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 > 正文

聚焦新农村:5位大学生村官的故事与5个建设标本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09日13:37 中国经济周刊

  到新农村去

  ★本章采写/叶 静、邹锡兰

  2006年的初春,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正式公布,拉开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序幕。

  但,新农村怎么建?新农村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对于一千个村庄来说,可能有一千个答案。

  对于一批批涌向全国各地行政村的大学生村官而言,燃烧青春,建设新农村无疑都将成为时代的最强音。

  这里,我们选取5位大学生村官的故事和5个新农村建设的标本,记录他们的努力和探索。

  有这样一种说法:不到广东不知什么叫“富”,不到长安不知什么叫“集体富裕”。

  长安明星村的典型标本

  9月8日,一组农民镜头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长安”摄影展在北京首都博物馆举行。一张张照片不仅记录了长安镇的“容貌”,也显示了它的“骄傲”,而它也确有骄傲的资本。

  2005年,全镇完成工农业总产值347.4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345亿元;各项税收17.1亿元;各项存款余额186.6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131.4亿元;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千强镇第三名。

  这样一个明星村,其成长历程或许可以让许多乡镇有所借鉴。

  “三个轮子”一起转

  1987年的长安还很贫穷。最穷的时候,农民每个劳动日只有8分钱的工资,刚好够寄一张去香港的信,向亲人求救。

  但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长安镇凭借毗邻深圳、香港的区位优势,开始大力推动特色产业镇的建设。

  在以机械五金模具为特色的民营经济不断壮大的同时,长安还拥有来自香港、台湾、日本、美国等地区和国家的外资企业1600多家,利用外资总额30多亿美元。

  而外资和民营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集体经济的壮大。以广东长安集团公司为龙头的镇级集体经济,已成为全镇的经济支柱。2005年,长安集团已发展成为拥有9大总公司、110多家下属二级企业,固定资产30多亿元,工业总产值75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

  正是坚持通过推动外资、民营和集体经济“三个轮子”一起转,才使长安逐步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乡村发展成为了一个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工业城镇,基本实现了由农业向工业、农村向城市、农民向市民、村组向社区转变的“四个转变”。

  回忆当年的发展路,长安镇党委书记袁德和表示,长安最大的特色,就是采用外向型、与国际接轨的开放模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当年有一个村没有什么钱,也没有资源,只有土地。和外商谈,我们出土地,外商拿钱盖厂房,盖了以后租给外商,以这种比较原始的方法发展起来。后来镇政府与外商合作搞合资工厂,和国际接轨办工业区,慢慢发展起来。” 袁德和说。

  富裕的长安

  伴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长安镇也将集体经济收益以各种形式回馈给村民。

  上世纪90年代中期,长安各社区就开始实施农民口粮由集体供应、年终分红、老年人生活补贴等集体福利措施。部分社区还开办医疗站免费或优惠为居民提供医疗服务。

  1995年,长安镇率先实现了从小学到高中的12年制免费义务教育,各社区还免费接送学生上学放学。

  近年来,各社区又由集体出资为居民购买了

医疗保险
养老保险
,实现了农(居)民养老保险100%全覆盖。从2004年开始,长安镇的农民也可以像
公务员
一样享受“退休”,每月拿到近300元的“退休金”。

  2004年的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中,村民人均分得股权约10万元,使群众得到了最大实惠。

  2005年,全镇居民人均收入超过4万元,其中集体分配部分就达到15896元。当年起,镇政府还决定每年从长安集团公司利润中拿出3000多万元,发给各社区股民春节补助金每人每年1000元。

  去年,长安镇还搞了“村改居”工程,现在全镇所有的人都住上了新房子,90%的家庭都有两层以上的小洋楼,80%的家庭还拥有私家车。

  对于各方面已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长安而言,下一个面对的问题,则是不仅要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更要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下可持续地增长。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相关专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