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国青年》杂志专题 > 正文

一个24岁女孩的生命奇迹:她不是一朵冰凌花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02日16:34 《中国青年》杂志

  她那样神采飞扬,青春闪烁在她生动细长的眸子里,沾附在她不时爽朗笑起的唇角上,她迈开两条秀长的腿,小步从镜头前跑过去,如一只啾啾叫着的鸟儿欢快地在飞,鲜活是她生命存在的姿态。在场的人无不为她的阳光所感染。

  可是她说:“我要活到2008年,看奥运。这是咱北京的大荣誉呀。”

  没人相信,这个24岁的北京姑娘四年前已被宣布为鼻咽癌晚期。她叫李蕾,大家昵称她蕾蕾。首都经贸大学会计学院四年级的学生。

  采访/本刊记者 韩春丽

  在世纪坛与西客站之间有一条洁净的胡同,胡同口有个叫“蕾蕾”的小货店,这是标记,李蕾的家就在胡同深处的一座六层楼上。

  我晃晃悠悠地爬上了顶层,李蕾的母亲笑嘻嘻地打开门,门内是同样笑着的父亲,一只狗一只猫也欢快地抢挤过来见客人。李蕾在站着接电话,她穿着红色长裤,黑色高领毛衣,身材颀长,亭亭玉立。

  我环顾四周,这间不足20平米的斗室里,除了一组柜子,一张沙发,两张床,惟一显眼的是一台电脑。

  “来过我们家的人都说:你们家真好!我说:好什么呀,一进门就上床。”李蕾母亲的幽默话语,引得大家都笑了。

  笑声中,我一路上的沉重,一肚子的悲悯,转瞬灰飞烟灭。

  为活着寻找理由

  起初只是头痛,吃了几个月的止痛片。后来是牙痛,嘴巴也张不开了。这才想起医院。第一家医院不能确诊,李蕾又去了一家医院。做过CT,大夫对她说:"请你的父母来一趟!"聪明的她从大夫的眼神中读出了不祥。

  回家的路上,她怕自己失态,躲在了公共汽车的最后一排。车窗外的花蕾缀在枝头,春天悄然来临,难道自己就要在这北京最美的季节里离去?她不由自主地想到了死亡,眼泪顺着思维,一串串跌落,止也止不住。

  身旁坐着一个陌生小伙子,一声不吭。她瞅他一眼,心想,为什么他不来劝劝我呢?此时的她是多么渴望一份支持!满打满算,她才20岁呀,正是生命的花季。

  判决书如期而至,大夫的话犹如晴天霹雳炸响在李蕾父母的耳边:“这孩子是鼻咽癌中期偏晚,癌细胞对颅底已有侵入,随时可能有危险!”两口子呆在那里,接着相拥哭成一团,怎能不哭?要知道,蕾蕾是家中惟一的孩子!

  李蕾父亲的头发一夜之间白了,他刚50岁;平日胖胖的母亲也削瘦了,她红肿着眼睛不敢直视女儿。心里已有准备的李蕾也看到了诊断书。结果比她想像的还要糟糕,她的脑袋里先是一片空白,很快她看清了痛不欲生的父母。她的脑海中毫不动摇地刻下了"我要活着"几个大字。

  她最先镇静下来,拉住父母的手说:“老爸老妈,我要活着,让癌症去死!”

  为了稳住父母,李蕾仍旧参加了班里的春游,她想也许这是自己最后一次和大家在一起了。李蕾并没表现出异常,只是她已经没有力气爬山。回来的路上,李蕾托班长在自己住院之后再把实情转告给大家,“今天大家都挺开心,千万别提我的事情……”

  她的大气与从容令班长和同学目瞪口呆。

  “没别的,就是我要活着,很简单。当一个人明确他的信念之后,他就会朝这个方向去努力,一切都不是障碍,一切都不是困难。”李蕾头倚在衣橱门上像是自言自语地说,她面孔白皙,黛眉幽目,一副黑框眼镜更衬出她的静穆之美,赛过所有女明星。

  为青春寻找证据

  正在读大二的李蕾不得不休学了。父亲在筹措资金,母亲收拾衣物,2000年4月27日,李蕾住进了北京肿瘤研究院。

  因为白细胞才2000(正常人是4000到1万),大夫为李蕾选择了放疗。头发被剪短后她坐到诊断室,大夫要用笔先画出记号。紫红色的笔尖抵到了脸上,李蕾小声要求大夫:"请给我画得好看点。""成,一定!"大夫善意地笑了笑。

  第一次放射过后,李蕾赶紧找来镜子,她看到镜子里的自己像一只大花猫。此后三个月,她没再照一次镜子。

  每天,李蕾都要坐在放射机前,忍受着恶心、呕吐、牙齿松动、舌头溃疡、脸部肿大变形的痛苦。最难的是进食,放疗使味觉中只剩下苦、涩、腥、咸。嗓子烂了,吃不了饭,菜汤都咽不进去。但不吃饭嗓子溃疡得更厉害,必须吃。吃,吃一口背过身去擦一下眼泪,怕妈妈看到。同室的病友问,你不疼吗?她回答说,你想它不疼它就不疼;病友被感动了,也掉着眼泪吃饭。

  三个月里,李蕾胸口以上蜕了一层皮,瘦了十几斤。但她仍然关注自己的形象。她把妈妈当镜子:脖子什么颜色?烤鸭色。听后她心里不自然,但她顺势对妈撒娇说:我想吃烤鸭了。

  她读陆幼青的《死亡日记》,男子汉的真实令她只读了一半便不敢再读下去。但是,她记住了书中的一段话:如果你去医院,看到一个病人他不穿病号服,每天起床都梳梳头发,洗洗脸,衣服平整干净,你要相信有一天,他一定会出院,一定会好起来——住院时的她也是那样,从来不穿病号服,从来都把被铰得七长八短的头发梳得非常顺溜。

  病房里天天都有人被抬出去,死亡肆虐着淫威。有这样一个数字,李蕾第一次住院的六个病友,第二次住院的六个病友大部分都已经病逝了。

  三个月后,她果然出院了。

  青春渴望美,青春就是美,青春之美汹涌澎湃,连死神也挡不住。

  为爱情寻找定义

  这场爱情的开头与过程都相当浪漫,甚至堪称经典,只是尾声……

  是在一次朋友的聚会上彼此相识的。之前,他听说过她的故事,只是没想到会对她一见钟情。聚会结束的时候,他抢着送她回家,在分手时跟她索要电话号码。但他只得到了李蕾手机的前七位数。

  第二天下午,李蕾的手机响了:“是你吗?李蕾?”在变换后四位数字试打了100多个电话之后,他终于找到了她。这个年轻的军人,以他的执著敲开了李蕾的芳心。

  他和李蕾生在同年、同月,属于同一个星座。李蕾跌进了这段缘分。

  所有的幸福都是相似的。他时时处处像大哥哥样呵护着她,她的病情明显有了好转,进入了稳定期,她又复学了。她比先前生出更多枝枝丫丫的向往,并把它们都编进喁喁情话,一段段,讲给他听。

  这一切,他的父母并不知晓。在经历了非常时期SARS之后,长相厮守的两个人觉得该把真相告诉他的父母。北京电视台的某节目组也为他们的真情所感动,特意录制了李蕾的一期节目,他也来到了现场,并勇敢地从观众席走上台去,牵着她的手共唱了一首《勇气》,博得了满场喝彩。在节目的最后,李蕾柔情地对着镜头对他父母说:"如果你们接受我,我们将更加珍惜彼此。"

  事前李蕾把各种可能都想遍了,就是没有想到,在节目之后一周内,他就到外地去了,他说他受不了社会和家庭的压力。至今她和他全无联系。

  电视节目播出的同时,一家报纸也用醒目的标题《当癌症遭遇爱情》欣喜地记录下这爱的过程,但报纸摆上摊头的那一天正是他离她而去的那一天。

  这场戛然而止的爱情痛彻心脾,对于李蕾无疑于真正的SARS。

  李蕾终于支持不住,再次住进了医院。这一场釜底抽薪的爱情差点要了她的命。这是李蕾妈妈的话。

  “恨他吗?”

  “不恨。好多人认为李蕾生病了,要花好多好多钱,他也害怕了,畏惧了,这证明他对我的心不诚,爱不真,情不重,这样的感情我要它干吗?在我最艰难的时候接受我,才是真爱。”

  “我很想穿着婚纱走向教堂。当牧师问新郎:你愿意娶她为妻吗?无论健康和疾病,无论贫穷和富有?新郎说:我愿意。那一刻,我将是世界上最幸福的新娘!”经历劫后余生,依然纯真,依旧向往。她娓娓的话语勾人心酸,让你不忍卒听。

  无论精神和道义她都更像个战士。

  为快乐寻找注脚

  生病四年来,李蕾住过三次医院,两次放疗,经历一次骨转移,一次颅底伽马刀手术,一次急诊抢救,屡立悬崖边。但她一次次生还。

  她的事迹经媒体披露后,不少中学请李蕾去作报告,大家想知道是什么力量支持她活出了奇迹?

  李蕾笑着告诉大家:步骤——战略上重视敌人,战术上蔑视敌人;主题思想——快乐和勇气是最佳武器。

  大夫说:“她年轻,也特别乐观,她给整个病区带来笑声,自己的治疗也顺利完成。”确实,她是一群癌症患者的希望。

  年纪轻轻的她,果真内心从不恐惧?

  “当我孤零零躺在放疗室里,四周是煞白的墙壁,我不知自己是在天国还是在人间,那种恐惧和惶惑无人能替。”李蕾并非天生的勇士,“但是,”她接着说,“我还要当主持人,还要考托福,还要写自己的书,还要去帮助更多的人,还有那么多梦想没有实现,我必须强迫自己快乐,坚持就是胜利。”

  这个生长于北京的女孩子,4岁开始学拉小提琴,6岁开始学弹古筝,上学开始当干部,初中是校园里的体育健将,高中时组织辩论赛并做主持人,大一时一举囊括全校个人风采大赛所有大奖:个人风采奖、最佳台风奖、最佳口才奖。她多才多艺,从来不甘人后。

  “咱什么都拔尖,不能得病也拔尖呀。”李蕾的母亲曾是单位的司机,一直开朗幽默。女儿初病时,她总是泡在眼泪中,是女儿教她重新变得坚强。这家里没人唉声叹气,反而常有笑声。

  李蕾在高中毕业那年曾经报考过广播学院播音系,遗憾的是面试受阻,但这并没有湮灭她做主持人的愿望。

  在得知她的这一心愿后,北京电视台特意让她做了回主持人。没想到,在节目中李蕾向她妈妈提出了一个要求。她说:“如果有一天您的女儿离开了,那么她希望您和家人能够健健康康地生活,您能答应吗?”妈妈泣不成声地答应了。

  她是这样乐呵呵地看着死亡,她的节目感动了整个首都经贸大学。老师同学数次为她捐款,同学们都把她视作榜样: “她让我们更加珍惜自己的健康人生!”

  “在我生命要到原点的时候,我蹒跚着,爸妈、老师、医生都在前面使劲地拽着,许多陌生的好心人从背后推着,这过程中让我觉出生命的艰辛和价值。我的生命是大家给的,我有什么资格轻言放弃?有什么理由不快乐不高兴呢?所以,我活一天,就要为社会贡献一天。”

  谁的生活都不会永远阳光普照没有阴影,李蕾也有很多不如意。但她说:“在生活的餐桌上有饮料、有清茶和苦苦的药,你干吗非要选择最后一种呢?”无益的东西就要迅速忘掉。

  她也有不平衡,但她说:“人家爬山我爬不动,我在下面等着;女孩子喜欢逛街购物,我没有钱,但我可以欣赏美;朋友考研考博出国了,在他们回来的时候可以请我吃饭啊!大家都好了我也会觉得好。即使没有,但我可以看到,也是快乐。因为你是幸福的,我就是快乐的!”在她看来,生活中不缺少快乐,就看你有没有善于发现快乐的眼睛。

  也有年轻气盛的时候,有一天她读到一篇文章说中国青年体能、意志都不如日本青年,她很生气。不久,她被某公司选为中国青年形象大使出席了风靡韩国的HOT演唱组主唱KANGTA与歌迷的见面会。她的风采,她的经历,她的意志,深深打动了这个阳光朝气的异国青年,原本没安排演唱的他,现场为李蕾清唱了他的代表作。李蕾觉得她为中国青年扬眉吐气了一把。

  她的境界的确不低,从不囿于自我小天地,从不在生与死之间绕圈子,是个真正懂得生命秘诀的人。

  为生命寻找给养

  如果你去看李蕾,别忘记胡同口的标记。不过,那个叫“蕾蕾”的小货店并不是李蕾开的,她开不起店,虽然它不足 3平米。

  李蕾的父母都已退休,他们每月的工资加在一起才1000多元。"如果每年有2万元,我就不犯愁。"趁李蕾去接电话,她的妈妈轻声对我说道。单靠工资显然救不了女儿的命。服进口药效果显著,但进口药不能报销。一次球蛋白输液就要 3000元啊,可父母宁愿举债,也要给女儿最好的治疗。

  四面八方伸来了援助的手,李蕾曾创下在一天里接14个小时电话的纪录。父母怕她吃不消,但她说这是她最快乐的日子。可是,关心她的更多是相对弱势的工薪阶层,真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放疗的干渴让李蕾想吃西瓜,但她很快叫住了要去买西瓜的妈妈:“大冬天的,一个西瓜二三十元,太贵了,我还是夏天再吃吧。妈,您记着啊!夏天我要每天吃一个大西瓜,补上。”说完,她笑了,拿起杯子便一杯接一杯猛喝白开水。

  自从跟男友分手后,李蕾为自己谋到了一份职业:推销保险。她带着病体前前后后跑了半年,签了六份单子,拿到1 000元工资。妈妈颤抖着接过女儿递过来的1000元,感觉沉重如一座山。

  这就是李蕾:“我能站着,绝对不坐着;我能坐着,绝对不躺着;我能躺着,绝对不趴着!”

  悲伤不是这个故事的基调。毕竟,李蕾不是一朵只开一天的冰凌花。

  相关专题:《中国青年》杂志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深圳健力宝获中超冠军
意甲德比言和
2005中国国际时装周
男人为什么喜欢车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警惕房屋销售十大陷阱
北京12月新推楼盘一览
娱乐风月图鉴
刘翔自传:我是刘翔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