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级部委的几名年轻人为啥辞职了

2015年09月08日10:50  新闻专栏  作者:不是官话  
公务员依然不能指着工资过日子 公务员依然不能指着工资过日子

  文/向福文

  据《人民日报》报道,在2015年中央机关初任培训公务员进模范事迹报告会暨新录用公务员宣誓仪式上, 国家公务员局局长信长星说,当公务员就不要想发财。

  “当公务员不要想发财”,此说有道理。但或许值得辨析一番,在此补充两句吧。

  暂不说这,先说别处。某日,忽然发现对口部委下发文件中留的联系人变了,没再见到以往熟悉的名字,心中一阵纳闷。文件的联系人,通常留的是干活的年轻人,主任科员以下职务。我也是干活的,对上级单位干活的人稍熟悉些,对领导反倒不熟悉。

  后来得知,上级部委的几名年轻人辞职了。部委工作,听起来体面荣光,实则未必。以一名辞职人员为例,非北京本地人,清华大学硕士毕业,算是出类拔萃,从公考的千军万马中杀出,考进国家部委。工资一月不到4000,单位不提供宿舍,得自己租房。所谓福利分房,莫说三年五载,兴许猴年马月才有希望。我了解情况后,第一反应是,“这在北京怎么混?”现实是,就让你这样混,熬得起就熬,熬不住拉倒。(当然,部委有别,有些部委好些。)辞职的清华高材生,在部委呆了几年,据他说是稍好些的商场都不敢逛,花点钱就算计,紧紧巴巴凑合着过日子。忍到不想忍的时候,辞职就是水到渠成了。

  我并不是想说公务员们过的都是清苦日子。老同志们在前些年的房地产黄金期前分的房子,增值惊人。有的公务员,其他财产性收入也很可观。职务的提升,资历的积累,也能使其从机关中打字、收发文件一类繁琐的事务摆脱出来。不担任权势显赫的领导职务,也能享受稳定安逸的生活。吃苦的,就是后来人了,如果家境普通,在北上广这样的一线城市,即便有市场价打个对折的福利房,依然不能指着工资过日子,还得自己想办法。在二线城市,也好不到哪去。

  公务员队伍权利、责任、利益不均衡。工作上的脏活、累活,压在生计成问题的年轻人身上。转移责任、转移压迫时,处在干活第一线的无甚资历的小公务员,日常工作心情如何能开心起来?

  没有人愿意做实质改变,调动一线人员的积极性,机关工作也就那样,马马虎虎地凑合着过。看看一些机关文件,大到部委,小到乡镇,excel表格并不是工整细致。心态很简单,就拿那两个钱,那么认真干嘛?工商登记机关、会计核算部门等的一线人员,也时不时心不在焉,出点文字、数字上的纰漏。领导们也渐渐觉察出来,三番五次,缓和或严厉地批评年轻人浮躁、粗心、旁骛太多、心思太杂、缺乏积极性、没有责任感。批评过后,还是难以改变。

  或许,“当公务员不要想发财”这个命题针对上层公务员才有意义。上层公务员结交企业家、成功人士,如果不发财,可能身份上显得有些不太体面,在圈子内不太好意思。但这终究是个身份问题,对于下层公务员,先不说发财,得先解决生计问题。部委里的底层公务员隐匿身份到外地办培训班,忙着赚外快。市县的公务员,遮遮掩掩地做兼职,补贴生活。这都是生计问题,还到不了发财的地步。

  遗憾的是,领导层公务员也罢,社会公众也罢,往往不区分生计问题和身份问题。一味批评公务员哭穷或想发财,实在有失偏颇。

  (作者为甘肃省工信委公务员)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公务员 辞职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