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俄罗斯总统普京访华并出席在上海举行的“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亚信会议),被舆论场赋以多重解读。有媒体称“欧亚世纪”形成,虽然此论有些言过其实,但中俄两国走近、抱团取暖却是不争事实。
迁延不决的中俄天然气价格谈判,据说已经拟定了合同文本。随之而来的还有数十项经济合作协议,两国希望双边贸易额突破千亿美元大关。此外,还有一场备受瞩目的海上联合军演。从经贸到安保,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有了更深入更现实的发展,20日发表的中俄联合声明,更是向全世界展示了两国的同声共气。
中美俄“三国演义”,似有变为“孙刘抗曹”之势,何也?
一方面,俄罗斯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尴尬。乌克兰乱局下的克里米亚分离并加入俄罗斯,以及乌克兰东部亲俄州的依样学样,让俄罗斯成为西方世界的公敌。西方对俄经济制裁还在加码,外交上的孤立还在持续。
另一方面,奥巴马不久前绕开中国的亚洲四国行,改变了西太平洋的地缘政治形势。虽然美国重申在钓鱼岛主权上不持立场,但公开支持将钓鱼岛纳入美日安保范畴。日本收获了在东海制衡中国的最大法宝,才有推进解禁集体自卫权的底气。在南海冲突中,美国站在菲越一边,直指中国“挑衅”。从中美防长的直面交锋到两国总长的针锋相对,显示出中国对美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失望与愤怒。
这也意味着,美国从东海到南海构筑的平衡中国的链条,已经失去了威慑制约中国的作用。美国所担心的海上中国进取力量,被美国反反复复的刺激所激活。为此,美国学者批评美政府正处于外交政策严重错误边缘,即同时得罪中俄两个大国。
中俄并不会成为政治军事和价值观同盟。但美国隔着太平洋与大西洋对亚欧大陆两个大国的态度,确实在倒逼中俄两国接近。
中国海疆权利的伸张遭到阻遏,看似是日菲越等国在挑事,实际上都是美国在搅水。曾经与中国平和相处(至多是磕磕碰碰)的邻国,如今轮番和中国进行着岛屿之争的疲劳战。作为幕后推手的美国,很显然将这些国家当作阻遏中国海洋战略的棋子,令中国走向太平洋的步伐受到羁束。如此,中美如何共容和共荣于太平洋?
美欧在大西洋和美日在太平洋,的确形成了对俄中两国的地缘压迫,走出美日欧在欧亚大陆的铁幕围城,的确是中俄亟需重视的战略使命。在此情形下,中俄抛却分歧,强化合作,当然符合两国的核心利益。不过,中美俄大三角,依然处于战略动态调整中。若三方秉承理性客观的多边共赢精神,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和中欧最好的大国关系,仍可以在亚太乃至全球和谐共存。
(张敬伟,察哈尔学会研究员,海外网特约评论员)
海外网评论频道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