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郑州晚报《独家责任》专题 > 正文

郑州推行干部任内审计 5年查出违规金额13亿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2日10:01 郑州晚报
郑州推行干部任内审计5年查出违规金额13亿

  对干部进行的任内必审、离职必审和先审后离,就是为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权力进行监督和制约。郑州晚报记者 廖谦/图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核心提示:为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权力进行监督和制约,避免其滥用职权、决策失误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2月13日,郑州市宣布,要在5年内对所有的县处级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根据规定,2006年郑州市对所有的市管干部不但要进行离任审计,而且要进行任内审计,做到任内必审、离职必审和先审后离,有些主要部门的领导人可能要进行多次审计。以此举措来究察经济决策失误之害,把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运用到对领导干部的考察任用中去,避免或减少用人上的失察和失误。

  2005年查处小金库34个

  春寒料峭的季节,2月13日,郑州市审计局公布,郑州市去年审计出应上缴财政资金1.6亿元,未来5年,郑州市对县处级“一把手”任期内全面进行审计。此外,今年还将对收支数额大、有财政资金分配权和行政审批权的重点部门,乡镇党政领导干部逐步做到“任内必审”,对县以下党政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做到“逢离必审”。

  2月16日上午,郑州市审计局5楼的一间办公室里,经济责任处处长骆杉正在电脑前看文件,作为主要协调人的他刚刚从下面的审计现场回来。成立于2003年的郑州市经济责任处,是一个科级单位,包含领导在内,共有9名工作人员。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科级单位,担负着对全市市管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郑州市2003年开始进行县处级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试点,在郑州市委要求的‘应审尽审’的指导精神下,2004年共审计离任县处级领导干部24人,2005年审计18位,其中一名为任内审计。今年,我们计划审计县处级领导干部27位,并要审计5到6位在任干部。并逐渐展开对任内干部的审计工作。”

  2005年,郑州市共有528家单位被审计,追回被挤占挪用资金1.3亿元,查处小金库34个。在市本级预算执行审计后,直接增加财政收入7520万元。

  从2000年起开展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将从科级干部延伸到县处级党政“一把手”。此工作将从2007年逐步展开,5年内全面完成。去年全市共对159名主要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有关部门据此晋升5人、免职4人,平调115人。如对某市级

医院的审计,就向司法纪检部门移送案件线索5个,目前已立案查处4人。

  对领导干部审计的提前

  为防微杜渐,解决离任审计发现问题滞后的问题,2006年,郑州市开始推行领导干部任内审计。

  根据郑州市委、市政府统一安排,在今年开展的经济责任领导干部审计中,将在以往审计范围的基础上,扩大到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等四个班子中拥有财政审批权的主要领导、三“长”(法院院长、检察院检察长、公安局长)以及工会等群众组织。一年对市管60名县处级领导进行审计,5年争取审计300名。

  郑州市对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从2000年开始,其中科级主要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已经达到了100%,通过离任审计查出了一些领导干部和所在单位存在“收入不入账、做假账、报假数、乱集资、乱摊派、盲目上项目、虚报政绩”等问题。

  根据计划,郑州市今年将对县级以下重点部门、乡镇党政领导干部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做到任内必审、离职必审和先审后离,到2007年要对部门(单位)的主要领导干部审一遍。

  “通过审计,我们就是要避免出现越来越多的‘形象工程’、‘豆腐渣工程’。”骆杉说出了这次审计的目的。

  2月16日、17日两天,《郑州晚报》独家责任记者就审计问题致电多家单位的负责人,但是没有一个单位的领导愿意接受采访,至于对郑州市大力进行官员经济责任审计的举措,也都不愿进行评论。

  5年查出违纪违规金额13亿

  “如今的政府办事越来越透明了。”在郑州市金水区姜寨村居住的姜先生是从报纸上得知这个消息的。

  姜先生的感慨不无道理,长期以来,我国对于在任和离任官员的审计一直都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社会上并不知道审计的真正内容,更不会知道最后的处理结果。郑州市对在任官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起步较晚,前几年的审计几乎都是在探讨的进程中摸索进行的,其成绩几乎不被人所知。

  在2000年至2005年的5年间,郑州市审计局共审计906名干部,其中党政干部847名,包含41名县处级干部;企业内的领导干部59名,包含20名市管的企业领导干部。共查出违纪违规金额13亿元人民币,认定浪费金额1.8亿元,管理不规范金额2.1亿元,各级单位根据审计结果,有53名领导干部被提升到了新的领导岗位,有44人被免除了职务。

  根据有关部门提供的信息,郑州市在过去的几年中,因为审计而“下课”的官员并不是少数,可是却鲜有人知。

  据骆杉介绍,审计局并不具备查处人员的职能,只能在一定的职权范围内提供审计信息,供有关部门参考。2006年,郑州市在媒体上公开将要大力审计县处级官员的消息,也是在经过很长时间的摸索之后,才公开的。

  审计带动的廉洁与责任

  郑州市政府日前召开的廉政工作会议曾提出,领导干部为追求个人政绩,滥用职权造成决策失误,给国家财产造成严重浪费者,将追究其行政责任。为此,郑州市审计局将加强对领导干部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便是其中的重要举措。针对因领导干部滥用职权、决策失误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郑州市审计局的审计结果将为纪检监察部门提供处理依据。

  对此,骆杉认为,经济责任审计是“从源头上遏止腐败的有效手段”。“我们只能让他更勤政、廉政,并且让更多懂经济的领导到一些经济决策部门去,避免因决策失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河南大学行政管理学教师朱世欣认可了骆杉的观点,“从行政管理的角度上讲,这样做会让政府更有效率,毕竟贪官比庸官更可怕”。相对于业内人士和专家的观点,家在长江路的尚先生的观点更为直白一些:“多将审计结果公布给大众,对于预防职务犯罪肯定有好处,透明的决策总比遮遮掩掩好。”

  骆杉向《郑州晚报》独家责任记者坦言自己的压力很大,“审计机构成立20多年来,我们才开始走向透明,这是可喜的一步,尽管步伐不大,毕竟已经开始了。”(郑州晚报记者 卢曙光/文 廖谦/图 )

  相关专题:郑州晚报《独家责任》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