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来自成都的隔离日记:我们不出来你们就很安全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14日10:35  南方周末

  ■编者按:41岁的成都人李建,因为在5月9日乘坐北京到成都的3U8882航班,与内地首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同机,而被第一时间实行医学隔离观察。他已经在成都指定酒店的隔离区观察了四天,目前一切体征正常。5月11日,他主动联系本报编辑部,陆续发来他的隔离日记。

  5月11日    N次求证,N次答复

  生平第一次,但愿是最后一次。昨天下午(5月10日)16点,航空公司来电话,求证我是否乘坐了5月9号的川航3U8882航班。晚上21点。航空公司再次来电,再次求证,再次肯定答复。

  晚上23点,成都市疾控中心来电,继续求证,并告诉我,跟我同机的某人被怀疑有甲型流感,今晚还有可能给我打电话。不安中睡去。

  今晨(5月11日)3点10分,恶梦被一个北京陌生电话打断,据说是卫生部的,第四次求证,第四次肯定答复。

  电话还没挂,又另一通来电,一个很严肃的女声,说是省公安厅指挥中心,详细询问我的姓名、年龄、住址,然后夸奖我:你这么沉着冷静,是早有心理准备啊?(天啦,要是没前面的铺垫,可能要被吓得半死。)随后话题一转,十分严厉告诉我,不得外出,在家等候通知。之后无法再入睡,基本瞪着眼睛到天亮。

  随后就热闹了,航空公司、区疾控中心、派出所、街道办、社区、单位、朋友、亲戚……所有认识的不认识的一系列电话铺天盖地,成为我一生中接打电话最多的一天,总之一句话:不得外出,在家隔离。

  上午10点半,成都市疾控中心决定命运的电话来了:请配合前往统一地点隔离观察。

  该来的总算来了,反复和对方商量,来接我的时候,最好就在门口打个电话,我自己出来(免得骚扰邻居),答复依然很有礼貌:对不起,我们有程序。

  救护车闪着蓝灯,停在楼下,上来个全副武装的检疫人员(全身上下就没有一寸肌肤暴露在空气中,很像生化危机游戏中的角色),确实很程序化地询问,姓名、年龄以及一系列的个人情况,随后塞我一个口罩,不是药店卖的那种,很专业的。

  除了维持秩序的警察,距救护车数十米外,一堆堆看热闹的人。可笑的是,到了晚上,我被带走的过程竟被演绎成我是被布包裹起走的。路上,驾驶员也说,不该开进去,应该人性化点,打电话让我自己出去。闻之一阵共鸣。

  一小时后,强制休假开始。一切都在设定好的程序中,驾驶员戴着橡皮手套,给我送来房卡,不用登记,也不复印身份证,不交押金,享受贵宾待遇。依然是生化危机里全副武装的角色(这应该是宾馆服务员了)送午饭送到门口,盒饭不敢恭维,两菜一汤,很素很清淡。整个下午,在饥肠辘辘中上网聊天,看电视,看新闻报道。

  下午5点过,来了2个穿防护服的医生,据介绍有位是市一医院的心理医生,问我有没心理问题,我说有,快变成神经病了,医生笑笑(虽然隔着口罩,但我相信笑了):听你这样说,你心理没毛病,不需要辅导。顺手给我根温度计,还有啥需要不?我趁机说:伙食!

  半小时后,晚餐送到,大大改观,居然还有水果,一根香蕉,三个枇杷。

  饭后的娱乐,站在窗口看风景,发现自己成了被别人看的风景,一群记者扛着摄像机、端着相机对我猛拍。下面扛摄像机的美女大喊:帅哥,有电话没?号码多少?我给你打!我用手中比划数字,距离太远,或者是手指太短,美女又叫唤:看不清楚!不过记者就是记者,再次大喊:继续比划,我用摄像机看。真强,这时候的摄像机竟能当望远镜用。

  住的好不?吃得好不?是否理解这种隔离?家人是否理解?记者问题很周全,我回答也基本滴水不漏。晚上22点半,新闻开始,没看见半个我的镜头,直到广告过后,知道被美女记者涮了。

  晚上23点半,那个让我“畏惧”的电话又来了:你好!这里是省公安厅指挥中心。原来,随着疑似升级为确诊,上面要求打通每个被隔离者的电话,确认是否在隔离中,身体是否安康无恙。

  就此打住,顺便通报体温:下午18点晚餐后,37度;晚上23点45分,36.5度,正常中。

  5月12日    36.5度,谢天谢地!

  这里的一切几乎都是自助式的,除了有人送饭,别指望有人来打扫房间。医护人员来电话,要求自己量体温,毕竟,没人会对这事撒谎。体温36.3度,应该正常吧。

  和昨天一样,又来电话,相同问题,相同回答;又来穿防护服的,相同问题,相同回答,如此反复N次……看来政府重视啊,同一单位要不同的人来询问同样的问题。

  午餐送到。伙食条件不断改善:香菇烧鸡、蒜苗回锅肉、清炒嫩南瓜、三两米饭、一根香蕉、一个苹果。分量太多了,后悔自己昨天不该提意见说分量少,浪费真可惜。

  随午餐还送来几样东西:

  《医学观察者权利义务告知书》,很严肃的,大意是,医学观察期间,有权利获得政府提供的基本生活保障,政府安排酒店按照舒适可口的原则为我无偿提供食宿服务;我的工资福利待遇由所在单位按照出勤标准予以发放;我向医疗机构提供的涉及个人隐私的信息资料将被严格保密。

  以下是义务了,必须接受有关传染病的调查、体检、检验、采集样本、隔离治疗、消毒杀虫、预防服药等预防、控制措施,禁止串门聊天或游戏娱乐打牌等等。

  一张小纸条:《关于医学观察人员家属外送物品须知》,大意是交待家属送东西来的时间和交付地点。全家人都在家隔离,谁来送东西啊?顺手扔进垃圾桶,想想,又拣起来,好歹算一隔离纪念品。

  还有一张小纸条,落款是××酒店,提醒我们用餐后将一次性餐盒等垃圾装在垃圾袋内置于房门外,酒店将及时统一收集处理。

  饭后量体温,37度,比早上高了点。电话那头的女中音明显也提高了8度:帅哥咋的,热啊?心情随之不安,强撑住还一句:中午,才吃了饭,应该没事吧?女中音随之缓和,有没咳嗽?有没喉咙痛?否定!女中音也就带着磁性了:那没事,继续观察吧。

  欣慰之余,看着电视里“5·12”地震一周年的伤感记录,QQ群里也不断流传这条打油诗:

  去年这个时候,我们是灾区人民。

  今年这个时候,我们是疫区人民。

  去年在外面躲地震,

  今年在家里躲流感。

  去年没事不要呆在房间里,

  今年没事不要到外面晃。

  突然感觉自己真可耻,这点破事,相比受苦受难的灾区人民算啥。

  也有宵夜,23点,自己量体温,36.5度,谢天谢地!

  5月13日     “我们不出来,你们也就很好很安全!”

  取早餐的机会,开门后顺便看看,走廊中间有工作人员守着,一样的防护服装扮,估计是安保人员。

  自觉量体温,36.4度。昨天抽了很多烟,咽喉有点疼,正好医生来电话询问体温,请她给点啥消炎药。医生听起来有些紧张:你能确定是慢性咽炎?

  可惜,对方接到通知了,从今天起,不再免费供应跟隔离观察无关的药品,但可以代买。“帅哥,麻烦你准备钞票,最好是一张整的,别拿零钞,消毒太麻烦。”

  明白了,被隔离者的所有东西基本上是只进不出,特殊情况需要向外界流通的物品必须消毒,真不容易。一小时后,抗病毒冲剂和西瓜霜喷雾剂送到。没找零,药盒里面翻遍了也没有。

  市疾控中心按照程序,打来电话请安。一切都好,没有头疼脑热,没有其他要求。

  前天闲着没事,在自己QQ空间和天涯写点隔离日记,向外界关心我们这一小撮高危人群的人们透露一点来自隔离区的消息:我们不出来,你们也就很好很安全!

  没想到,竟有朋友自发组织我的粉丝QQ群,现在3个超级群都满了。据说还有某报社记者在酒店门口呆一夜,就为采访我,其实到围墙边吆喝一下我名字不就行了。

  单位同事颇有“怨言”,说我前天早上该去单位一趟,然后就可以全体隔离,大家在一起与病毒坚强斗争。竟有损友向我开玩笑,不如再接再厉,去洗洗冷水澡,干脆整个感冒,争取当个全国第二,估计全国人民都会记住我了。

  体温36.4度,今天很平和,用药后咽喉也舒服多了,吉人天相。作者: 李建

  成都紧急应对流感患者:158名警力封闭隔离点

  内地首例甲型流感患者感染源无从确定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相关专题 南方周末

更多关于 流感 隔离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