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观点专题 > 正文

中国青年报:不说上海话,如何传承海派文化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6日10:10 中国青年报

  作者:龚瑜

  近日,细心的观众注意到,上海东方电视台文艺频道每周六晚上播出一段10分钟的沪语新闻节目。据悉,这是上海首个采用沪语主持的电视节目。该节目制片人表示,此举旨在体现时尚文化,传承上海“方言文化”。

  记者了解到,在刚刚结束的暑假里,上海市大同中学的12个中学生进行了一次饶有趣味的社会实践活动———关于上海话现状及发展的调查,并出炉了一份调查报告。调查发起人是大同中学高二学生朱远骋。看到同学们爱看“超级女声”,却冷落上海滑稽戏、沪剧;邻居孩子常常和父母说普通话等现象,朱远骋脑海里冒出了“调查上海话”的念头———为什么上海青少年不爱说上海话、不关注上海文化?

  他们注意到,上海青少年不爱说上海话成为近几年的一个突出现象。上海话的“处境”起着微妙的变化———年龄越小,讲上海话越少。

  有些中学生建议,是否可以多制作一些优秀的沪语电视剧,在保持海派情景喜剧特色的同时,深化它的文化内涵;或者在电台开播学上海话的节目,推行沪语流行歌曲;在幼儿园、小学开设上海文化的课程;在有上海特色的景点适当引入优秀的沪剧表演等。

  记者了解到,最近,在新学期亮相的上海市初中预备班语文拓展课程教材中,首次收录了上海地方方言。据悉,这些沪语方言选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的《上海七百年》,主要探寻了上海话的由来和发展。像“阿是”等苏州话、“阿拉”等宁波话,还有许多上海人如今听不太懂的老上海话,也被一一列入。

  “上海话不仅要传承,更需要发展,要不断给上海话和上海地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上海文联副主席、海派文化研究会会长李伦新认为,上海话是典型的海派文化的体现,作为国际大都市的上海,应不断提升上海话的文化档次,与普通话、英语形成双赢甚至三赢的良性局面。“语言多元化是文化多元化的题中应有之意。”复旦大学中文系副主任汪涌豪认为,上海传统语言正在被年轻人所忽略。年轻人总是追求一线文化,如,全球化时代的英语,如,改革开放初期的粤语。汪涌豪预见,上海的年轻人总有一天会回归本土传统文化。“不能眼睁睁地等待那一天,不然文化就会出现断层”。

  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有“远东巴黎”美称的上海曾经地域文化丰富而有魅力。上海大学中文系教授、上海大学语言研究中心主任钱乃荣告诉记者,上世纪30年代,上海地区就汇聚了不下十多种地方戏剧:沪语说唱、锣鼓戏、滑稽戏,还有长三角地区的越剧、评弹、甬剧等,可见当时江南文化繁荣鼎盛的程度。

  “此外,上海可谓当时世界流行歌曲发源地。”钱乃荣认为,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滩的流行歌曲风靡全国,甚至传唱至海外———《渔光曲》、《天涯歌女》、《夜来香》等乐曲至今还被当做怀念上海旧时光的标志性歌曲。

  随着文化传播渠道的丰富和多样化,新词汇进入上海方言并开始口口相传,流行到全国各地。上海方言提供了孕育新词的肥沃土壤。钱乃荣说,马路、洋房、自来水、电车、轮船、三轮车、图书馆、电影院这些日常生活用词最早都是在上海“说”出来的。钱乃荣表示,有些词汇如“沙发、麦克风”最终被吸收为普通话。另一些如“水门汀(水泥)”“洋钉(钉子)”等没有被吸收的,就作为上海方言继续被当地人使用着。

  用清亮的嗓子唱起童谣《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和小伙伴们做起拉手腕、跳房子的游戏,都是钱乃荣教授幼时所喜爱的,但是对现在的孩子而言,已经变成了在父辈口中回忆的陌生名词。钱乃荣无奈地说,上海青少年对方言的疏离,不仅使他们能够玩耍的游戏变少了,更使得地方戏剧缺乏扎根的基础,削弱了海派文化的影响力。

  陶喆近日在沪上开演唱会,在由京剧《苏三起解》的流水快板改编的歌曲后“借题发挥”了一段沪语Rap:“苏三侬勒阿里搭,陶喆勒格搭开演唱会……”得到了沪上“粉丝”的尖叫追捧。

  早些时候当Rap大行其道之时,上海人就开发出沪语“嘻哈”曲目,一时间竞相模仿之作层出不穷。上海本土沪语说唱组合喷嘭乐队的队长就认为,现在的年轻人不喜爱独脚戏、沪剧,但“嘻哈”是最能抓住他们心的。专家认为,“沪语‘嘻哈’和沪语写作这种新事物,是青少年传承上海地方文化的一种形式。”

    相关专题:方言的两难处境--要不要保护上海话

  相关专题:媒体观点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770篇。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