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评论 > 正文

朱卫华:只要政府过硬,就没有推不倒的黑墙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7日09:25 浙江在线

  据广东《信息时报》7月4日报道,挪用616万元捐资助学金用于发放教职工福利、奖金的执信中学,以及存在同样问题的协和小学及有关人员已经被立案调查。

  好!在整治教育乱收费的烽火把高等学府烧得焦头烂额之际,广州市政府对教育乱收费的另一个重灾区——中小学出手了。而且不仅拉下脸来揭开“乱收费”的黑幕布,同时横下心来打开“乱花费”的黑匣子。是呵,高等学校这些年来乱收敛多少多少个亿,据说这
些噬血夺命的钱竟然不知所踪!事实上,人们都清楚,“乱收费”“乱花费”岂止是高校,中小学从总量上看,“乱收费”“乱花费”比起高校来,恐怕有过之无不及。广州政府剑锋直制广州执信中学,让人相信这是下了决心要“忍痛割爱”的架势。

  广州执信中学并非“等闲之辈”,它是一所有着八十多年历史的学校,头上不仅罩着“中国名校”、“广东省重点中学、广州市重点中学”等光环,而且有着不同寻常的历史渊源。执信中学创办于1921年,是孙中山先生为纪念民主革命家朱执信亲手创办的一所纪念性学校,廖仲恺、林森、李大钊、蔡元培等民主革命先驱、著名革命活动家和教育家为执信中学首届校董会校董。“执信中学”那四个字的校名,乃孙中山亲笔题写。据说,该校每年

高考录取率几乎达到百分之百……

  这里无意为执信中学做形象广告,只是想说明,多少年来,它一直处在政府的百般呵护之下,当然也包括护短。因为该校“乱收费”已非一年,“乱花费”亦非一日,就它在声誉日隆之际,各界对它“产业化”的危险倾向和教育价值取向已经多有诟病。把助学金当作奖金福利发放是一种什么性质的问题?至少已经是“乱收费”“乱花费”的升级版,说到位,是拿法律当儿戏的一种罪恶!总之,该校的旁若无人、趾高气扬甚至一意孤行注定使它遭遇一次前所未有的“教训”。广州政府此次出手实属无奈,因为确实已到了不“整”执信等学校不足以平“民愤”的地步。

  不是么?执信中学简直狂妄到利令智昏的地步!它竟然胆敢把在法律名义下暧昧收取的“捐资助学专项资金”当成“奖金福利”私分给教职工,这种钱也是可以瓜分的吗?其不可一世可见一斑。据一份相关

审计报告指出,执信中学仅2003年至2004年以“教学设备代收款”“教育成本费”等名义收取“捐资助学”资金高达616万元存放账外,用于发放教职工福利、奖金;协和小学将学生家长以存折形式交来的捐资助学资金和“实验班设备生活费”高达587万元、以“实验班设备生活费”名义收取的捐资助学资金60万元和一年级新生缴交的捐资助学资金86万元在财务账以外存放,部分资金用于教师学习费及劳务费。——这状况,又怎一个“乱”字了得,简直是无法无天!

  媒体将其称之为“荒唐”,网友则将其“定性”为“罪恶”。据广州人大代表朱永平讲,“捐资助学专项资金”是法律允许的一个教育收费项目,但该笔费用应由政府统筹安排,重点用于改善相对薄弱学校办学条件,缩小校际之间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的差距。在接受社会捐资中,学校只是代替教育行政部门向自愿捐资助学的学生家长收取捐资助学资金款项,并给学生家长开具省

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捐资助学票据。同时,各学校要将所有捐资助学资金按照“收支两条线”管理办法及时足额上缴同级财政专户。由此可见,执信中学与协和小学的违法性质一目了然,两者耍的都是“账外循环,自由支配”的把戏。当然,学校之所以敢于为所欲为,也反证着这部法律存在明显的漏洞。因为按照游戏规则,狼是不能担任鸡的保安的。而政府让学校“代收”这笔费用,即把鸡托付给狼,却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犯了监督管理“健忘症”,结果只能是剩得一地鸡毛!这里强调的一点是,涉案的协和小学同样是一所炙手可热的省“重点小学”。

  好在政府终于举起整治利剑“大义灭亲”了。最近各大主流新闻网站都在密切关注这一看起来不太起眼的案件,其实这种关注证明了媒体的洞察力。在广东基础教育单位中,“乱收费”“乱花费”的远不止几家名校,这种令人诅咒的现象在全省许多中小学中普遍存在;在中国,“乱收费”“乱花费”的远不止广东,全国各地中小学中早成燎原之势,甚至欠发达地区的城镇中小学都有这种不可思议的恶疾产生。现在,西部地区免交学费的工程已经启动了,但由于“含金量”有限,哪里经得起当地巧立名目“乱收费”的冲击?因此,为了体现国家力推教育公平的良苦用心,必须警惕这种新形式的“阳奉阴违”。

  像广州这样从名校下手祭整治之旗的策略是可取的,因为名校是中小学收费之乱的祸首和源头,整住了它们,就可以发挥惩一儆百的作用,不仅有正本清源之功,而且可收拨乱反正之效。当然,一个不能忽视的现象是,一些名校根本就不把同级政府放在眼里,像执信中学,它身在广州市,但它的“级别”是“省”字头的,声誉是国字号的,它就是不买属地政府的账,这可能正是它不把那笔数目巨大的“捐资助学专项资金”交给“同级财政”的诱因。说起来有点可悲,如今连教育乱象的整治也存在一个“碰硬”的问题了,不过,执信中学终于被“碰”开一个缺口的事实表明,只要政府“过硬”,就没有什么不能“碰”的恶障,就没有什么“推”不倒的黑墙。


作者: 朱卫华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