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城市男女的情感快餐:八分钟约会(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05日01:15 新民周刊 | ||||||||
一位男士说,“约会”的氛围像开会,不够暧昧 “八分钟约会”是什么东西?当很多人初识这个新名词时,一群城市男女已经加入到这种新兴的交友派对中。都市在膨胀,都市人猛然发现,个人的活动空间看似扩大了,但实际的交际范围却变小了。所以,“情感快餐”应运而生。 序曲
平安夜,傍晚6点钟,一个穿红色大衣的女孩低着头,快步走进BOBO咖啡吧。“我是参加‘八分钟’的。”女孩进门对吧台后的服务员说。服务员让她在一堆表格里找到自己的名字,打个钩,然后带她坐进长沙发的中间。女孩的左右已经坐了两个女孩子,每两个人中间空出了一个人的位置,而她的对面,隔着茶几也坐着几个男士,同样相互间保持着距离。 一场“八分钟约会”就要开始了。 BOBO咖啡吧在南京进香河路上,这是一条颇为安静的马路。咖啡吧经理黄锦宣是这次“八分钟约会”的主办者之一,也是“约会”的现场主持人,6点已经过了,8男8女也已经到齐,但主持人还没有宣布开始。黄锦宣很为难地出面解释:“南京电视台的一个节目要来采访,他们堵车了,请大家等一会。” 主持人的话引起了小小的骚动,一名男士站起来,有些不满。黄锦宣急忙补充:“大家放心,他们只拍一下场景,很远地拍,看不见人的。我要为大家负责。”黄锦宣知道,约会毕竟是个人的隐私,很多人不喜欢张扬。有了这个口头承诺,大家又放松下来。没有人生气,因为主持人用一个条件换得了大家的宽容——约会正式开始前,允许聊天。于是,大家的注意力被转移开来。 这次“八分钟约会”的另一个主办方是南京的“西祠胡同”网站,约会的信息就是在这个网站上发布的。网站上的广告词有些煽情:据说真正的爱情仅发生在初见的两秒钟之内,因此8分钟做一个继续交往与否的判断,还不算太短。……能够在8分钟内互相畅所欲言,由陌生变为熟悉,这本身就是一个幸福流动的过程,同时也可以检验一下自己和陌生人沟通的能力,既挑战口才,更挑战勇气。 黄锦宣认为,“八分钟约会”与其他交友形式本质的区别,并不是时间的长短,而是每一对男女都得到同样的交谈时间。他的理论是,在过去自由组合的聚会中,外貌出众的人往往成为聚会中的中心人物,而相貌平平,或者内向害羞的人得不到交流的机会。但在“八分钟约会”中,每一个人都有同样的机会,这是一种公平。 黄锦宣已经不止一次组织“八分钟约会”了,他曾经遇到一个来参加约会的军官,这人与两个漂亮女孩聊完后准备“开溜”,被黄锦宣“抓”了回来。黄锦宣认真地劝告他:“你有权与所有女孩聊天,但同样有义务让所有人和你交谈。”黄锦宣认为,每人8分钟的“公平”正是“八分钟约会”的魅力所在。 每个人手中的号码牌是随机领到的,从1号到8号,同一号码的男士与女士对坐。每8分钟交换对象,8人谈完,一共64分钟。 6点10分,电视台的人还没有来,大家继续等待。平安夜,咖啡吧的客人逐渐多起来,经过“八分钟约会”的区域,没有人发现这里的特别。 2号男士是咖啡吧的老客人,所以看上去比别人轻松,已经和对面的2号女孩聊起来。记者是1号,斜对着他,只看见他谈笑风生的样子,听不见谈话的声音,咖啡吧的音乐和周围人们的说话声有点大。其他的参加者表情大多古怪,有的干脆低着头,把玩起自己的手机来。 体验 6点30分,主持人宣布“约会”正式开始,计时也开始了。 记者面前的1号男士穿得很整齐。一套黑西服,外面套了黑色大衣,有些胖,始终保持着笑容。由于“约会”开始前已经进行了“热身运动”,他看上去不像刚坐下来时那样紧张,并且尽力地让自己从容。 话题从工作开始,这大概是陌生人之间最有谈话空间的领域。“我是做房地产的,营销、广告方面的工作……”说话时,1号注意到摄像机在他的旁边,他回头看看,忍不住对摄像师说:“不要拍这里啊!” 说完,1号对记者解释说:“我媒体朋友特别多,不大好。” “为什么要来参加约会呢?”谈开后记者问。“平安夜嘛,希望有个女孩一起度过。主要还是想来交朋友。”1号回答,他的答案和后来其他7位男士相差不大,单身男士在寂寞的平安夜里,希望与自己梦中的知己“邂逅”。 “可是,通过网络聊天也可以认识朋友呀,有什么区别呢?” “最重要的不同是可以看到人。” “相貌很重要?” “如果我说不重要,我肯定是虚伪了,应该说,外貌占50%吧。” 说这话时,1号有点难为情的样子,似乎原本不想让我知道他真实的想法。 “其实要了解一个人,8天也不一定够。但是,第一感觉很重要。”1号紧接着补充,也许是怕我误会。这是1号说话最大的特点:每句话后面总要补充一句,用来掩饰他本来坦率的表达。 8分钟快要到了。1号突然把谈话拉回主题:“我能不能问你个问题,如果等会结束后我想约你出去——当然要建立在你愿意的基础上,你会愿意吗?”记者婉言谢绝,1号的脸色有点暗淡,但还是在主持人宣布“时间到”时,礼貌地微笑告别。 约会的人 12月初,平安夜“八分钟约会”的广告在网站上挂出后的第三天,第一个报名电话就打到了BOBO咖啡吧,在接下来的20天里,一共接到至少30多个报名电话。记者电话咨询时,黄锦宣简单询问了记者的年龄、学历、职业,并要求亲自持身份证到咖啡吧报名。 黄锦宣后来告诉记者,这样做的目的是做一个简单的筛选。比如,男士年龄太小的会被他排除,因为女士们一般喜欢男士的年龄比自己大一些。 最后,进入候选名单的人选中,男士基本在25到30岁之间,本科或本科以上学历,女士在22到26岁之间,专科以上学历,五官端正。总之,和大多数人的期望吻合。8名女士中,有两名大学在校生,其他几名中有教师、行政助理等。 “约会”这天,女士们大多略施粉黛。据2号男士在活动结束后反映,女士们都谈吐不俗,只有一位不大热情,几句话后就冷了场,让他有些尴尬。这位男士分析,这女孩找男朋友的目的性比较强,所以几句话“不对路”,自然懒得跟他聊。 我问这位坦率的男士8人中是否有他心仪的对象,他摇摇头说:“很遗憾。”但他很肯定地说:“我还是很高兴认识了这么多人,下次我还要参加这样的活动。” 像2号一样“目的性”不是太强的人在16人中比例比较大。所谓的“目的”是指结交恋爱对象的目的,据说,这也是“八分钟约会”最原始的动机。 有人追溯“八分钟约会”的起源,认为它的前身是“Speed Dating”(快速约会),最早来自犹太人的传统习惯:年轻男女在家长的陪同下定期约会,以避免外族通婚。1999年,洛杉矶的一个犹太教成员制定了游戏规则后,“快速约会”在美国流行,一批专门策划约会的公司也开始出现。在很短的时间里,“快速约会”流传到很多国家,在中国,“八分钟约会”一开始被作为婚介公司的活动项目在大城市里开展。看上去,“快速约会”本来就是以寻觅结婚对象为目的的活动,它的信仰是“一见钟情”。但是,更多的人不相信“一见钟情”,所以,他们更重视“约会”过程中的快乐,或者,把它当作在陌生环境中结交朋友甚至商务朋友的途径。记者在“八分钟约会”中遇到一位男士,他在电器商场工作,他说这是第一次参加没有经验,要不然应该带一把名片来。他在8分钟里对记者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到时候买空调找我,可以打折。 在记者参加的这次“八分钟约会”中,16人里祖籍在外地的城市移民占了绝大多数,在人口流动频繁的城市里,新移民们失去了血缘、家族的人际网络,交际成为了新的“生存问题”,于是,“快速约会”正好“投其所好”。 和很多城市里的新鲜“玩意”一样,“八分钟约会”最先吸引了年轻人的目光,但同时,也招来质疑:8分钟约会是不是为不严肃的恋爱提供了机会?“8分钟”是否正好成全了“一夜情”的发生?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教授、上海市婚姻家庭研究会副会长吴铎认为,没有必要对一种新的约会方式过于紧张,形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论在任何形式中,都要把握选择婚恋或者交友对象的标准。 从媒人“介绍”到“八分钟约会”,交友方式的改变也许就像购物方式从店铺发展到超市一样。当选择的方法更便利以后,面对琳琅满目、触手可及的“好东西”,我们更需要小心“冲动的惩罚”。-撰稿/黄 祺(记者) 相关专题:新民周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