用来洗脸、洗脚的热水,都要用热水瓶去夹在一、二、三食堂之间的开水房打水,用上海话说,就是去“泡开水”。泡水常常与吃饭同时进行,于是用餐时,左手拿着碗,右手拎着热水瓶,疾步走进食堂,往餐桌上随手一放,先去买饭,吃饭。饭后,再去拿热水瓶“泡开水”。因此,靠近门口的餐桌上便林立着各式各样的热水瓶。由于也是从学校小卖部买来的,故式样、颜色大都相同,一走眼,便拿错了。等其他同学来拿时,发现自己的不见了,于是自认晦气,再去买只新的。但被别人拿走的次数多了,气不打一处来,明知不是自己的,径直走过去,随便拿起一只便走。被人发现了,追上来,面不改色,心不跳,答曰:不好意思,和我的颜色一样,拿错了。女同学心细,便到医务室,开来白色医用胶布,上书大名,以免拿错或被别人拿走。但有时候,胶布太小,一不注意,照样拿错。拿来拿去,几个星期后,竟然把原先自己丢失的又拿了回来。世界真小。

  那时的食堂,还有一个功能,就是临近考试时,图书馆、教室没位子了,宿舍同学的朋友或者亲戚又来了,没办法,只好去食堂自修。有时同学还不少,别有一番景象。

  吃饭去得晚了,食堂里除了几位师傅在打扫餐桌以外,便是成群麻雀在水门汀的地面上和黑乎乎的白色餐桌上嬉戏抢食。买来冷饭,独自在一个角落坐下,若有若无地想着心事,这时候,才发现偌大的食堂真静。

  让味蕾随着流行舞蹈———如今的复旦美味

  文/王慧敏

  时常从学生口中蹦出的“南食、北食、本食”,是校园内依区域划分的南区学生食堂、北区学生食堂和本部学生食堂的简称,近年来陆续新建的这几个现代化食堂,个个楼高房阔、门净窗洁、设施现代,菜色品种繁多,呈三足鼎立状,侍立于校园一角。

  除去食堂,单看看周遭林立的食店,就够叫人眼花缭乱,无从选择,中式的川、湘、粤菜,东北菜、江浙菜,应有尽有;西式的比萨牛排也人气颇旺;日食中的定食、乌冬面,韩食中的泡菜、烤肉及拌饭成为许多人的至爱。南区一条街开出后不久,便因为食肆林立而被称为“腐败一条街”。BBS上的

美食版永远是人气火爆,吃的话题是长盛不衰的潮流。

  无法回答复旦缺的是什么,但可肯定复旦最不缺的便是“口福”。现在的复旦人,让自己的味蕾随流行舞蹈。这种对美味的天然热情,展现了复旦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的气质。

  相关专题:复旦大学百年校庆 


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