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决策》杂志专题 > 正文

湖北“资教计划”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6日10:44 《决策》杂志

  王 晶 韩晓玲

  4月4日,贾燕慧站在武汉大学讲台上,向校友们介绍她资教一年的经历。此后一周时间,她和其他27位资教生一 直奔波在湖北28所高校之间,第二届“播种希望与未来——资教巡回报告会”将春天的校园催开了一朵朵感人的泪花。

  湖北省自2004年启动“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以来,两年时间共选派了1335名应届大学本科毕业生到40 0多所乡镇学校任教,他们最重要的使命就是弥合城乡之间的教育差别。

  村里的孩子这样描述城里来的老师:“你让我看到了崭新的世界。”

  下乡资教的大学生则说,“尽管一个人的力量实在太小,不过我不后悔自己的选择,因为我至少有了影响一些孩子命 运的能力。”

  今年,湖北省有65个县(市、区)提出了资教生需求计划,4月底,报名信息汇总工作结束后,又将选派1000 名资教生赶赴基层。

  失血与输血

  孟凡雷是湖北省鹤峰县一位乡村教师,他感慨道:“我们现在的知识、理念不适应新的教学要求,有时候教起学生来 真有些捉襟见肘。”

  孟老师的感受很有代表性,当今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状况令人担忧。一项调查表明,全国农村中小学教师学历水平和专 业化程度总体偏低,农村和县镇小学教师专科以上学历者分别占25.07%和40.03%,初中教师本科以上学历者分别 占11.36%和17.58%。农村教师队伍流失情况也很严重,尤其是边远山区和贫困地区难以补充到合格教师,大批村 级小学只好找代课教师维持运转。同时,农村师资也存在着结构性矛盾:县城中学超编,乡镇中学缺编;小学教师多,中学教 师少;传统学科多,新型学科少;在年龄结构上是50岁以上的多,30岁以下的少。师资力量的不平衡已影响到一些学科的 正常教学。

  学历水平和师资结构化矛盾是所有的农业大省所面对的共性问题,湖北农村教师队伍还存在一些特殊情况。根据教育 部门推算,2000年至2006年,湖北农村初中适龄人口(13岁至15岁)高峰区间将出现。农村初中平均班额为68 人(省定标准45人),66人以上的班级数占总数的62.2%,90人以上的“超级大班”在各乡镇并不鲜见。和城镇初 中适龄人口入学高峰走势相比,农村的峰态相对特殊,不仅走势较陡,高峰区间长,平均年降幅小。从相对数量看,2000 年湖北农村初中适龄人口是城镇初中适龄人口的1.88倍,2005年增至2.37倍。

  一方面是农村中小学教师严重缺编,教育资源分布不平衡,而另一方面,湖北作为科教大省,2005年85所普通 高校毕业生就多达99878人。农村缺教师,而高校毕业生难以下基层,如何解决这一矛盾?2004年,湖北省教育厅启 动了“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每年选拔一批大学优秀应届毕业生到农村乡镇任教,以政府出面购买阶段性服务的方式解决 农村中学教师短缺问题。

  “2004年启动计划时,我们很担心,怕没人来报名。”教育厅副厅长陈安丽说起资教行动仍不掩当时的忧虑。结 果10天时间,省内28所高校的455名大学生报名参加,最后有306名学生签约成功。第二年,报名的应届毕业生就多 达2380名,今天再谈起资教行动,陈安丽很有信心:“因为我们有制度做保障。”

  陈安丽所说的制度保障就是湖北省连续出台的一系列优惠政策。湖北省教育厅与选拔下乡任教的毕业生们签订了为期 3年的服务协议,服务期内考核合格者将获得每人每年5000元的奖励,并享受一系列的优惠措施,服务期满,资教生可自 由择业。契约化的资教行动,不仅能保障现阶段的农村教育师资供给,一旦顺利渡峰,又不会给教育系统留下过多的人员负担 。

  今天,湖北资教计划已经进入第三个年头,在又一批大学生即将离开校园走上乡村讲台之际,记者叩访了几位资教先 行者。

  改变与被改变

  神农架西南边陲的下谷坪乡,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生范献龙工作的地方。这位湖北省首批资教生的代表人物,如何 在这片偏僻山谷里悄然改变着乡野,同时又被这片土地改变呢?

  记者抵达下谷中心学校时沉默了,这是一所典型的乡村学校,走进宿舍楼,潮湿的霉味扑鼻而来。每间寝室狭小阴暗 ,只有4张高低床,却住了16名学生。

  初二学生赖华腼腆地说:“两人合睡一张单人床,当然有点挤,翻身都不方便。”他还有个正在读高中的哥哥,兄弟 俩的学费靠父亲在外打工挣来。贫寒的家境使他更加珍惜上学的机会。

  同寝室的马波内向,可谈到范献龙时话便多了起来。这个18岁的男孩曾因家庭贫困辍学5年,去年才回校读初中。 现在,大姐在外打工,妹妹已经失学,母亲住院开刀,家里愈发陷入困境。他不知道自己还能读多久的书。

  范献龙的心,就是被这样一种热切灼痛了。同样是在贫苦农家长大,他当然明白这群孩子渴盼的是什么。

  第一次走上讲台,范献龙紧张得粉笔一碰黑板就断掉。但几个月的乡村生活让他决定把自己的户口从武汉迁到神农架 。范献龙和同去的另三位资教生一起成立了“资教生基金”资助贫困生。他们翻山越岭去家访,80多岁的老太太给他们敬酒 。“碗里的酒只有二两,我却觉得千斤重。”范献龙说,自己只是做了一个老师该做的事情,换来的是学生和家长真心的感谢 ,农村教师资助行动不仅能充实农村学校教学力量,更能让农村和农民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温暖和公平。

  在远安县望家中学资教的刘维城记录了这样一段乡村晚会的故事:

  “没有专用的彩灯,我们就用红色、蓝色的墨水涂到灯泡上面;没有跳舞用的帽子,我们就到农家借草帽;没有烟雾 ,学生在后台燃烧潮湿的稻草,眼泪都被熏出来了还在那咧着嘴巴开心地笑……山里的夜特别寒冷,孩子们拿着声响效果时好 时坏的话筒,在晚风中忘情地唱着走调的歌曲;他们穿着破旧但是很整洁的衣服,红着脸蛋演小品;因为紧张,他们的相声说 得结结巴巴,但依然赢得阵阵掌声……

  “晚会结束后,我带着一身的疲惫准备回宿舍,突然一群孩子拦住了我,兴奋地说:‘刘老师,今天我们好高兴好高 兴!长大了我们也要像你一样。’此时此刻,我所有的疲惫就在这一瞬间烟消云散,我们资教者的一言一行,竟这样影响了孩 子们幼小的心灵!我也意识到,来到这里,最重要的使命不是教他们如何考试,提高学业成绩,而是在于唤醒、激励、鼓舞他 们渴望成长的心,给予他们改变命运的信心和勇气!”

  下乡与上城

  明年7月,资教期满,范献龙就要离开下谷坪乡,回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读研究生。尽管他和许多同伴一样最终不属 于这片土地,却已深深地被这片土地改变。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接过他们的接力棒,走上乡村讲台。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校长陈小君说,我们并不要求资教生在这里干一辈子,而是要提倡一种精神,青年知识分子要具 备一定的社会责任感。

  在鼓励参加资教活动的大学生扎根基层的同时,湖北省又于2005年悄然启动了另一项计划——农村教师培训计划 ,使大学生下乡资教与乡村教师上城培训,成为一个完整链条弥合城乡之间的教育鸿沟。农村教师培训计划将在5年之内轮训 10万农村教师,全部以政府采购形式,由省内高校竞标完成培训。

  为什么要把农村教师请到省城高校来培训呢?

  华中科技大学学术报告厅,湖北省“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首个中小学教师培训班结业典礼上,面对台下300多 名农村教师代表,湖北省教育厅厅长路钢言辞恳切:“华中科大涂又光教授曾提出校园文化‘泡菜理论’,泡出来的白菜、萝 卜的味道取决于泡菜水的味道。为什么要把你们都请到武汉的高校来培训呢?就是想让我们农村中小学老师到大学来泡一泡。 ”

  “在‘泡菜坛子’里泡几天,关键要看‘盐’进去了几分。”路钢认为,湖北省培训10万农村教师,最重要的不是 对教师技能的训练,而是对教师观念的转变。“请老师们到一流大学充电,就是想让前沿的学术氛围感染在基层一线辛勤耕耘 的老师们。今天仰望你们的求知的眼睛,明天可能会到大学搜寻新知,你们的日常教学可能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翻开农村教师培训的课程表,记者发现授课的专家有三个类别:一是新课程标准研制小组核心专家;二是教研员等教 育教学研究学者;而具有丰富教学实践经验和创新教育思想观念的一线特级教师就占到授课专家的一半。孝昌县邹岗镇卢管小 学副校长焦得秀的笔记做得特别细,“我回去要把这么多新观念传递给没来的老师们。”

  “下乡的”与“上城的”,我们不可孤立地看待这两类群体;资教计划与农村教师培训计划,我们更不能孤立地分析 这两项工作,因为它们都承载着湖北农村教育的希望。 (作者为《湖北日报》社记者)

  相关专题:《决策》杂志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