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陶短房:依法维权须防急功近利的人治陷阱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02日08:39  中国江西网

  作者:陶短房

  加拿大盛产油砂的阿尔伯特省最近传出一则新闻,省政府正焦急寻找132名已经离开加拿大回中国的石油工人,目的是向他们补发欠薪。原来这些中国工人通过中介受雇于该省某石油公司,2007年,工人们怀疑雇主和中介侵吞、拖欠工资,就设法向法院起诉,由于司法程序拖延近两年,等裁决他们胜诉时,所有原告均早已回国。

  也许不少人会埋怨这种拖沓的司法程序,的确,工人们通过法律手段维权,是因为自身利益受到侵害,急于“讨个说法”的心情完全可以理解,加拿大有关法院直拖到工人们都回国,才最终给出“说法”,的确是有些太慢了。

  但慢有慢的好处。虽然拖沓,虽然让人等得心急,但司法进程的每一步都“规规矩矩”,最终的“说法”也经得起严格的推敲、审视和考验。

  在中国国内许多地方,同样有不少人觉得自己遭遇不公,希望依法维权,这当然是公民意识觉醒的表现。然而一些当事人及其支持者却总嫌“说法”来得太慢,并通过各种可以发声的媒介、场合发声,希望司法程序“从快从重”,当这一切不能如愿时,他们往往会对依法维权灰心失望,转而寄希望于“领导批示”、“上级干预”,希望借此捷径,毕其功于一役,一举推翻所遭遇的不公。

  这种心情本身固可理解,但这种思路却并不可取。

  固然,中国的法制建设尚不完善,无法可依、有法不依的现象各处都有,司法不公、营私舞弊的丑恶现象也屡见不鲜,但正因如此,社会和公众才更因树立起正确的法律意识,将依法维权的关注点,集中在法律条文是否合理,司法解释和仲裁是否公正,判决执行是否受到违法行为干扰等方面,而不应寄希望于“乱中取胜”,依靠舆论或情绪等非法律因素干扰司法结果,这种做法,不啻于寄希望于有利于己的司法不公,去压服不利于己的司法不公。

  抛开法律这条“慢车道”,寄希望于领导、上级则更不可取。所谓的“批示”、“关照”在某些情况下固可让“说法”来得更快、更有力度,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种超越法律的行政干预既可能加快办案效率,也可能制造办案失误。

  正如某些法律专家所指出的,在某些情况下,人治会比法治更高效,但将太多的决断权寄托于一人身上,则此人的情绪起伏、状态高低,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政策和司法裁决的公正性。循规蹈矩地依法维权,在某些时候也许会显得蹒跚缓慢,但却是最稳妥安全的维权之道。

  依法维权是缓不得也急不得的事,人们固然应该重视司法效率问题,希望在确保司法公正的前提下加快进程,人们也固然希望尽快讨回属于自己的公平、公正,对丑恶尽快给予严惩,但绝不能因此幻想走法律的捷径,甚至回到对昔日封建时代“清官政治”的憧憬中。须知相信法律,维护法律的尊严,讨回公道不过是时间问题,而相信“清官”,寄希望于人治,即使一时获得更快的“说法”,也势必埋下“人治妨法”、自讨苦吃的伏笔。

  (作者声明: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维权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