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化新闻 > 新周刊专题 > 正文

威尼斯双年展第十届国际建筑展中国开馆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7日23:29 新周刊

  今年威尼斯双年展国际建筑展中国馆的出现将让世界认识中国当代建筑,而不仅仅是在中国建造的建筑。威尼斯也因此成为世界重新认识中国当代建筑的转折点。

  文/王明贤

  8月21日,6万片中国江南旧瓦运往威尼斯城处女花园,威尼斯双年展第10届国际建筑
展中国国家馆“瓦园”的建造工作正式开始。作为最大建筑工地的中国一直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中国建筑师的身份却十分暧昧。而此次双年展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这一现状。

  9月7日揭幕的“瓦园”将是中国国家馆首次亮相威尼斯双年展国际建筑展,这标志着中国当代建筑进入国际建筑最重要的展示空间,和国际同行进行直接交流,威尼斯因此成为世界重新认识中国当代建筑的转折点。

  作为对话空间的瓦园

  本届中国馆展览方案充分考虑到中国

传统文化资源在现代城市发展中的运用。和一般建筑展以图版模型展示作品方案的方式不同,这个名为“瓦园”的方案将是在威尼斯城处女花园的一次现场营造,体现中国本土建筑师与艺术家面对中国城市现状的另一种思想态度和工作方式。瓦园是在处女花园的一块场地上,建一处800平方米的侧斜瓦顶,从0米上升到3.6米,沿对角线转折,在这大片瓦顶上,一条曲折竹桥使人登临其上,远眺并回望威尼斯城景。这片瓦园以浙江地域的竹扎结构为支撑,上覆6万片取自旧城拆迁回收的旧青瓦,体现了中国本土建造艺术与当代可持续建筑概念的结合。

  本届中国国家馆总策展人范迪安和我在讨论策划方案时就一致认为:全球化在中国的最大表征莫过于城市的发展,尤其是趋向都市化的城市建筑。在一个具有自身悠久建筑传统和地方建筑风格的土壤上开展大规模与高速度的建造工程,必然伴生出尖锐的文化矛盾。遗憾的是,城市形成了大量大杂烩式的城市建筑景观,大量的老建筑被拆毁,又新造出一批毫无特点的建筑,大规模高层建筑的集群化更使城市失去记忆,建筑的“失语”现象日益严重。人们带着很复杂的感情来评析这类城市现象。

  中国建筑师试图对此作出回应,他们的实验性作品以新的姿态出现,探讨中国城市发展中面临的困境,关注的问题则由单体建筑上升到城市的整体,力图解决关于城市发展方面的焦点议题,并为未来城市的建设提供新的思路。本届威尼斯双年展国际建筑展中国馆选择了建筑师王澍和艺术家许江(他们均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参展,他们的作品“瓦园”将构建建筑师与艺术家的对话空间。

  草根:中国建筑文化的根源性

  这次中国馆之所以选择王澍,因为王澍是中国当代中青年建筑师中重要的代表人物,他对城市和建筑的理解非常独到也非常特别。他这几年的作品——苏州大学文正学院

图书馆、宁波美术馆和中国美院象山校区都可以说是中国当代建筑史上的杰作。他将中国传统文化资源运用到了当代建筑中,并将两者结合起来共同探讨,这样的经验也运用到了瓦园的创作中。王澍又是很有智慧的建筑师,应变能力很强,像中国馆从确立项目到现在碰到了方方面面的困难,但王澍善于把问题变成建造的动力,使不确定的因素变成有吸引力的因素。

  通过多年来对中国当下最普通建筑的体会,他制定了一个简单的技术原则,让工匠们(江南本地的瓦工)用他们所熟悉的方式去创造,而这也使得他和工匠们的讨论没有任何障碍。他一直认为这种建造方式是中国最伟大的方法,中国建筑文化真正根源性的东西正是掌握在这群最普通的人手中。目前建筑界过多地出现拷贝,建筑师的探讨也仅仅局限于专业范畴,这反映出文化根源性东西的丢失,而更加缺乏的是建筑师与非建筑师之间更广阔的交流,这是一种人类学的探讨。

  王澍对中国文化有着很深的领悟,瓦园这个作品也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神,在全球化的喧嚣中,瓦园是个让人沉思的地方,让人感到了形而上的哲理,我相信在本届双年展上,外国建筑师会发现中国有这样杰出的建筑师,他们会感到中国建筑师和艺术家的魅力。

  在众多的艺术家中选择许江,是因为许江这十几年来对中国的城市和建筑特别关注。建筑不仅是建筑师的事情,还应该是整个社会的事情,这次中国国家馆采用建筑师与艺术家共同参与的模式,也就是将许江作为城市中关心建筑的代表性人物。瓦园一隅,王澍和他带去的工匠会建造一处竹材敞廊,许江以中国美院象山校园青瓦屋顶为题材的组画《黑瓦、白瓦》将悬挂在那里,与威尼斯满城瓦顶相对,构建起一处对话空间。当观者走上瓦园栈桥而戛然而止的回望,或许会在心灵深处升起城市对文化根源的乡愁,这种乡愁将掠过大地,超越城市和国界。

  威尼斯双年展国际建筑展上的作品一般都是以建筑方案为主,包括模型、效果图之类的展示,而瓦园是具有突破性的,它是个建筑,又超越了建筑,超越了城市,从建筑师与艺术家之间超越城市的对话这个特殊的角度去反映中国的建筑、中国的城市。瓦园是凝聚了中国建筑文化精神的构筑物,在威尼斯双年展国际建筑展上,它将显得与众不同,格外突出,同时也会引发人们的各种思考。它又是一种全新意识的园林,一处关于当代建筑文化的沉思与反省之地,构建起建筑师与艺术家的交流空间。登临其上的视野,根源于超越、沉思。作品以一种极具观念性的简练表达,构成一种现代人的心灵震撼。可以预计,“瓦园”在观念性和语言形态两方面都将给国际建筑界以新的启示。(作者为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国馆策展人)

  点击此处进入《新周刊》论坛

  相关专题:新周刊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