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源:名校拒交录取费有滥用权力之嫌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1日05:12 中国青年报 | |||||||||
肖源 近日,6所名校拒交江苏省教育考试院高招“录取费”,致使近500名江苏籍考生至今没有收到录取通知书。此事引起社会和媒体的广泛关注,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笔者认为,6所名校拒交录取费,是对其高等教育优势资源的滥用。
众所周知,我国高校招生采取的是统一考试、统一录取,这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现实状况决定的。这种体制的特点和优势是,各级政府部门、高等学校和考生按分工合作、成本分担,共同完成一年一度庞大的高招工作。其中,各级政府部门承担从报名、体检、考试到录取各个环节的组织、管理、协调和服务工作;高等学校承担录取环节网上录取工作。这种相互配合,有助于提高招生工作的效率,降低成本。 如果让全国的2000多所高等学校,和分布在2800多个县市的近1000万考生进行相互选择,成本之高是任何一个学校和任何一名学生都难以承受的,也是不现实的。现在,学生只要在家乡参加考试,就可以报考任何一所高校,大学也不需要天南海北去组织招生考试,通过网络坐在办公室就可以进行招生。名校更是占尽天时地利,凭借国家给予的高等教育优质垄断资源,录取全国各地的优秀考生。 相比之下,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在招生方面都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由于国外高校基本不依靠政府组织招生考试,而是直接面对学生,带来繁重的工作量和高成本支出。以日本为例,日本高校招生部门普遍有几十个工作人员常年工作,而我国高校招生部门一般只有三五个人。以香港大学到内地招生为例,2006年派出专家组和工作人员,奔赴内地6个城市设点组织学生面试,而其招生人数仅约100人。与此同时,香港高校为招揽优质生源,普遍开出了全额奖学金等各种优惠条件,吸引优秀学生赴港就读,以至于今年一度在国内高校生源竞争中产生“狼来了”的担忧。比较而言,国内大学招生工作的成本,是相当低廉的。纠缠于几千元录取费的名校,不惜损害考生利益,打乱整个招生工作,实在得不偿失。如此做法,如何应对国外和港澳大学的生源竞争? 有报道说,因为录取费之争,“高校不得不减少在江苏的招生名额”。名校是国家举办、全民所有,而非名校私产,减少招生计划,实质上是剥夺了考生接受优质教育的权利,有失名校风范。高校招生计划关系到国家和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具有相当的严肃性和权威性,高等学校随意增减,或动辄以减少计划相威胁,是对其办学自主权的滥用,损害的不仅是考生的切身利益,更是名校自身的影响力和声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