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国营
理论上说,人人都有监督权,而且对任何领导干部就可以进行监督。所以,你有机会听到各级官员作这样的表态,“请全省(市或县)人民对我严格监督”。
但在现实生活中,别说平头百姓因为信息不透明等各种原因无法有效实施监督,就连参与决策部署的领导干部也不能充分发表个人看法。有时候,明知道一把手做得不对,也不敢得罪,只能听之任之,反倒是那些退居二线的老领导没有太多顾虑,敢于直抒胸臆,说了很多人想说而不能说的话。
云南省前副省长沈培平在担任普洱市委书记时,曾就城市品牌提出“妙曼普洱”的说法。照理,找一些好听点的形容词来装点城市名称无可厚非,但爱好文学的沈培平不按常理出牌,选择了“妙曼”一词。这个词在电脑上用输入法是找得到的,但在汉语词典里则找不到,“曼妙”是有的,而颠倒过来的说法就没有。当时,很多人都认为最好用一些既有的词,生造词虽能吸引眼球,但无法向外界解释,不太利于传播。
但这些都是私底下的说法,没人敢当着沈培平的面提出来,结果“妙曼”一词顺理成章地成了城市品牌的修饰词。但有些老领导看不过去,他们会利用受邀参与讨论的机会,提出自己的看法。我第一次听到有人在公开场合对“妙曼”一词提出异议的就源于一位老领导,当时好像是在开市委全会期间,这位头发花白的老领导参加分组讨论,直接就说:“这个城市品牌有问题,我查了词典,根本没有这个词,这是自己造的词,已经改变了文字搭配规律,哪能随便拿出来当城市品牌来用!”但在场的人无人接话搭腔,主持人只好打圆场说,老领导关心发展,爱之深、责之切,我们要好好学习这种情怀。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妙曼”这个词直到沈培平落马之后才销声匿迹。
云南省在一次省委全会上提出了“跨越发展”,沈培平回到市上后就提了要“率先跨越发展”。又要跨越,又要率先,就必须有数字支撑。他就提出了一个“131111”工程,具体内容已经记不清,但涉及到固定资产投资等5项数据,都是揠苗助长式的要求提高,而且提高幅度相当之大,对于普洱市这样一个交通等基础条件不高的地方来说,根本就是无力实现的。当时不少市领导也表达了“有难处”、“有难度”,但扛不过一把手的决策,最后也只能哑巴吃黄连。这时候,也是几位老领导出来质疑,说这完全是“不立足现实、不遵守规律”,既让广大干部疲于奔命,对本地发展也不会带来什么好处。然后还是没有然后了,大家喊着“13111”的号子干了很长时间,有了困难也不敢说,说了也不管用,等到沈培平落马后,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民主生活会上,很多市领导在个人剖析材料中都将此事写了进去,说没能及时阻止党委主要领导的错误决策,导致很多发展问题的出现。
平心而论,当前党委政府决策是有民主过程的,既会开会集中讨论,也会听取社会意见,但民主的结果并不理想,独断专行、刚愎自用的现象还是屡见不鲜,很多一把手根本不把其他班子成员(比如二把手)放在眼里,就更不要说普通群众的意见了。甚至还会公开对有不同意见者表示不满,让很多人都不敢提意见或者懒得提意见。只有很多退居二线的老领导因为没有了利害关系和前途考虑,才敢挺身而出、直来直去,但也只是得到面子上的照顾,所提意见仍旧石沉大海。
“把权力关到笼子里”,此语如今是妇孺皆知。照我的理解,权力进笼有个前提,就是权力不能有打开笼子的钥匙或砸开笼子的锤子,否则笼子就会变成聋子,权力仍旧会一直任性下去。不能总是让二线老领导来充当一线监督员,即便人不微,言还是轻的,必须建立起有效的内部监督和社会监督体系,让人敢于说话,而且说了管用,才能将权力放在阳光下、关到笼子里,也能减少违法乱纪事件的发生。
(作者为云南普洱日报记者)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