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总体安全观,最终是为了建立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体制,在复杂纷繁的安全迷局中扽住线头、捏沙成团,形成紧急应变、从容制胜的治理能力
作为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新成立的重要机构,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甫一亮相就引起高度关注。4月15日,国安委召开第一次会议,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内外兼修、内涵广泛的总体国家安全观,为做好新形势下的国家安全工作提供了清晰路径,也为应对新时代人类安全挑战提供了理论依据。
“注意安全”是中国人常说的一句话。在全球同住一村、环境瞬息万变的今天,安全已是一个相当复杂广泛的概念,危险常常超越经验不期而至,蝴蝶效应更是在全球不断显现。过去我们很难想到,美国南部几个州的房地产泡沫,会引发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突尼斯小贩点燃的火柴,会引发西亚北非一批国家陷入动荡;几十年前未能妥善处理的安全事故,会成为一个城市大面积供水污染的隐患。在现代化进程中,人类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便利联系,也遭遇着越来越复杂的安全挑战。
当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时,传统的安全观念、分散的安全举措,往往无从防备和应对全新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总体国家安全观不仅提供了全面把握和整体解决的大思路,而且顺应了治理现代化的迫切要求。
正如推进治理现代化必须“立治有体,施治有序”,维护国家安全也需要有管总的目标,以及明确的指向与部署。当类似禽流感的新型病毒侵入大都市,有能够驾驭全局的强力机构迅速反应,就可以更大程度地降低恐慌;当战争风云逼近利比亚,正是因为迅速调集了各项资源,我国海外公民才得以安全撤退。今天,各种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因素彼此交错,常规与非常规风险相互影响,尤其需要统领全局的总体研判和妥善应对。坚持总体安全观,最终就是为了建立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体制,在复杂纷繁的安全迷局中扽住线头、捏沙成团,形成紧急应变、从容制胜的治理能力。
“人民的安全应是至高无上的法律”。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对安全的理解不断深入,需求也不断变化,特别是近些年来,社会生活领域的安全呼声越来越高。在国家总体安全观中,11种安全被列入国家安全体系,不仅是国家主权,攸关百姓生活的空气饮食、治安环境等,都历史性地上升到国家安全的高度。“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总体国家安全观中的五个“以”,全面涵盖了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深刻阐述了各种安全的相互关系。这既是对时代挑战的有力回应,也契合着“为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
从静态安全到动态安全、局部安全到总体安全,今天,做好安全工作需要高超的弹钢琴艺术。处理国际摩擦,需要统筹兼顾民众关切和国家利益;维护社会稳定,需要广泛凝聚国内改革与国际合作的合力;设计发展规划,需要通盘考虑各种安全因素……“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对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要求详细而具体,落地性非常强,是安全战略的宏观判断视角,也是安全工作的微观操作指南。
通往现代化的航程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尤其在全球共此凉热的今天,我们将不可避免地遭遇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安全问题。在更高更宽的视野中去研判应对各种风险,打造一支足够应对时代挑战的“总体安全”舰队,我们就能在广阔的大海中不惧风浪、稳健前行。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