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吕伟雄
记得我刚担任中山市副市长时,市政府办公条件实在够简朴。有一段时期,汤炳权市长、我与梁根甫副市长三人共用一个办公室。后来才搬到原来用作招待所的大楼某一层,那时才享受每位市长一间办公室的待遇。
办公室的大小、豪华与否,我倒觉得与我们工作效果的好坏没有太多联系,人的心境比处境更重要。有好的处境(高级豪华的办公室),没有好的心境(不敢担当的交差思想),那好的处境不会继续好下去。而有好的心境,没有好的处境,好的心境都可以使坏的处境往好的方向发展。
更早之前,中山领导便考虑兴建新办公大楼,财政预算也做了具体安排。后来考虑应先解决居民住房困难,决定缓建办公大楼,集中财力先解决群众住房困难。我们就建了两个解困小区:柏苑新村、松苑新村,随着中山城区的交通要道“兴中道”建设开始启动,图书馆也着手建设,此时“四套班子”(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办公大楼的建设才考虑重新启动。
当时广东各地也在开始兴建办公大楼。一般选址都远离居民区,依山傍水,或在风景秀丽处。建筑物造型大都是居高临下,甚至是鹤立鸡群,且一般办公大楼的大堂一定是要登上二三十级台阶后才到达,威严得有点吓人。登上大楼的首层,一般人都有点气喘。许多人都认为这样的办公楼才够气势。可是中山市的领导不是这样想的。当时,四套领导班子几位一把手都认为新的办公楼应该就在兴中道上,与整个新区连在一起,与新的居民区融为一体。设计具体方案时,设计人员曾担心办公大楼建在居民区中显不出地位。
时任中山市市长汤炳权干脆明确,办公大楼就是要与居民区平起平坐,让民众来办事有亲切感。领导办公条件平凡一点,工作起来也心安理得。我就按领导这意思,设计和建设与居民住宅平起平坐的办公大楼。于是,市委、市政府办公大楼总高度和两个解困小区(柏苑、松苑)一致,外墙颜色与小区和谐。进入政府办公大堂,从平地直接进入,没有台阶,没有威严的大门,整个大院没有围墙,整个办公大楼前后左右,完完全全和居民区融为一体。虽然正面朝向兴中道,但实际出入的侧门是在覆盖了的污水河边旁设的一个简朴的出入口。也许在此处工作的干部们多年还没有意识到中山行政办公大楼这一最大的特色吧。这还真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了。
是市委办公楼面向兴中道还是市府大楼面向兴中道?是市委大楼面积大一点还是市府大楼面积大一点?刚开始,我也拿不定主意。政府机构多,办公楼必然体量大。从建筑学的角度来说应该是体量大的摆在正面。按实际,一个城市,应该是政府更面对群众,更需要形象。但就现实体制看,从层级观念看,是党委领导政府的啊。是市委办公楼还是政府办公楼坐落最好的位置?一时难以拍板。我就带着这难题去请示时任中山市委书记谢明仁同志。谢书记实在开明,没等我说完,便决定将政府大楼摆在最重要的方位,面向兴中道。
离开谢明仁书记办公室,我自嘲道:怎么连这个常识性的问题都要请示书记?可现实中, 此类事情在未得到一把手首肯前,谁也不敢决定。
(作者为广东省中山市原副市长)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