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何时能给穷人希望?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1日06:00 光明网 | |||||||||
慕毅飞 2月24日《中国青年报》的“特别报道”,做了一个关于医疗腐败的专版。第一篇叫《小医院,大腐败》,说广东省江门市一年揭出6宗医疗腐败案。其中一家医院,去年以来,总共200名医疗人员中,有140多人吃回扣被查处,院长则因带头收受巨额回扣被刑拘。另一家医院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两任院长被检察机关批准逮捕。第二篇叫《医药代表自曝回扣内幕》,说一盒大黄虫胶囊,药厂给省级经销商的底价一盒只有5.5元,省级经销商一般以一盒7.5元给地市级药品经销商,地市级药品经销商再以27元左右的价格卖给医院,最后
如此费力地复述,是因为它们全景式地展示了医疗腐败的外观与内幕,尤其是当“看病难、看病贵”,已经逼得看不起病的人自杀、逼得没钱给亲人看病的人卖身、逼得付不起住院费的人把喘气的家人往殡仪馆里送的时候,这几篇文章,可以让人清晰地看到,药价、医疗费用,是如何被体制性的食物链,一环一环吃上去。患者于是明白:拿34.8元去买的药,其出厂价很可能只有5.5元;医生每开一种药,回头就有可能拿到几元、十几元、几十元的回扣……人们仿佛看到:患者病弱的躯体上,一级级药品中间商,一层层医疗人员,正争相扑上去吮血撕肉。人们更会由此质疑:吉凶未卜的平价医院,与尚在动议之中的按病种定价,纵然能最终叫停这一切,也不知还须多少时日?而确已展现出一丝希望的云南宣武模式,将医院的药品采购权收归卫生局,在药商与医院之间,高筑起一道“隔离墙”,效果显著,为什么势孤力单,不知能走多远?这回又有厦门一家医院尝试医药分家,让平价药房开进医院(2月24日《中国青年报》),再次令人拭目以待,破解医疗腐败,此法算不算良方? 类似广东江门的医疗腐败现象,其实极具普遍性。人们需要追问的是,究竟是什么样的土壤,使医疗腐败能肆无忌惮地挑战公民的生存公平?笔者刚参加完地方的政协会议,会上一位有良知的医院院长,作了一个“心情沉重”的大会发言。用他的话说:“在某些医院、某些医生眼里,贫穷的病人就是毫无抢救价值的‘活死人’,而富有的病人就是‘提款机和摇钱树’。”这才是要害所在。目前,医疗保障覆盖率相对较低而贫富差距又十分突出,支撑医院高收费的,是公费医疗,是富有病人。医生开方之前总会问:“公费吗?”公费,就不是患者的钱,想怎么开就怎么开。只是这公费医疗的钱,也来自纳税人。请看看各地公费医疗的超支,再看看公费医疗享受者废弃掉的药品……许多医院正借助公费医疗,实施着对纳税人的掠夺。再加上富有阶层的出现,使大处方、大检查、小红包有了另一片滋生的土壤。不享受公费医疗,又掏不出钱的穷困群体,自然就成了“毫无抢救价值的‘活死人’”。享受公费医疗的人不吭声了,享受着医院宾馆式服务的富人不吭声了,剩下的穷人,小病拖,大病扛,却往往连吭声的话语权也没有。医改,何时能给穷人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