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秀东:中国特色国家安全体系应运而生

2014年04月16日14:07  海外网 收藏本文

  4月15日,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标志着从宣布设立,历时五个月的筹备之后,国家安全委员会开始正式运转,中国特色国家安全体系应运而生。

  习近平作为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在首次会议上的讲话涉及国家安全委员会成立和运作的时代背景、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信息量非常大,很有新意,体现了理论创新、机制创新,是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结果。

  第一,首次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习近平指出,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纵观中国发展趋势和世界演变大势,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我国的进一步发展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临的挑战也“前所未有”。 影响国家安全的因素繁多,国家安全风险和威胁趋于多样化,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交涉,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浪潮下,国家安全的概念必须在总体下进行把握和应对,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要有“大安全”意识,制定“大战略”,否则只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疲于应付,难以适应国家安全形势变化的新特点新趋势。

  第二,首次提出“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世界上每一个国家都存在国家安全问题,应对上各有特色。不少国家特别是大国,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也几乎成了“标配”。中国的特色根植于中国的内外环境、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和未来国家发展战略目标,其中最主要的特色可以概括为“中国是一个崛起中的社会主义大国”,这区别于当今所有其他大国。前面提到的两个“前所未有”,最集中体现在当今中国面临的两大对矛盾上:从国内看,物质文化总体条件的持续改善与民众对未来生活期待的进一步增大;从国际看,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持续提升与外部对我战略防范和牵制的同步增加。应对我国国内外环境中存在的形形色色的风险和挑战以及发展进程中伴随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和矛盾,我们无法照搬历史上和国际上的大国安全模式,只能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之路。

  第三,首次明确国家安全主要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在习近平的讲话中,中国国家安全的概念涵盖了至少11个领域: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以及核安全。这些安全领域不是分割的,而是相互关联、影响的,其中首次提出“人民安全”,指出人民安全为宗旨,也就是以民为本、以人为本,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以政治安全为根本,必须确保国家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为根本制度的国家稳定;以经济安全为基础,经济安全是国家实力的最根本来源,离开经济发展的安全是虚无缥缈的。军事、文化、社会安全是国家安全的保障。此外,中国将国家安全,也离不开促进国际安全。外部安全与内部安全,国土安全与国民安全,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发展与安全,自身安全与国际安全,这些国家安全的不同要素之间必须统筹兼顾,不能偏颇。

  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迫切需要。建立中国特色国家安全体系的建立和运转需要不断磨合、完善,国家安全委员会首次会议迈出了坚实的一步。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体系将为实现“中国梦”保驾护航。

  (贾秀东,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特聘研究员,海外网专栏作者)

  海外网评论频道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编辑:SN090)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人民日报:靠什么破解“一闹就停”难题
  • 环球时报:所有中国人都须力挺国家安全
  • 青年时报:拒绝立案 别让兰州市民无处说理
  • 钱江晚报:捍卫PX词条,可贵的知识理性
  • 环球时报:冲绳美军司令打嘴炮就想唬住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