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南风窗专题 > 正文

总理承诺,重在落实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4日16:58 南风窗

  总理承诺,重在落实

  □本刊记者 郑作时

  当温家宝总理在2006年3月在人民大会堂作本届政府的第三个工作报告的时候,有心人都竖起了耳朵。

  正如谁也没有办法否认当今中国的崛起一样,当今中国人都认识到中国要迈向世界强国,还有很多路要走,而国内诸多问题的解决,实际上就是取决于本届政府为中国选择一条什么样的路线。诚如温家宝总理所言,人们关心他在本次人大会议上的报告,正是因为这个报告,实际上就是中国政府与人民在“这个新的历史起点”上的选择。

  不 同

  在本次人代会对温总理的报告评审过程中,人们听到最多的来自

人大代表的声音是“不同”。

  不同之处在于什么地方?在于温总理的报告中,更多的是对于政府自身的约束。这种约束体现为承诺,代表政府对人民作出了大量的承诺;这种约束也体现为自省,对政府过去工作中的不力之处作了毫不留情面的自我批评,少了很多表扬与自我表扬的东西;这种约束更多地体现为数字,在历届政府向人大的工作报告中,极少有这么多令人眼花缭乱的数字,内行人知道,这些数字中的任何一个,都意味着对未来的严格的考核。

  数字背后体现的是自信,在中共历史上,我们曾在解放战争的中后期可以看到那么多数字,“在×年时间内,在×个战场上,歼灭蒋军×万人。”数字体现出来的,除了当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实干之外,还有自信。一种有了实力和从容以后,视对手如无物的自信。在当今残酷程度绝不亚于当年战场上的经济竞争中,因为实力不如人,哪怕就是在实干的邓公开启了改革开放前行的车轮的时候,他也只是“摸着石头过河”。而当历史发展到2006年,当温家宝在本次人大上作报告的时候,中国新一代领导可以从容地提出一连串的数字来确保中国未来发展的方向了,因为他们是站在了伟人的肩膀上。

  今天,中国可以有这个实力来用数字说话了。虽然相对于西方一系列大国而言,中国的实力还只是刚刚把一只脚迈进了强国俱乐部的门。但是目前高速运行的

中国经济列车,哪怕只凭它的惯性,已经足够使其领导人有自信来实现以我为主的发展了。

  我们来看看温总理在这个历史时刻承诺了一些什么:

  他承诺中国将开始新农村建设;

  他承诺在较短的时间内在农村实现免费的义务教育和合作医疗保障;

  他承诺在城市,小病可以不出社区,大病才上医院;

  他承诺中国政府将引领国家走向节约型社会;

  他承诺政府将带头节约开支,减少赤字;

  他承诺将采用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把物价控制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上。

  无疑,这样的承诺如果得到兑现,中国将逐步地改变目前贫富分化加剧、社会保障无力、国内需求低下的根本性问题,进入一个稳定的和可靠的发展阶段。而这样的承诺,至少在中央政府层面看是有力的和有根据的,因为温家宝总理的每一项承诺背后都有详细的数据,而这些数据背后,都有中央财政的强大支持。

  担 心

  但是作为普通民众的一员,记者还是有些担心:中央政府福泽民众的倾盆大雨,到了地方以后,会不会变成了干打雷不下雨?

  这样的担心不是没有理由的。从中国历史的经验看,和平时期的社会精英阶层,其个人欲望的膨胀程度是没有止境的。农耕时期的中国,这种欲望表现为无休无止的土地兼并;而在当下中国,这种欲望则表现为无节制的个人享乐。以前比的是土地面积,千顷万顷;现在比的是金钱,百万千万。房子要越住越大,衣服要越穿越贵,汽车要越开越高档,吃饭要越吃越奢华。

  正是这种个人欲望的膨胀,对中国历史的各个时期的稳定实际上起到了极大的破坏作用。历代封建王朝最后的垮台,究其根本原因,都是因为极度的土地兼并导致农民生不如死,进而成为流民阶层起来造反。而当下中国,掌握着权力、金钱和话语权的精英们也同样试图固化自己的地位,福泽自己的子孙。因此有了盖房子要分富人区和穷人区的说法,教育有了高价教育和平价教育之分,建公共设施是发财的机会,甚至灾区的救济款也可以拿来中饱私囊。

  所以,就算是温总理如此扎实的承诺,我们还是担心,政府如何来落实这些承诺?因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已经成为现时官场的口头禅。就算是中央政府用强硬的数字来要求,统计上的花样也可以层出不穷,“村骗乡、乡骗县,一直骗到国务院”已经让老百姓见惯不怪了。

  扎实的承诺必须用好的方法来保证。在总理开列的一系列要求中,有一项数字最为人们所关心:在2006年的政府和企业考核标准中,能耗下降4%是一个非常具体的要求。这个要求无疑符合当下中国的实际,在能源供应紧张、价格飞涨的现在,建设节能型社会是全社会的共识。但是这个数字如何来落实?怎样用精确的方法来把一个企业、一个城市甚至是一个省份的能耗统计出来?相信如果按原来的方法来统计,用不了多久,中国又将有一批亦真亦假的节能先进,而真实的能耗则很可能还是降不下来。

  老百姓的感觉

  和中央政府的威信

  如果用统计数据来说话,也许中国改革的实践就成了一场永远也说不清楚的辩论赛,而中央政府改善民生的决心,也非常可能变成统计报表上的数字游戏了。不过温总理的报告更为关注的是民生,而在这个方面,我们还有老百姓的感觉可以依靠,还有老百姓的声音可以听取。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本届政府的执政宗旨,也是温总理报告的核心。只要有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让人民真正地分享到改革成果的目标,老百姓的声音就是最可靠的。他们会告诉你子女上不上得起学、老人看不看得起病、年轻人结婚买不买得起房、家里有没有过冬的余粮、平时有没有多余的钱可花。这样的声音是不会骗人的。而有了这些问题的肯定答案,才是一个政府长久执政的稳定基础。而在当下中国,我们却不得不承认,大量的人力物力都花在脱离中国实际的建设上,学校越造越多,可是上学越来越贵;医院越来越漂亮,可是看病越来越看不起;房子越盖越大,可是晚上亮灯的却越来越少。这样的前进方向是不能持续的,因此正如那句广告词说的那样,2006年,我们必须“换个步伐前进”了。

  所以考量总理的承诺是否得到落实的指标,其实关键还是要看老百姓的感觉,对于民生的改善,也许一个老农的发自内心的笑容比10个机构的统计更有说服力。回到人民中间,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指标提供了方向,但是对于总理承诺的落实而言,更需要手段来保证。当下中国政局中的一个顽症是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就拿当下而言,哪怕中央再强调

房价要稳定,一些地方政府的官员总是能想出办法来托市,期望在宏观调控后再拉高房价,因为现在与房市相关的土地批租,已经成为许多官员腐败的重要来源。在很多领域,像这样的或明或暗的利益集团已经结成了块,抱成了团。要动他们的利益,是十分困难的。

  但是如果有了决心,办法总比困难多。还是拿这一轮的宏观调控中的投资热来说,从2003年开始中央政府就强调由于产能的增加,重工业领域的投资要慎重。但是热潮却有增无减,直到“铁本案”一出,全国震动,投资热即刻降温。

  我们无意于评判“铁本案”本身的对错,但是从已经过去的这个投资案例中可以看出的是,真正敢于与中央政府顶风而上的,正是地方政府官员。在铁本案中,正是在地方政府的官员一再鼓励之下,民营老板戴国芳才把投资规模一再扩大的。同样我们从此案中也可以看出,只要中央政府真正下决心干好一件事,不怕得罪人,这种决心是可以传递到地方进而造福民生的。在中国现在阻碍社会进步的最大力量无非是既得利益集团,但这些貌似握有权力的集团内部其实十分虚弱,他们看重的是利益。一旦利益消失,这些集团也就烟消云散了。

  28年前,邓小平从农村的联产承包制入手,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指向,在重重艰难中杀出一条路,把中国之船推向了改革的航向。历史如此相似,在28年后,在人民大会堂的主席台上,温家宝代表本届政府的这一次政府工作报告,同样从农村的新一轮建设放手,同样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指向,全面展开了新一代领导人的执政蓝图。邓公之成功,是因为他有被人们称为钢铁公司般的意志,而同样,今天新一代领导人的执政蓝图,也需要这样的意志为保障。我们不能妄判未来,但我们可以欣慰地看到,就温总理的报告而言,当下中国的决策者们,已经和人民想到一起去了。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有决心,只要能真诚地听取人民的声音,温总理的承诺,正如他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最后说的那样:

  一定能实现,

  一定会实现。

[上一页] [1] [2] [3] [4] [5]

  相关专题:南风窗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