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24日10:57 外滩画报 | |
现在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然而对于左焕琪来说,变化不仅仅是高楼多了,“最大的变化就是,我现在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此时的左焕琪已经是美国乔治城大学的教授了,1980年代初她作为第一批公派 1997年以后,左焕琪每年有半年回华师大任教,她带着斯蒂夫来到了如今的华师大英语系,学生们在语音教室里和斯蒂夫·贝尔进行座谈,如今这些学生用不着考虑再三地回答一个问题了。 与30年前一样,斯蒂夫·贝尔拍摄了一堂英语教学课。不同的是,现在的学生活泼多了,不再穿着同样色彩款式的衣服,上课的内容也不再带着浓烈的政治色彩。“你为什么要上大学,读英语专业?”这是斯蒂夫的问题,得到答案是:“可以找一份好工作,有更好的前途。”这样的回答让斯蒂夫既熟悉又诧异,相同的答案出自过美国学生的口中,但这次是从中国学生这里得到的。但斯蒂夫听完课后,还是对左焕琪说,教课的形式没变,还是老师在上面说,学生在下面听。 斯蒂夫还带着摄像师来到学生宿舍,宿舍不再是像军营似的整齐划一了。趁翻译不注意,斯蒂夫甚至一头钻进校园的网吧和舞厅,感受中国大学生的娱乐生活。事后,他表示,现在中国大学生和美国大学生的思想、生活都差不多。 当年的小男孩如今 开着自己的车载着父母 当花白头发的谢冠华和徐丽娣在工厂门口迎接斯蒂夫·贝尔到来的时候,他一下子认出了他们,斯蒂夫·贝尔激动得准备拥抱站在这对夫妇中间的年轻人时,被告知,他搞错了。站在中间的不是夫妇俩的儿子,而是重型机械厂44岁的厂长。 谢冠华带着一组人来到自己家时,斯蒂夫·贝尔第一反应就是,这是不是又在做戏:这家三室一厅格调高雅的房间怎么也无法和1973年门口还养着鸡的17平方米平房相提并论,老式的吊扇式顶灯、藤器书架、旧箱式茶几、墙上挂着的青花瓷壁画——这不是30年前的旧家什,而是这间三室一厅的古典基调。 得知这个房子是当年那个热情的中国小男孩买下来的时候,斯蒂夫·贝尔认认真真地观察了谢冠华小孙子的房间,满屋的迪斯尼玩具让他不无感慨地承认,这和他自己的外孙房间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36岁的谢俊戴着眼镜,显得格外严肃,当年坐在爸爸自行车前座的小男孩,如今开着自己的车载着父母了。研究生毕业以后,谢俊娶妻生子。两年前,他下海开公司了,开始只是租来的两间办公室,如今他买下一幢商务楼里90多平方米的房子,整装一新。 谢冠华依旧沉默寡言,所有的话被徐丽娣和10岁的小孙子抢去说了。当年由于家里进出过“外国人”,谢冠华家的玻璃窗被砸破了好几扇,后来不得不搬家;为了女儿读大学,早早从工厂退休的徐丽娣开了一家杂货店,起早贪黑做生意…… 30年的酸甜苦辣就在镜头前倾泻而出,说着说着,谢冠华和徐丽娣眼眶湿润了。 这是斯蒂夫必问的问题:“这些年来,你们感受到最大的变化是什么?”不善言辞的谢冠华环顾了一下四周说:“你看到的一切变化,就是我们正在经受的变化。”斯蒂夫听着,点了点头。 然而并不是每件事情都变了:那台无敌牌缝纫机已经不用了,但还是被徐丽娣珍藏着;小孙子的毛衣毛裤依旧是徐丽娣织,就像当年给儿子织毛衣一样;虽然有自己的房子,谢冠华老两口还是和儿子儿媳住在一起,一家人其乐融融,惹得斯蒂夫·贝尔好生羡慕起来,他的三个女儿都离开他独立了,如今每年只能见到她们一两次而已。 收起话筒和摄像器材,斯蒂夫·贝尔又要回到美国了,新的纪录片将在年底的ABC《晚间报道》里播出,这次左焕琪和谢冠华一家再也不用等上30年再看到了。 “5年后,我还要来这里再拍一部纪录片,要拍他们下一代的生活。”这是斯蒂夫·贝尔的承诺。 [上一页]  [1]  [2] 相关专题:外滩画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