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的梦想是什么,或者这个社会对于未来的梦想里是否有农民,是值得一问的问题。
再发达的国家,也不会设想完全没有农民。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再高,至少会有20%以上的人终究生活在农村里,那就有将近3亿人。公平正义、共同富裕,这近3亿人会在其中。但在个人的未来梦想里,有多少人会出现一个当农民的远景呢?人们在谋划未来时,出现的梦境大概不止于生活在城市,而是以城市为背景所展开的“高尚生活”,物质是丰富的,精神是愉悦的,情调是高雅的,岗位是白领以上的,出入的场所是靓丽的……如此等等。这里,可不关农村什么事儿,也没有成为农民的可能性。也许在梦境里会出现乡野,但那并不是农村,而是从休闲式的农家乐到户外运动中的山野体验。
在整个社会的未来梦想里,也是没有农民的。我们可以看到关于未来社会的各种描画,从科学梦想到社会畅想,不一而足。在这些描画中,有高技术生产、高科技通讯、高科技医疗,也有高和谐人际关系、高福利城市生活、高便捷交通,乃至高民主机制、高法治水平、高文明社会形态等等。这里可能出现“绿色”的大地,但仍然不是农村,而是作为城市生活补充品的田园,或者作为幸福甜点的山水。这里也可能出现作物,但仍然没有农民,作物与其说是种植于田野,不如说是生产于试验基地,生产者则是拿着试管的科研人员。
我们描画未来时,不会出现农民的影子。我们既不会把自己设想成未来的农民,也不会设想别人在田间劳作。现在,我们甚至也不会设想自己或他人的未来是做一个混杂着汗迹和油渍的工人。农业文明和大机器生产,都在我们的未来图景中自然消失了。我们关于未来的设想,由窗明几净的工作岗位,丰富多彩的个人生活,加上“国际标准”的社会形态构成。
这种未来想象表达了我们内心里的“进步方向”和“文明标准”。我们可能仍然在说传统的坚守、特殊的国情,但大多数人的未来图景中,没有传统的位置,甚至没有“中国元素”,全部构成要件,可以说是“人类大同”的标准件,而且排除了代表着“落后”的农民、工人。
但未来一定还是会有农民和工人的,当一个人在未来做起农民或者工人来,他能否拥有对这一社会身份或者社会分工的自我肯定呢?他是否能够在职业生活中建立起自信和自豪呢?他们是以一种无可奈何的心情去面对自己的身份,还是以一种失败者的心理去面对生活的安排?农民并非任何人的梦想,但一定会有人“跌落”到当农民的境地,这样,今天我们标准化而又美好的未来梦想,是否已经预埋了社会中相当部分人自我否定的种子?
让一个农民或者工人来谈谈梦想,他会谈什么呢?他会设想自己的后代仍在当农民或者工人,还是设想自己的后代已经从农民和工人的境地逃出生天?大抵,他们的未来梦想中同样没有农民和工人,没有农村和工厂,没有农业和工业,而只有作为消费者和“高尚职业人群”而存在的自我设计。
(作者系长江日报评论员)
(原标题:刘洪波专栏:农民也应该有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