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三农”思想研讨会在京举行

2015年09月09日13:31  新闻专栏  作者:新浪专栏编辑部  
习近平“三农”思想研讨会现场 习近平“三农”思想研讨会现场

  9月8日上午,由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社主办、人民论坛网承办的习近平“三农”思想研讨会在人民日报社报告厅隆重举行。会议围绕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的科学内涵、如何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全面梳理了“新常态”下新农村建设发展取得的成就、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以下为参会专家发言内容。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

  周铁农(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很高兴和大家一起来参加习近平“三农”思想的研讨会。我之所以来参加这个研讨会,有两个原因,一是我是一个民革党员,民革多年来始终把“三农”作为参政议政的重要问题,民革始终关注“三农”的发展和相关问题。二是我和人民论坛杂志社也是老朋友,人民论坛杂志社组织的这样一次研讨会和我多年的民革工作紧密相连,所以我就来参加了。

  我这次来参会的目的是向各位专家学习,听取大家的意见。今天人民论坛出了一个非常好的题目,习近平“三农”思想研讨会。我想与其说是研讨会,不如说是通过大家的发言,来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问题的一些思想,对我来说也是很好的学习机会。

  “三农”问题的重要性不用多说,大家都知道,问题是我们如何解决“三农”存在的问题,这个钥匙我觉得就是要深入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三农”的思想,而这个思想我觉得核心还是党的十八大提出来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四个战略布局是我们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关键。

  第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距离我们提出来的两个百年目标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现在还有五年的时间,大家应该感觉到任务非常艰巨。对农村来说,可能尤其如此,要在所有的地方,在所有的问题都要实现小康。尽管小康不是非常高的标准,但是它总要有个高度。对农村来说,从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上都要达到小康的水平,这是很艰巨的任务。应贯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按照这个目标来解决我们的“三农”问题。习近平同志说过:“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就要看农村是不是全面实现了小康。

  第二是全面深化改革。如果说小康是我们的目标,那么改革就是我们的动力,也是我们解决问题的途径。我们只有通过改革才能解决农村现代化面临的诸多问题,包括农村的经济制度,包括农村的管理方式,包括农业生产的组织方式,包括农村的业态要素如何配置等等,都需要我们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来深化改革。没有改革,全面建成农村小康我觉得是不可能的。

  第三是全面依法治国。在“三农”问题上实行全面依法治农。我们国家从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在法治建设的道路上有了巨大的进步,但是农村法治建设依然相对薄弱。比如说农村如何依法管理,农民的合法权益如何得到保障,农村的很多制度性的设计如何提升到法治的层面等等这些问题,恐怕都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按照全面依法治国这样一个指导思想来加以解决。

  第四是全面从严治党。和中国所有的事业一样,党的建设是我们一切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保障,也是所有问题的核心,农村党的建设是我们基层党建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党的大多数支部都在农村,农村党的建设搞得如何,是农村能否全面实现小康,能否全面深化改革,能否实现全面依法治国、依法治农的根本保障。因此农村党的建设任务更重要,也更艰巨。

  “9.3”胜利日大阅兵刚刚过去,人民论坛杂志社抓住这样的时机开这样的研讨会,以此来推动农村的建设、改革、发展,我觉得是一个很好的时机,也希望我们的各位专家、各位学者本着这样一种热情,切切实实为农村的发展建设和改革提供良方,多献良策。

  谢谢各位!

  克服农业现代化短板现象

  张红宇(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司长)

  各位嘉宾、各位领导:

  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有机会参加人民论坛主办的习近平“三农”思想研讨会。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多次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工作的时候又强调,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掉农民,淡漠农村。怎么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的“三农”思想?今天我讲几点自己的体会。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农业的发展成就是巨大的。从农民收入来看,连续11年保持在7%以上的增长速度,去年达到人均9892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连续五年开始缩小,由2009年1:3.33,缩小到1:2.92。从农村来看,农村基础建设包括电网改造、饮用水工程、危房改造,以及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方面面都有了非常巨大的进步。

  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非常辉煌的成就。但是与此同时,在农业、农村、农民三个方面我们还存在很多矛盾和问题。从农业角度来看,我们的粮食、蔬菜、肉类、水产品总产量都位居世界第一,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怎么样满足13.67亿人吃饭,始终是一个重大问题。如果说十年前我们通过一些办法能够解决国内农产品的供给问题,但这些年在粮食产量不断增长的同时,我们的供需缺口越来越大,国家粮食安全任务越来越重。除了基本的粮食以外,农产品的进口数量大约已经占到全国农产品需求量的30%,全部农产品自给率已经下降到70%。在这个前提下,怎么样确保农村的有效供给,这是摆在我们面前重大的问题。

  从农民收入来看,尽管十一年以来农民收入一直保持在7%以上的水平,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还是很大。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民收入仍然是一个非常薄弱的环节。

  从农村角度来看,目前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和公众产品的供给成就巨大,但这些年城乡差距、区域差距越来越明显的局面仍然没有得到彻底的改变,极端贫困的现象仍然非常突出。去年全国还有7010万贫困人口的存在,折射出我们农业、农村、农民工作任务依然艰巨。在这种前提下,把握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必须在三个方面做大文章。

  第一个方面是致力于现代农业的发展,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市场竞争力强,生产环境可持续发展,以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产业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走下去。克服四化同步里面农业现代化的短板现象,要在现代农业发展方面做大文章,这个大文章有三个聚焦点。 第一个聚焦点是要找准中国作为大国农业的历史地位。我国的工业化、信息化发展的速度非常迅速,成就非常巨大。农业现代化与信息化相比,确实显得相对滞后,我国信息化、现代化水平应该和农业化水平相对应,这样才能实现“四化”同步发展的目标。第二个聚焦点是我国农业的内涵。中国是农业资源大国,但中国是农业人均资源的贫国,在这种前提下,我们现在农业的发展,不可以走外国式的增长道路,必须在内涵方面做文章。这种内涵的文章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产业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特别重视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现在理解的科学技术不能停留在传统的观念上,农业科技有三个意义,第一,转基因技术;第二,装备技术,冷藏设施、冷链设施。装备技术是一种生产要素,通过劳动力作业产生出以前不能产生出的生产效率。第三,信息技术。通过GPS定位系统精准地测量一亩地的土壤含量、水分含量,包括病虫害的情况等。第三个聚焦点是要找准中国农业的优势。中国农业从人均资源角度来讲,跟美国、加拿大相比,可以预见的时间内基本没有竞争力,在这方面我国缺乏绝对的竞争力。但如果从资源类型竞争力的角度出发,答案却并非完全一致。资源类型的多样就决定了产业、产品的多样化,我国在粮食生产方面、在油料生产方面、在棉花生产方面与资源大国没有竞争力。然而我国在非粮食生产方面,包括茶叶、水果、蔬菜生产等,我国是有相对竞争力的。

  同时,我国也拥有着比较优势的竞争力,相比东亚国家我国不仅有着相对竞争力,甚至在粮食资源生产方面,我国应该有绝对的竞争力。

  因此现代农业是“农业必须强”的重要抓手,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一再要求的。

  第二个方面是我们要以缩小城乡差距为方向,夯实全面小康的基础。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在这方面,一是要树立一个战略性目标,通过十年、二十年的努力,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到1:1.2、1:1.5,达到发达国家的标准;二是通过分工分业增加农民的专业收入,比如职业农民的培养;三是继续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特别发展第三产业,最大限度地吸纳和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总书记要求加大扶贫力度,补贴要精准地扶贫特殊人群、特殊群体、特殊地区,消除绝对贫困县。通过深化改革,增加农民的财产收入。

  第三个方面是我们要以新农村建设长期化为方向,致力于城乡协调发展。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新农村建设从2006年开始,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全面”。新农村建设目标应该长期化,还要加上“生态文明”。第二,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跟城市化推进,两个方向要并行,按照城乡统筹规划;第三,产业为先。新农村建设一定要有产业支撑,这是农业发展的必须,也是农民增收致富的必须;第四,要与生态环境建设为新农村建设的内涵,我们过去长期忽视这个问题,生态环境做好了,新农村才有成功的可能。

  总书记在城市建设里面有个目标:望得见山、看得到水、记得住乡愁。我想在这个方面,我们新农村建设不一定大开大建,但一定要与协调发展、保护运作相联系,使我们的乡村更美,新农村才能和全面小康的目标相一致,这样的农村才是美丽的农村,这样的目标才是我们应该实现的目标。

  怎样创建“美丽乡村”

  魏玉栋(农业部科技教育司美丽乡村创建办公室主任)

  尊敬的周铁农副委员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朋友:

  大家上午好!

  对习近平同志的“三农”思想如何进行系统化、理论化研究,如何让其在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是非常紧迫的一大课题,也是“三农”界非常关注的一大话题,更是亟待创新性研究的一大命题。人民日报人民论坛举办这次研讨会很有意义。很高兴担任大会第二单元“美丽乡村”议题的主持人,来主持这一单元的大会研讨。

  习近平同志非常重视美丽乡村创建工作,今年5月、6月、7月份的三次农村调研,他都提到了“美丽乡村”,提出了诸如“美丽中国要靠美丽乡村打基础”这样的著名论断,更对如何建设美丽乡村提出了明确要求。今年3月份,我专门去习近平同志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论断的地方——浙江省安吉县调研。现在的安吉,所有农村都是美丽乡村了,农民群众过上了多少代人都在梦想的生活。走在那儿的乡间,更能感受到习近平同志10年前提出“两山”论断的伟大,更能体会到美丽乡村建设对农业、农村、农民影响的巨大。

  除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论及“美丽乡村”,“美丽乡村”还多次被写入中央1号文件等中央重要文献,也成为中央一系列会议的主题。无疑,建设美丽乡村是党中央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是在农村落实“四个全民”战略布局的总抓手。正是基于此,2013年年初,农业部在全国启动了美丽乡村创建工作,正式开始打造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升级版。近3年的时间里,我们通过设立组织架构、倾斜政策支持、做好科技支撑、举办公益活动、进行试点示范等一系列的部署和安排,在全国推动形成了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各界广泛支持、农民群众热情参与,这样一种非常热络的美丽乡村创建局面。我的感觉,当前,美丽乡村建设正在全国各地以加速度向前推进。

  不可否认,这种热络局面的背后,还是存在不少的问题。我个人认为,主要有两大问题:一是认识问题。什么是美丽乡村,怎样去建设美丽乡村,对于这样一些基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决定了会采取怎样的建设行为。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与中央精神去“对表”,就要进行相关的理论研究。不久前,我们成立了中国美丽乡村研究中心,就是要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在座的各位专家若有兴趣,欢迎加入。二是投入问题。这个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是总体投入严重不足。对美丽乡村工作,中央这么重视,可是中央财政里面至今没有一个美丽乡村专项。我们国家现在并不缺钱,每年高铁建设都是上千亿的投入。大家知道,高铁每公里造价要几个亿。我一直在呼吁,若果我们每年少建百八十公里高铁省下来的钱,就能让成千上万个乡村成为美丽乡村,就能让几百万上千万的农民过上更体面的生活。第二个呢,是有点钱不会花,或者乱花。我在调研时,曾经有位市长跟我自豪地说,我们很重视美丽乡村建设,千方百计筹集了多少钱,买了多少吨水泥,“水泥进村”后,就建成了多少个美丽乡村。可见认识和投入的问题有多么的重要。

上一页123下一页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习近平 三农 研讨会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