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谁有资格认定大学生恋爱就是爱情不纯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5日14:14 光明网-光明日报 | |||||||||
作者:朱四倍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在院庆20周年论坛上发布《大学生公众形象调查》报告。指出,只有11.2%的人认为目前大学生谈恋爱是出于真诚相爱,而其余的比例则分别分布于“生理、心理需要”、“排遣孤独”、“大家谈,随大流”等选项。(见《北京晨报》9月15日)
新闻称,从调查结果中,可看出社会群体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基本评价。但仅一成人认为大学生谈恋爱是“真心相爱”的调查结果,在笔者看来,让人大迭眼镜。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谈恋爱越来越普遍。在大学校园里随处可见手牵手的情侣,谈恋爱是否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以及今后的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对今天的大学生来说,社会为他们创造了一个宽松、自由、平和的环境,大学校园成为培植爱情之花最肥沃的土地。大学生恋爱一直是大学校园的热门话题,谈论的人越来越多了,但是仅一成人认为大学生谈恋爱是“真心相爱”,让笔者觉得不解:凭什么认定绝大多数大学生的恋爱都是不纯的?在社会和法律已经承认大学生拥有结婚和生育权利的今天,为什么还有众多人士戴着有色眼镜看大学生恋爱呢? 众多人士不愿意接受大学生恋爱的现实,而称之为爱情不纯,在我看来,是成人不愿意接受文化反哺的必然结果。有人称,我们正在进入一个年长一代向年轻一代进行广泛的文化吸收和信息反哺的时代。在这种急速的文化变迁时代,“文化反哺”形成了当代中国年轻一代和老年一代关系的新模式,但是众多成年人在面对大学生恋爱还是显得准备不足,干脆斥之为“爱情不纯”。但是这合适吗?对大学生公平吗? 美国著名文化人类学家米德曾从文化传递的角度,将人类社会由古及今的文化分为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和后喻文化三种基本形式。所谓前喻文化是指晚辈的知识和技能完全通过长辈的教育和传授获得,所谓并喻文化是指长、幼辈的知识学习交流发生在同辈人之间,而所谓后喻文化是指长辈向晚辈学习的一种文化反哺形态。米德指出:当代社会新技术革命的发展,孕育了一种和以往完全不同的文化形态“后喻文化”,这是一种全新的文化传递方式,即由年轻一代将他们对不断变动中的社会生活的理解和不断涌现出的新知识传递给他们生活在世的前辈。正因为如此,如今的父母们正丧失着他们过去在孩子面前拥有的天然权威。“父为子纲”的观念正遭受到强烈的冲击,一贯以老子自居而教训小子的模式正在改变。就电脑网络而言,老年不如中年,中年不如青年,青年不如少年,老子向儿子学习电脑也是不争的事实。在我国流传了几千年的“父为子纲”的亲子关系正经历着新的变革。社会的急剧变迁,两代人对变迁的不同认识,上代在亲子教化中绝对权威的丧失,下代却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反哺能力”。 由于下代“反哺”能力的获得,使得文化按照自下而上的方向和传递,也就是年幼者向年长者传递文化。遗憾的是大部分家长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笔者以为,认为大学生恋爱是爱情不纯就是一则表现。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变迁,在新的历史时期,只有两代人共同学习,才能共同发展。期待老年一代用“并喻文化”的眼光来看待大学生恋爱。 相关专题:媒体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