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环保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环保 > 内蒙古晨报 > 正文

沙草产业成淘金桶(下) 内蒙特色产业系列报道5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7日12:08 内蒙古晨报

  内蒙古晨报报道(记者 蒋忠贵)上世纪60年代初,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我区巴丹吉林沙漠得到启发后,经过20多年的研究,提出了创建知识密集的农业型产业的理论,并预言知识密集型的沙草产业将是21世纪在中国出现的第六次产业革命。如今,几十年过去了,实践证明,钱老的这一理论是正确的,今天的内蒙古不但成功进行了防沙治沙,而且还带动了近百万的农牧民脱贫致富。

  ★破解

  钱学森最早倡导沙草产业

  发展沙草产业这一科学理论是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首先倡导提出的。

  上世纪60年代初,钱老在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参加

火箭、导弹发射试验时,看到当地生态环境非常恶劣,人民生活十分贫苦,就萌发了“用科学技术改造沙漠戈壁,让沙漠戈壁为人类创造财富”的想法。他利用业余时间考察了沙漠,发现“沙漠戈壁并不是一片荒凉,有不少其他地方没有见到的动植物”。由此得到启发,他认为“沙漠戈壁并不完全是不毛之地,关键是要用科学技术来经营管理”。

  经过20多年,他运用系统理论的观点和方法潜心研究了沙漠戈壁的情况后,提出了创建知识密集的农业型产业——农业、林业、草业、海业和沙业的理论并预言创建农业型的知识密集型沙产业、草产业,将是21世纪在中国出现的第六次产业革命。

  钱老研创的沙产业、草产业理论,概括地说就是整合“阳光农业体系”和“绿色产业集群”,即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开发旱区之最——沙漠地带,把沙漠的光热资源放到最大,把沙漠的缺水劣势缩到最小。用现代科技、现代管理的一系列新成果,把大棚农业和节水农业紧密结合,用电脑控制的滴灌、渗灌、微灌技术,无土栽培技术,生物高科技术作为沙产业的科技支撑,推出“多采光、少用水、新技术、高效益”的技术路线;用“草畜工贸四结合”“农工贸一体化”的产业链,推动沙产业、草产业的市场化、集约化,并用系统工程思想发展循环经济。

  ★成绩

  21年发展步入国内前列

  21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一直十分重视钱老沙产业、草产业科学理论的学习、研究、宣传、实践。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鄂尔多斯就大力开展“种树、种草、种柠条”活动,90年代,乌兰察布盟开始实施“进一退二还三”战略,带动了全国的“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工程的启动。

  经过全区各族人民21年的努力,内蒙古生态环境由过去的“整体恶化,局部控制”转为“整体遏制,局部好转”的良性态势,沙产业、草产业发展已经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从实践中探索出比较成功的“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新型后续涉农主导产业的不同模式,验证着“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的相济互补和沙产业、草产业为代表的“阳光产业”的巨大潜力及美好前景。

  如今内蒙古的沙产业、草产业已呈现出八大变化:由理论学习、宣传到应用、推广;由专家关注到农牧民实践;从农牧民个体经营到龙头企业带动;从资源简单转化到产业延伸;从小基地示范到大集团加盟;从产业营销到名牌打造;从名不见经传到企业家军团出现、民营企业家挑大梁;从分散活动到内蒙古沙产业、草产业协会发挥组织中介作用,以组织化促进产业化。

  20年带动百万农牧民增收

  内蒙古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在工程治理区全面推行禁牧,在半农半牧区实行舍饲、半舍饲,在牧区实行划区轮牧和季节性休牧,有效地保护了生态植被;牧草多了,牲畜增加;农牧民从中受益,反过来大面积种草,使生态进一步改善。

  目前,内蒙古101个旗县生态项目区全面禁牧、休牧和轮牧的草原面积7.5亿亩。禁牧后,全区牲畜总量由2000年的7500万头(只)增加到目前的1.1亿头(只)。

  经过20多年的实践,如今内蒙古沙草产业已实现由农牧民个体经营到龙头企业带动、由资源简单转化到产业链的延伸、从小基地示范到大集团加盟等方面的可喜转变,建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沙草产业示范基地,涌现出一批以民营企业为代表、以机制创新为特点的沙产业、草产业龙头企业和重点地区。

  截至目前,内蒙古已有林草沙加工企业逾千家,其中龙头企业35家,甘草、沙棘、沙柳、山杏、麻黄、黄芪、锁阳、苁蓉、苦豆籽等特色加工业发展迅速,带动百万农牧民增收。

  沙草产业开发有五忌

  内蒙古沙草产业协会秘书长郝诚之总结了沙产业开发的“五忌”。

  一忌“急功近利”。沙产业见效周期缓慢,第一步把沙治住就十分艰难,沙漠能生金,但需要付出艰难的努力。一些企业如果想一下子从沙漠中赚取大把大把的钞票,只能是骗了别人,拖垮自己。

  二忌“跑马圈地”。一些长年从事沙产业的人士算了一笔账,1亩地投入100元,百万亩就是1亿元,这对于企业是一笔不小的投资。有关人士建议,企业“圈地”是为了“圈钱”,国家有关部门应对企业投资沙产业的真实性作实地调查研究,杜绝沙产业发展中企业“跑马圈地”现象。

  三忌“寅耗卯水”。“多采光、少用水”是沙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因此在沙漠中搞农业生产一定要节水,同时发展高效的种养业,不能混同于传统种养业。专家提醒,决不能用“明天”的水来发展“今天”的沙产业,水利、地质部门应对发展沙产业的地区进行严格的水资源评估。

  四忌“全面出击”。“经营沙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产业没有壮大前沙产业只能“步步为营”,不能“全面出击”,那样只能带来被动。

  五忌“低效开发”。沙漠中的农业开发是用宝贵的水资源营造绿色,从而使充足的光热资源得到利用。因此沙漠绿洲农业一定要经常以新技术换来高效益,沙漠生态园区一定要不断充实科技内涵,切忌搞传统种养业的翻版。

  本报新闻热线:

  0471-3339111 0472-6986666

  相关专题:内蒙古晨报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