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观点专题 > 正文

中国新闻周刊:燃油税不应成为增加财政的手段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4日13:57 中国新闻周刊

  不管什么时候开征燃油税,都不应当成为政府变相提高油价、增加财政收入的手段。假使政府开征较高的燃油税,那就需要通盘考虑,调低其它税种的税率,以弥补民众在这方面的福利损失

  9月15日上午,国家发改委能源局会同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等16大部委和机构,论证燃油税改革事宜。但据报道,会议没有得出明确结论。此前两天,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发
布会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曾表示,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出台燃油税是必要的,这个问题已经提到了议事日程上。这被舆论普遍视为燃油税将加快出台的信号。但是,张国宝随即也表示,由于目前油价较高,出台燃油税影响太大,所以暂时也不会出台。

  其实,自1997年全国人大通过的《公路法》首次提出以“燃油附加费”替代养路费之后,8年过去了。燃油税之所以迟迟不能推出,根本原因在于,税收部门与公路管理部门之间、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利益冲突难以协调。

  至于普通私家车主,大多数对燃油税表示欢迎。因为,相比于公路养路费,它较为公平。从整个社会的角度看,它也确实可以鼓励人们使用低油耗、

小排量交通工具和公共交通工具,提高
能源
利用效率。因此,可以说目前的高油价时代,反而更需要推出燃油税。

  当然,民众欢迎燃油税是有一个前提条件的,即政府是否能够保证,在开征燃油税之外,取消公路上的其他收费特别是非正常收费?在进行燃油税改革之时,逻辑上必须首先从根本上变革目前的公路收费制度,以法律形式确定,除少数例外,取消公路上的一切收费。以此为前提,再测算燃油税率是多高。假如能够做到这一点,则即使燃油税税率稍高一些,民众似乎也可以承担。不过,目前各部门、中央与地方为利益分配争持不下,已足以令人担心。各部门妥协的结果可能是,新税开征之后,旧费仍部分地存在。车主们的美好愿望落空,负担凭空加重。

  更令人担心的是,在有关燃油税改革的方案中,某些政府部门似乎还存在着一种利用费改税改革之机,盲目增加财政收入或者在税制中夹带临时性政策任务的倾向。

  据报道,在9月15日16大部委会议上,就三种燃油税改革方案进行了讨论。根据这三种方案,燃油税的征收标准分别为30%、50%和100%,分别被称作燃油税改革的低、中、高方案。汽车业内有分析师测算,按现有价格,把每辆汽车需交的养路费转换成燃油税,大概为25%的税率。政府部门所讨论的低方案,也已经超出了这个水平。

  政府部门之所以甚至提出50%和100%的高税率方案,据说是为了通过加税的方式大幅度提高燃油价格,抑制对燃油的过度消费。但是,这种设想如果付诸实施,将有滥用征税权的嫌疑。

  税是政府强制性地迫使民众从自己的收入中交出一部分。人民之所以同意,乃是因为他们可以以此购买必要的公共品和公共服务。原则上,税仅可被政府用于向民众供应必不可少的公共品和公共服务,而不应随意扩大其用途。抑制石油需求,乃是一项临时性的经济调控政策,只具有短期经济上的价值,为此而利用税的形式,是否审慎?之所以说这种调控措施是临时的,原因在于,石油产业近百年的历史一再证明,天下不可能有居高不下的油价。高油价必然导致全球经济增长减速,需求减少,从而推动油价下跌。

  有人引用欧洲国家的例子来证明高燃油税的合理性。欧洲部分发达国家确实征收了100%以上甚至300%的燃油税。但这么多国家征收这么高的燃油税,并不能证明高燃油税就是合理的。人们恐怕需要仔细研究,高燃油税对经济、社会的发展究竟出起到了促进作用还是造成了负面影响?近二十年来,欧洲经济——甚至整个社会生活——相对于油价较低的美国,一直缺乏活力。过高的燃油税导致的油价过高、增加整个社会的运作成本,恐怕是其中一个原因。我们是否希望

中国经济、社会,过早就陷入欧洲那样的困境?

  从目前整个政府税收收入趋势看,高燃油税也是不可取的。近些年来,国家税收连年以超过GDP的增长速度持续高速增长,从1994年到2003年,GDP增长125%,而税收增长了316%。2004年,税收收入增加到25718亿元,增幅25.7%,创历史新高,税收增幅相当于GDP增幅的2.5倍。

  税收增长速度与GDP增长速度之间的这一巨大差距表明,目前的税制存在重大问题。这种国民财富再分配模式有利于政府财政,而不利于社会积累财富。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显然应当考虑调整税制,使税收增长水平大体上与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平衡。基于这种考虑,过高的燃油税就将使目前的税制更为扭曲,国民财富分配方式更不合理。假使政府开征较高的燃油税,那就需要通盘考虑,调低其它税种的税率,以弥补民众在这方面的福利损失。

  总之,不管什么时候开征燃油税,都不应当成为政府变相提高油价、增加财政收入的手段。这些年来,市场化改革的声誉受到严重损害,原因就在于,不少以改革名义出台的举措,不管说得如何好听,民众感受最深的后果却只有涨价,或者政府减少责任而增加收入。燃油税改革不应再重蹈覆辙。

  推荐:燃油税欲出

  相关专题:媒体观点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