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化新闻 > 内蒙古晨报 > 正文

拍摄《走西口》--我比范伟味正(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4日12:33 内蒙古晨报
拍摄《走西口》--我比范伟味正(图)

武利平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本报记者专访武利平

  内蒙古晨报报道(记者 郝芳芳)区外的电视人抢拍《走西口》,在人们谈论着与走西口有着密切关系的内蒙古电视人为什么还毫无动静时,二人台艺术家武利平站了出来,表示有意拍摄一部表现二人台艺术的《走西口》。就拍摄《走西口》及走西口与二人台和二人台与二人转之间的关系,本报记者与武利平进行了深层次的探讨。

  ★我拍《走西口》要比范伟味正

  记者:你了解《走西口》吗?

  武利平《走西口》讲述的是内蒙古的汉族人民怀着自己的思乡之情,带着自己的辛酸苦辣和感受谱写的作品。应该说(它)对一个民族,对一个地区的一大批移民来说是有着很深的情感烙印的一个二人台节目。

  记者:我区有没有相关的创作作品?

  武利平: 内蒙古二人台艺术团曾经在自治区成立50周年大庆的时候创作过一个节目《西口情》,反映走西口和西部地区天地阔人情厚的新型的走西口,里面既包含了夫妻离别的感情故事,同时扩展了走西口的人们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的故事。

  记者:您是如何理解走西口的?

  武利平:走西口,一方面是当时的政府从人口居住密集的地方疏散人群来口外开荒、拓荒;另一面,从民间来说,也有过来做生意的。像乔致庸一样,是通过走西口来发展了自己的生意。所以说走西口的人是形形色色的人,它是个大题材。

  记者:对于拍摄《走西口》,你觉得与范伟比有没有优势?

  武利平:就我个人而言,范伟的《走西口》我不知道他要拍什么样的,但我肯定,他不可能把我们所感受到的走西口全部容纳进来。我拍《走西口》,也不可能把范伟或者是外界人所理解的走西口融入进来。我是走西口人的后人,我对走西口和走西口的人都有着范伟所不能比拟的情感和理解。我拍出来的《走西口》绝对要比范伟的味正、味浓、感人和吸引人。

  记者:这部戏的筹备情况怎么样?

  武利平:现在还没有进入实质性的阶段。但是市场不等人,我会加快速度的。其实,我早就开始做一些准备工作了。拍了一些电视剧后,我就有了拍摄一部内蒙古版的《刘老根》,以走西口故事为背景,宣传内蒙古的二人台、漫瀚调等民族艺术。但是搞这个电视剧,演员怎么找是个问题,后来,就和内蒙古电视台商量的办了一个节目《西口风》。通过办这个节目,主要是挖掘人才。另外还想通过这个节目让观众评判二人台在以后的道路该怎么走,是保持原生态的原汁原味,还是发展成周杰伦版的。通过这种探讨,然后在更深层次上来思索未来的二人台发展道路。

  记者:拍摄《走西口》是您第一次执导电视剧,挑战主要有哪些因素?

  武利平: 首先要熟悉电视的视觉艺术和特殊性。挑战的因素主要是互补——拍电视是有规律的,二人台的表演和人情世故是没有规律的。把无规律的事情和有规律的事情结合到一起是很困难的。

  记者:最想拍什么类型的电视剧?

  武利平:最喜欢拍轻喜剧。表现苦难的电视剧太多了,我想拍点喜剧让观众高兴高兴。另外,还想尝试着拍摄农村题材的室内情景剧。

  记者:您能评价一下范伟吗?

  武利平:东北的演员里范伟是最出色的。他远远比赵本山有魅力。他是演员的魅力,而赵本山是个人的魅力。赵本山演什么都是赵本山,而范伟能把任何人都塑造出来。这是让我们演员最佩服的。东北演员里他是我最佩服的。

  ★二人台与二人转文化底蕴不同

  武利平说,想拍摄《走西口》主要是为了宣传二人台艺术。而提起二人台艺术,又不得不提二人转。二人转也是通过以赵本山为核心的东北演员群体,通过拍摄电视剧的方式将其推广到全国。武利平也想走这条路吗?

  记者:您有意拍摄《走西口》的目的是什么?

  武利平:主要还是宣传二人台以及我区其他的民族音乐,但是要以二人台为主。

  记者:您如何看待眼下的二人台和二人转市场?

  武利平: 从现在的市场上来看,二人转确实火得很。

  记者:比二人台火的原因是什么?

  武利平:在我看来,二人转火的原因是,它找准了俗文化和雅文化之间的最俗点。

  记者:二人台和二人转是一种什么样的对比关系?

  武利平:二人转像流行歌,听过后像一阵风就没事了,很多人是记不住的,但喜欢当时带来的那种感官和听觉上的享受。而二人台像经典民歌,就是过上几十年、几百年,还能传唱下去。这就是艺术的魅力。所以说,二人台是个艺术品,二人转是商品。

  记者:二人台的优势在哪里?

  武利平: 与二人转相比,二人台的优势就是艺术的持久性和文化品位。我觉得二人台这门艺术要远远比二人转厚实得多。因为它集蒙古文化、汉族文化、燕赵文化、晋文化、秦文化为一体。它是山西、内蒙古、陕西、河北四省区人民从古到今在共同生活和繁衍中产生的。尤其是蒙古族文化对二人台艺术的渗透,把两个民族的文化音乐体系有机的通过二人台的方式结合在一起,这在全世界来说都是很难得的。

  记者:推广二人台,局限性有哪些?

  武利平:语言是二人台走向全国的一个非常大的障碍,也是阻碍更多青年人喜爱它的一个主要障碍。

  记者:您觉得用影视的方式推广二人台可行吗?

  武利平:用影视的方式推广二人台是个很好的捷径。二人台是一种深层次文化积淀的艺术,它需要故事、人和剧情来展现二人台里面的情感。在用电视的方式表现这种情感的时候,很自然的就能把二人台的音乐搭配进去,效果非常好。但是,发展推广二人台,不能太着急。一只羊一块草,到了黑夜都吃饱。二人台演员也应该很清醒地认识到,我们不发展,不去下苦功,不去接纳新的内容、新的事物,二人台必死无疑!靠观众喜欢是养不活二人台的,必须让观众主动喜欢二人台。只有骨子里一直值得有让人喜欢的东西,才能让观众长远的更深层次的喜欢二人台。二人台是有希望的,但这需要时间,需要几代人去磨练。

  欢迎读者发表高见,请拨打电话:

  0471-3339111 0472-698666

  相关专题:内蒙古晨报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