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灾区志愿者回忆坚守一年经历:爱心被商家利用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08日04:44  新京报
灾区志愿者回忆坚守一年经历:爱心被商家利用
  5月7日,绵阳安县,叶剑已在灾区做了一年的志愿者,他说女儿是自己最坚实的后盾。 本报记者 韩萌 摄

  ■ 人物档案

  叶剑  性别:男 年龄:36岁

  简介:原来是绵阳市平武县食用菌培育场老总,震后从事灾区志愿者工作,最近刚刚成为四川某建筑公司副总。

  地震改变了叶剑对许多事情的看法,同时又带来了许多困惑,在志愿者的道路上,他在努力寻找方向。

  4月27日中午,绵阳安县黄土镇江池村。

  叶剑径直走进板房学校,在一间教室的窗外停下脚步,探身望。

  学校午休,教室里的孩子都在喧闹,只有一个小女孩在埋头写作业。

  “那个是我女儿,天呀,她居然在写作业。”叶剑觉得,女儿也应该和别的孩子玩儿。

  女儿叶芩,11岁,上小学5年级。

  两天后,他接到女儿的短信:老爸,下周日我要到东鱼村去,那里有很多穷人,我把他们的情况发给你。

  叶剑笑得很开心。他说,在志愿者的道路上,女儿是“后起之秀”。

  19岁开始涉足商海,叶剑赚到过几百万,也赔到过身上只剩一块钱。曾经,他的人生信条只有两个字:赚钱。

  所有和钱有关的起伏止于地震,“好像做了场梦,我被震醒了。”去年5月13日,他放下所有,戴上了红丝带。

  他的志愿者名片上写着:“5·12”在北川县城幸存后,我从心开始,深深悟到,舍和得仅仅是一念之差,最大的无私才是自私。

  回望过去的一年,叶剑用四个字总结:人生难得。

  “稀里糊涂”绑上红丝带

  地震让厂子变成了废墟,他加入救援队伍成为一名志愿者

  稀里糊涂的,就当上了志愿者。叶剑回忆当初。

  2008年5月12日,北川县汽车站。

  背着两大包食用菌培育资料,食用菌培育场老总叶剑登上了开往平武县的汽车。“这次回平武,半年少说赚几十万。”他盘算着。

  客车还未启动,天塌地陷。

  “如果不是售票员代我去买票,被埋的就是我。”叶剑扒候车室的残垣,没找到那位售票员,“我永远欠那位大姐一条命”。

  叶剑说他开始不停地救人,时时被震惊。

  一位老人蹲在废墟旁,叼着烟斗,捡着一枚枚一块钱的硬币。“我劝他快离开,老人好像没听见,转眼,他身旁的菜油库塌了,只剩下一地的硬币和水泥板缝里的烟斗”。

  还有一个深夜,一位男孩的妈妈被压在预制板下,勉强伸出一条手臂,手腕上有一个大金镯子,“我和她儿子疯了一样地去取工具,回来时,她伸着的手臂已经垂地,腕上的金镯子,不见了”。

  无奈。他说,那一刻,他有点恨“钱”。

  而在震前,叶剑整天脑子里想的,就是“赚钱”。

  叶剑年幼家境殷实,父母开了一个饮料厂。他高中毕业进商海,19岁单独承包一个饮料厂,“做假名牌,几个月就赚回一辆农用货车。”

  被工商查获后,他又承包矿山,一本万利。

  叶剑的哥哥叶勇说,弟弟甚至把全家都带到缅甸,开饭店,经营赌场,“能挣到几百万。”

  “钱来得快,去得也快。”叶剑说,他在缅甸迷上了赌博,一掷千金。回四川时,身上只剩下一块钱。

  地震让他的厂子变成了废墟,能想到的,还剩下十几万的银行贷款。

  家财散尽,但和家人的平安比起来,钱在他心里,彻底没了概念。

  5月13日,他加入了救援队伍,见很多人手臂上都戴红丝带,他也绑了一根,后来才知道,那是志愿者的象征。

  叶剑说,当志愿者,是出于本能和感恩。

  臭脚“战友”去了

  夺命狂奔气喘未定时,叶剑发现紧跟在他身后的一名同伴不见了

  辗转北川、平武、安县,运送伤员和食物,叶剑遇到了许多“红丝带”。大家整天吃睡在一起,叶剑把他们称为战友。

  震后一个月,没有组织,没有计划,只要听说哪儿有被困灾民,大家就去。

  叶剑一直不愿回忆南坝。

  那次,救援小分队有7人,任务是送药品和矿泉水到山里,须翻陡坡、过悬崖,再坐冲锋艇过堰塞湖。

  他记得,那天刚下过雨,过悬崖时,泥石流呼啸着滚落,泰山压顶。

  夺命狂奔,气喘未定时,叶剑发现,刚才紧跟在他身后的“湖北佬”不见了。

  那石堆有十几米,无能为力。

  说到这里,叶剑吸了一整根烟,双目朝天,不停地眨。“他做旅游工作,个子不高,瘦瘦小小,但很结实。我们一起奋战了十几天,我记得他脚很臭,睡前不管多累,都要他洗脚。”

  叶剑不肯说“湖北佬”的名字,他说,名字在心里,永远抹不去。

  那之后的几天,叶剑整日在帐篷里昏睡、喝酒。

  他不想干志愿者了。

  “我为什么要做?”之前敢闯的胆量没了,“真怕有一天,我也死在泥石流里。”

  但又无法说服自己放弃,他总觉得,石堆下的战友,在看着自己。

  叶剑默默向“湖北佬”保证,他戒酒,继续往前走。

  但他不再进山,老实地待在灾民安置区里做事。

  “叶帅”发怒

  一天,他去指挥部找人,拉开帐篷帘,看见两个人在喝酒吃肉

  在平武县灾民帐篷里,叶剑第一次剃了光头,他管这叫重生。

  一住就是两个月,20多人的志愿者队伍里,他成了带头人。

  每天冲洗厕所,捡一个小时的生活垃圾,分发物资,保护安置点水源。

  在那里,灾民叫他“箭头”,而部队上的人叫他“叶帅”。

  “叶剑英元帅?这是多高的称谓?”他喜欢这两个外号。

  叶剑穿的军装是部队给的,内裤和袜子是电视台的记者送的,他说,那时像共产主义。

  “这让我变得简单,纯粹。”回望过去,他说:“我叶剑以前活得不像个人。”

  以前在酒桌上,和酒肉朋友呼来唤去,但心里空空的;现在每天累得要死,心里却满满的,在帐篷间,找到了被信任的感觉,一种点头微笑的认可,弥足珍贵。

  那时候,指挥部忙不过来的事,都由志愿者来做。饼干和方便面占据了灾民大部分的生活,志愿者也一样,经常十多天沾不到一点油水。

  有一件事,让叶剑觉得愤怒。

  一天,他去指挥部找人,拉开帐篷帘,看见两个人在喝酒,吃大块大块的肘子。

  “这啥子意思?为啥不大家一起吃,你看看灾民都吃什么?”叶剑说完,转身出了帐篷。

  这件事,让叶剑有怨气,也让志愿者和指挥部之间有了些隔阂。

  “志愿者不是灾民的衣食父母,我们会陪伴他们多久?”叶剑说,当有一天,这里的人不在需要他时,他会离开。

  去年8月中旬,安置点的板房建设基本结束。叶剑收拾行囊,他也想看看在安县被震塌整整一层楼的家。

  “志愿者不能意气用事”

  以前觉得自己什么都能干,有些逞能,现在发现个人英雄主义不适用于志愿者这个团队

  回家第一件事是看女儿,和妻子离婚后,他是女儿最亲的人。

  见到女儿,眼泪刷刷地下。叶芩手臂骨折未愈,睡在猪圈里,小脸黑黑的。学校里那些没受伤的孩子,都去云南读书了。镇里的临时学校,没有四年级学生。

  这时电话响了,北川县红十字会的负责人,想让叶剑代表红十字会去北京求援。

  叶剑答应了,他想带女儿去北京,给她找一所学校。

  家人的态度让叶剑意外,从开始支持他当志愿者,到变得有些冷漠。

  母亲说,村里有传言,说叶剑去发国难财了,弄到了好多钱,后来被公安抓了,进了班房,他留的光头就是证明。

  “你还当志愿者?家谁来修?咱们村很多做生意的,都出去找钱,你就只会向我们伸手。”父亲叶世林抱怨。

  听到叶剑想去北京为红十字会申请资金,叶世林指着家门对儿子吼:“滚。”

  “滚就滚,我一定要去。”叶剑执拗。

  母亲追出门,偷偷塞给他400块钱,含泪转身。

  400块,父女俩车票都买不起。叶剑正犹豫,一位志愿者赶到车站,递上1500元钱。

  北京城好大,让叶剑有些晕。

  找了几家学校,他都失望而归。学校正赶上暑假,校领导说,奥运会期间,学校不能收新生。

  那几天,叶剑骗女儿,说北京的学校联系好了,但是要等10月份才开学。

  他做出一个决定,让女儿自己回家,他留在北京找慈善部门。

  送女儿上火车时,他求列车长照顾叶芩。列车长皱眉,“头一次遇到你这样的家长,让孩子自己跑那么远的路,你是不是不想要她了?”

  火车即将启动,窗外的叶剑在纸上写:我女儿永远是最坚强的。

  北京红十字会和青基会,听说叶剑是灾区的志愿者,招待很热情,但都直言,事关捐献流程,没有详细的项目计划和后期审核,光凭两张北川的公函和一张志愿者的证明,不能给办。

  北京之行竹篮打水。叶剑第一次觉得孤单,并发觉是自己错了,“光凭热情和冲动,没有准备和计划,只能到处碰壁。做志愿者,不能意气用事。”

  以前觉得自己什么都能干,有些逞能,个人英雄主义不适用于志愿者这个团队。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灾区 志愿者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