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观点专题 > 正文

人民日报:少“上来”点 多“下去”些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30日05:14 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者:仲言

  每年进入第四季度,往往是各类文艺评奖集中进行的阶段,也是各地剧院团轮番进京演出的季节。诸多地方剧目特别是那些优秀剧目进京,活跃了首都舞台;但大量的地方剧目扎堆进京,也反映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尽管没有文化节或文艺调演之类的安排,翻开年底的各类报刊,不时会发现有若干家地方剧团同时在京演出,除了像长安、首都、人民、天桥等大型剧场被排得满满当当外,连北京各大院校的讲演厅、排练场也承担起接待外地剧团演出的任务。公平地说,虽然其中有些精品佳作场场爆满,但也有不少的演出场次,公开售出的票寥寥无几,社会反应平平,仅有为数不多的原籍领导以及各方面的朋友,出于乡情、友谊和其他原因赶去捧场。因而,剧场经常出现“无人喝彩”的尴尬局面。

  为什么一台戏从排练到演出,在当地也没演过几场,就兴师动众、乐此不疲地进京演出呢?其中原因确很复杂。如果说是一台好戏,能在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巡演,赚它个钵满盆盈,那么你进京十次人们也不会嫌多;如果是为了求得领导和专家意见,借助京城演出扩大剧目影响,尽管动静稍大了一些,人们尚可体谅;遗憾的是,某些剧院团之所以在剧作尚未成型、艺术十分粗糙的情况下,花费巨大的人力财力,千里迢迢、车载人驮地进京演出,无非是奔着评奖而来。为了实现这一目的,他们不厌其烦地请领导、跑评委。其实,他们也知道,好的演出,人们会趋之若鹜,不请自到;而平庸之作,硬着头皮看下来就已十分遭罪,更不要说还让人现场评说了。经不住他们的软磨硬泡,相关领导和专家只好出席,且又碍于情面说几句鼓励的话,不想马上被对方放大为“高度评价”之类。这种不在艺术上花力气、把“功夫用在诗外”的做法,也是一种变相的形象工程,对文艺的繁荣发展极为不利。

  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更是文艺作品优劣得失的最高裁判。一部舞台剧目的好坏,最终要由观众来评判。我们的艺术家如果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眼睛只盯着领导、专家和奖项,那么,他们就不可能扑下身子为大众服务,也就难以受到群众的欢迎,艺术的生命就会枯竭。文艺工作者只有身子向下,脚踏实地地面向基层、服务群众,才能不断扩展艺术视野、激活创作灵感,艺术创作才能在与生活和人民的结合中,拓宽发展道路,步入真正的辉煌。

  作品要上去,作家要下去,是著名作家巴金的一句至理名言。脱离生活实际,不顾观众需求,一味地跑评委、跑奖项,不可能跑出文艺的繁荣。希望那些热衷于造势的人,少“上来”点、多“下去”些,把进大城市的费用、跑奖项的力气用在艺术创作上,到生活中去,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到最需要艺术的地方去,虚心听取观众的意见,改进表演技艺,丰富艺术内涵。这样,才有出大作品的希望,才可能在深入基层的艺术实践中打造出更多的舞台精品。

  《人民日报》 (2005年09月30日 第四版)

  相关专题:媒体观点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98,000篇。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