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观察与思考专题 > 正文

方言电影:文化意识的苏醒与深化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9日15:18 观察与思考

  -马 可

  随着宁浩执导的低成本影片《疯狂的石头》在全国各大城市持续疯狂上映,观众的热情在流火的八月几度燃起,而被 吸引的,并不仅仅是紧凑的剧情—韵味十足且不乏幽默气质的对白或许更是真正打动人心的所在。甚至有人戏言,随着《疯狂 的石头》的火爆,片中的一些精彩口语势必会成为人们流行的口头禅。

  最近,有消息传来,又一部小成本四川方言电影—《夏至》将挑战《疯狂的石头》,导演谭华还表示,该片还将送往 韩国釜山和日本东京参加国际电影节,希望再现《疯狂的石头》的奇迹,并誓将方言进行到底!

  南腔北调各有精彩

  继前阵子电视上热衷于用方言播放新闻类节目或室内情景剧后,如今,凭着“越民族就越世界”的理念,“方言热” 这股风从银屏吹到了银幕。现在,方言电影越来越多,且方言在电影中的运用也已不再是一种点缀而成了主打语言,其影响力 也越来越大。

  不过,如若说起方言电影的伊始,当然不是现在以惊人程度火爆各影院的《疯狂的石头》,亦或完全用武汉方言作为 影片对白的,今年在戛纳电影节上荣膺“最佳影片奖”的《江城夏日》。

  其实早从几年前由杨亚洲执导的《没事偷着乐》开始,当笑星冯巩说着一口地道的天津话在影片中出现时,人们便在 笑声中蓦然意识到,原来在电影中运用方言的元素,远比用普通话来表达人物个性及提升影片质感要有趣多了。尤其是冯巩那 句:“介饭里面最好的就是介面,介面里面最好的就是介蒜……”别提多么有味道了!或者,也正是从那个时候起,曾被认为 “土得有点掉渣”且登不上大雅之堂的方言终于摆脱了草根形象,从昔日娱乐大众的小品、相声领域迈进了象征着高雅艺术的 电影银幕。

  继《没事偷着乐》后,一些电影导演开始看到了方言在电影中有着不可低估的魅力。于是,2002年姜文别具一格 地将尾音升高时带着拖腔的唐山话完全运用在了《鬼子来了》这部影片中,将方言的魅力表现得淋漓尽致。而更早的,是在1 993年,由潘虹主演的《股疯》,虽然有评论认为这部反映股民生存百态的影片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显得过于夸张和片面, 但不可否认的是,用地道的上海方言和市井风格演绎上海人熟悉的股市悲欢,远远超出如果用普通话来演绎的那种效果。

  而到了2005年,随着电影《孔雀》的成功,尽管里面的河南方言被许多观众认为是“一碗别扭的风味小吃”,但 还是在柏林国际电影节上打动了各国挑剔的评委,让他们在一片“九曲十八弯”般的语调里看懂了片中的淡定与安然。因此, 从早前在影片中处于“丑角”地位的方言,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红旦”,身价百倍,且前途不可估量。

  所以便有电影人说,方言进军电影,这一过程并不仅仅只是体现了人们对本土文化的一种认同和地方情结的滋生,其 实更凸显了中国电影人文化意识的苏醒和深化。

  在《疯狂的石头》一片里,由方言汇聚的台词,幽默搞笑且韵味十足。比如男主角包世宏的重庆话声音大、语速快, 一句“公共厕所吗,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把遭遇两伙盗贼入寺盗宝的愤然心理表现的酣畅痛快;而来自香港的国际大盗麦克 ,总喜欢在每次做事失败时来上一句粤语口头禅“我顶你个肺!”,让人看了真是忍俊不禁;还有“助理四眼”的那一口成都 方言,比如“狗日地,高科技嗦!无人驾驶!?没看到老子的车上写着‘别摸我’(BMW)么”也充分反映了他倚仗他人之 势来耀武扬威的奴性本色……

  从《美人草》里的云南话、《站台》里的山西汾阳话,到《红颜》里的四川话……,这些南腔北调的语言如同一盘调 味料,让荧幕上的角色更加“入味”,亦更加精彩。

  影视文化中的时髦元素

  最早的时候,一些地方方言大都是通过相声和小品被观众所熟悉的。据了解,早在马三立的相声中就已经开始用天津 话与唐山话来逗乐观众了。而到了今天,郭德纲更在他的相声中运用了大量的方言。与此同时,电视小品也非常热衷于用方言 来搞笑。

  一些在相声、小品中成为经典的搞笑方言,又通过网络迅速传播开来,甚至在全国普及。于是,方言也就这样“一不 小心地”成了流行文化中的一个元素,并颇有几分时髦的意味。

  而方言电影的流行则归功于现今流行文化中方言势力的扩张—

  草根气质、身份标志、文化底蕴……方言不仅仅透露着使用者的生活背景,还展示着社会多元化的价值。

  在许多方言电影中,我们可以看见东北人操着大嗓门说:“这人长得嘎惨”;四川人吃着热火朝天的麻辣火锅感叹着 “日子过得安逸惨咯”;而上海人,却又常穿梭于狭长的里弄,在遇到熟人时亲切地打着招呼“哎哟,嘎捏格天,侬还要跑到 啥地方去啦?”……

  方言那鲜活的草根气质穿插于影片中,生动地传达出各方水土和各色人等的性格、习俗、生态、底蕴、趣味。于是, 一部好的方言电影让全国人民都知道了,原来广东人生气的时候会说“顶你个肺啊!”,而东北人一句“忽悠”又通过电影传 遍了东西南北。

  虽然2004年年底国家广电总局特意为方言立下了一道行政通知,要求电视节目中不得播放用地方方言译制的境外 广播电视节目。但与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产电影却越来越多的使用方言这一元素。而这些方言土语在电影中所具备的亲和 力和凝聚力,绝对是普通话难以比拟的。尤其是国内第六代导演们,更喜欢在他们的电影中运用方言。因为他们的镜头往往喜 欢对准当代的城市社会,并集中于其他电影导演几乎不屑于关注的人物—比如歌女、黑社会、农民工、城市下岗工人子弟…… 的日常生活。当这些“小人物”们操着各自不同地方的语言在电影中对话时,那种真实状态和边缘人物的表述便会一一体现出 来了。同样,方言的使用也使得他们力求不同于第五代的美学主张得到了充分表达—曹保平的《光荣的愤怒》、李玉的《红颜 》、章家瑞的《芳香之旅》、陆川的《寻枪》等等,不仅凸现了人物个性,也制造了不同一般的喜剧效果,更为影片增加了一 种镜头不能追加的生活质感与真实写照。

  电影电视作为一种大众化的普及艺术,在娱乐大众的同时,也义不容辞地承担着一些社会责任与道义。方言影视的流 行,在保护方言的同时,或许也能让观众们透过那一方银幕,听着陌生的语言,去感受各地的风情。而当观众们从影视作品中 听演员们说着各种各样的方言,与字典里找不到的奇怪音节的语句时,或许也只有影视这个媒介才能用一种别样的方式告诉别 人,我们的家乡有多美;也才能在屏幕中真实表达对每一块土地最真挚的情感。

  方言电影拯救中国电影?

  方言电影的走红,让人们一下子感受到了电影中情感的真实表露。因为很多人都认为,如今地方戏已经很久无法满足 人们的精神需求了,所以方言电影就从这方面弥补了人们的某种缺憾。就像英国导演盖·里奇电影里的那些小人物,虽然说的 都是伦敦平民区里的口音,但却红遍了全世界—比如他的两部黑色幽默电影《两杆大烟枪》和《偷拐抢骗》。

  由此可见,方言电影不但没有受到地域的局限,反而更扩大了影响。《疯狂的石头》红遍大江南北,让方言电影一夜 之间成了一个热点话题—为什么小成本小制作的方言电影会在中国电影界突出重围成了一支劲军?

  电影评论家说:“从一个局部的胜利,到全国性的轰动的确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疯狂的石头》超过成本1千 多万的票房的确是令那些素来以大手笔大制作大明星为影片阵容的大导演们艳羡之余,深深思索的。

  中国电影已经走过了一百年历程,大家曾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向中国电影表示纪念。而电影人也无不例外地在探讨,走 过了一百年,却又陷入低谷的中国电影,它的明天应该如何振作?是继续受好莱坞大片的影响走大制作道路,还是重新去找一 条新的出路来改变目前中国观众看电影的喜好或习惯?

  一位电影人说,目前国内大多数导演在拍电影的时候,功利心太强,总想着拍这个电影可以得什么奖,或多少补贴。 要不就一心想拿个全国票房总冠军。“这样的心态若是想拍出好影片,几乎是不可能的,还不如现实点。其实能拿下本地域的 市场就已经很不错了。”

  位于四川成都的峨眉电影制片厂在国内只能算得上是一家中型电影制片厂,但却是西南地区最重要的电影制片基地。 他们在拍摄影片时的方向就很明确—将它的主要市场锁定在本省与重庆。因为拍摄一部四川方言的电影,那就意味着它将会拥 有超过1亿人口的实际市场。

  而较早前,珠江电影制片厂也曾拍过不少成功的方言版电影,如《七十二家房客》、《南海潮》等,都曾在粤语地区 获得巨大成功。

  电影是用来讲故事的,用什么语言来讲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如果《抓壮丁》不是用四川话来演绎,也不能投射出那 个荒诞的时代;如果楚原不是在《七十二家房客》中坚持使用粤语,也不能让已近没落的粤语片起死回生。一种语言和一个时 代、一种语言和一个城市的关系,在电影中表现得尤为紧密。正如《疯狂的石头》的导演宁浩所说,在以重庆生活为背景的这 部影片里,重庆话能透出这个大都市的风格—燥热的城市、容易冲动的人们……,这些都与剧情非常吻合。

  电影其实是一座文化的桥梁。面对低迷的电影市场,如果说方言电影的出现拯救了中国电影可能过火了,但如果说方 言电影可以激活中国电影市场,那倒完全有可能,甚至也会成为一种必然。

  或许我们国内的大导演们可以想想,一部电影,它真正的魅力到底是靠一些光彩照人的大明星的加盟,还是在电影画 面上出现的成千上万头牛或者马?亦或是用华丽的篇章来讲述一个再简单不过的故事呢?

  当然,方言电影是否将一直存在下去,或者将呈现一种什么样的状况,谁也无法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但随着一些优 秀的方言电影的出现,人们还是非常乐观的期待着,随着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中国电影应该会在电影人不断地追求与努力下 ,而开始新的突破。

  相关专题:观察与思考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