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三农”思想研讨会在京举行(3)

2015年09月09日13:31  新闻专栏  作者:新浪专栏编辑部  
习近平“三农”思想研讨会现场 习近平“三农”思想研讨会现场

  学习领会习近平“三农”思想重在落实

  薛启亮(中宣部办公厅党委委员、老干部局书记、原主任)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新闻媒体同仁:

  大家上午好!

  今天有幸应邀参加习近平“三农”思想论坛,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问题的重要论述。我认为当前贯彻习近平“三农”思想关键在于落实。接下来我将结合家乡变化和个人深入调研情况来阐明政策落实的重要性。

  党中央提出“四个全面”重要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奋斗目标,就是使全国人民都能够过上小康生活,特别是贫困山区的农民要过上小康生活,这恰恰也是当前我们面临的一个艰巨问题。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村面积很大,农业人口很多,长期以来城乡差距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因此,要消除城乡差距必须从“三农”问题入手,这是关键所在,否则“四个全面”将无从谈起。

  现在的农村跟过去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解放前,我们关注的问题是“有没有饭吃”;解放以后变成“吃的好不好”;现在人们更关心生活质量——“过的好不好”。但是纵向比较而言,农村与城市的差距依然很大,“三农”问题依然突出。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在农村当了七年的农民,对农村非常有感情。我是贵州贫困山区走出来的,与过去相比,家乡现在的变化非常大,但是跟城市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农村村村通,要想富先通路,但很多地方的路到现在一直不通,甚至连农民吃饭都还是个大问题,发展养殖业、种植业等根本无法落实。

  发展农村经济,为农民提供经济支持,好多地方村村通讲的很好,但是在政策落实上差距很大。好多地方养殖业、种植业等都面临贷款难的问题。我是农民出身,对农村非常有感情的,我们天天讲发展农村高科技,推动农村现代化、产业化,改善农民生活,但是到现在城乡差别还是很大。全面深化改革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只有全面实现深化改革的问题,把中央政策扎扎实实地落实下去,把具体问题一一解决,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才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习近平总书记讲的非常好,“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这是把“三农”问题放在特别重要的地位,而且强调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中国强的问题,解决中国美的问题,就是从农村抓起、要从农村落实。各级领导干部手中的权,要落实好这三个方面,不是说拿权做样子,如果这个“权”不解决老百姓的问题,这个“权”有什么意义。

  当前最根本的问题就是解决如何全面落实好“四个全面”,如果把“四个全面”扎进基层,我们研讨会就要抓住这一根本问题来解决,让各级领导干部、各方面都要认真的把中央的精神贯彻下去。所以参加这次研讨会我感觉非常高兴,刚才张红宇司长从专家的角度发表演讲,在如何发展农村经济、缩小城乡差距方面强调方向重要性和措施的关键性,但核心就是要认真落实中央的方针政策,扎扎实实地落实到基层,解决“三农”实际问题。

  今天,我们搞习近平“三农”思想论坛不是做样子,而是要从根本上、思想上、实际行动上把它落实下去。我作为中央机关的工作人员,党中央反复强调重在落实,所以我今天谈的很多,也说了很多心里话。

  用“精准扶贫”思想有效做好帮扶工作

  陈光标(企业家、慈善家)  

  首先,非常荣幸参加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举办的这次“习近平‘三农’思想研讨会”,听了各位领导、专家、嘉宾的发言,我也极大加深了对扶贫的新认识。我是从2005年开始投入到“三农”的扶贫中来的,我记得当时看到在贫困地区,有那么的孩子们是坐在地上写字,于是一口气捐了46所希望小学。由于我长期从事慈善与扶贫工作,得到了社会的不少肯定,也收获了不少荣誉。在取得一些成就的同时,我也一直在思考怎么能使扶贫更加有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习总书记的“精准扶贫”真正找到了中国扶贫工作的痛点和难点。很多慈善家捐赠的希望小学的校园里面都长了草,根本没有孩子去上学,这说明我们在做帮扶工作的时候,必须要脚踏实地的做好调研工作。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对扶贫的投入绝不限于简单的输血、资助等方式,更重要的是帮助贫困地区形成造血机制,能够让贫困地区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三十年前的改革开放,的确让一些人富了起来,中国现在的富人,亿万富翁以上的甚至能达到60%,所以说从企业家角度讲,解决“三农”问题中的贫富差距是重中之重。创新扶贫也很重要,讲个小插曲,我曾经在贵州搞了一个个人演唱会,来听我的演唱会不必买票,反而老百姓听过我唱歌以后,还可以把我准备的一些家畜、农用拖拉机领回家,调侃地讲,只要听过我唱歌的人就能开着拖拉机回家奔小康,由此可见,扶贫也是需要创新的。

  落实好习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我相信,在在座各位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扶贫工作会越做越好,我们的农村农民会越来越富,我们的中国梦一定能实现!

  全面贯彻习近平“三农”思想,建社会主义新农村

  左权(北方企业集团公司党委书记)  

  历史上,马池口村曾是昌平出了名的穷村。当时,经全体村民集体投票决定,走“合作化”道路,村里的土地由村集体统一经营管理。这种对集体土地进行集约化管理的模式,集中了优势资源,调动了农民积极性,为马池口村的农业发展提供了巨大动力。

  上世纪70年代,马池口村响应国家号召,大力发展制造业,先后成立了马池口村暖气片厂、北方弹簧厂等多家乡镇企业;80年代,马池口村又相继成立了北方机动车驾驶学校、北方机动车检测场等相关企业,成为昌平区的纳税大户,为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进入21世纪后,马池口村在第一时间转变思想,与时俱进,积极向政府有关部门申请编制村庄规划。2012年,在北京市政府、昌平区政府的支持下,取得了北京市规划委员会批复的《昌平新城马池口村控制性详细规划深化方案》,使得马池口村民安置房项目及土地一级开发项目具备了启动实施的条件,为我们建设环境优美、村容整洁的新家园拉开了序幕。

  当前,我们正在紧张、有序地开展马池口村的土地一级开发工作,我们的基本思路是,利用村民及企业搬迁腾退出来的自有土地,结合昌平区旅游、科技、教育的三大发展方向,引进社会资本,联合开发以养老、养生、医疗为主题的绿色产业经济,确保集体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彻底解决本地区的就业问题,使农民老有所依、老有所养。

  如今,国家对于解决三农问题的指导思路,再次为我们的发展与前进指明了方向。我们的目标就是立足于自己,结合本地区交通便利、风景宜人的资源优势,团结一致、坚定不移地发展服务型集体经济,探索出一条有利于农业发展、农村建设、农民生存的富农道路。

  马池口村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将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三农”思想,相信在党中央及各位领导的关注与关心下,马池口村定能建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能够参加今天的研讨会,我个人非常荣幸,我谨代表马池口村全体村民及北企集团广大职工表示衷心感谢!希望通过刚才的演讲能够让各位专家、领导全面地了解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们马池口村致力改革的巨变历程,并期望在座各位专家、各位领导能够对马池口村和北企集团的未来发展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如何建设超大规模的农业城市

  胡石英(农业部科教司《美丽乡村》课题研究组组长) 

  关于“三农”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过最重要的两个问题,一是如何摆脱目前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形成大规模、大农业的生产格局,使我们的高科技手段和整个社会的各方面搭配起来,这样才是解决问题的一个根本出路;第二个关键问题是,高科技手段如何运用到“三农”问题上来。我在二十多年前就开始研究这个问题,当时得到了农科院、陕西省、山西省和杨林示范区的支持,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仅凭我个人能力无法完成,必须是全省乃至全社会共同完成的任务。

  通过对“三农”问题的研究,我提出了“美丽乡村”的概念。“美丽乡村”不是让房地产下乡,因为“三农”问题的根本是农业问题,如果农业问题解决不了,那么农村和农民问题也解决不了。

  我认为目前应另辟天地,建设超大规模的农业城市,使得农业工业化、农民职工化和农村城市化,这种超大规模应该在一百万亩左右为一个点,人口应该在50万人左右,这样的点建在什么地方呢?最适合的地方就是边疆地区,也就是在国家未利用土地进行这样的建设,像设施农业搞得好的以色列、荷兰、西班牙,他们的特点就是缺水、少地。我国虽然国土面积很辽阔,但是缺水、少地也是和他们相同的问题,在他们看来建立设施农业,一定要建在荒漠的地方,而不是建在很好的耕地上,他们觉得这个没有道理。为什么他们会搞得那么好呢?以设施农业为主的农业生产模式,投入产出比是大田农业的几十倍,荷兰甚至认为是一百倍,如果我们按照十倍来计算,全国如果建立200个以设施农业为主的农业城市,我们的粮、棉、油、麻供应就完全自己完成,规模大了以后所有的东西不会被浪费,在这种情况下成本就会一而再再而三降低,形成一个很好的发展模式,这样我们就完全可以自主解决我们的主要粮食供应问题。

  这样的平台最适合高科技手段的应用,因为它不受任何的阻碍,不需要教育农民就可以完成,而且可以管理得很严格。它的社会意义在于要动员全国的工农商学兵共同来完成“三农”问题,共同来面对“三农”问题,在这样的城市里,主要动员的复转军人、知识青年,我们采取的是“室内形式”。我曾经研究了一套理论,关于现代城市建设,叫生态综合体,用这样的形式人们生活是相当舒适的,尽管在很荒漠化的地方,但是他本身生活是很好的。

  这种设施农业也是非常节约用水的,虽然水是需要的,但是匮乏不了,蒸发了还是在室内,所以用水量只需大田农业的1%以内就可以解决。在这种荒漠化的地方,我们并不是很缺地下水,新疆地区、内蒙地区,地下水还是相当丰富的,但是不可以用,因为怕抽上来就回不去了,地下水位越来越降低,就没办法了。如果搞设施农业就完全可以用,这样的话,我们就会建成世界上农业强国、农业大国。

  我们要相信可以用高科技手段超越世界上各种各样关于农业生产的办法,这个是完全有把握的。现在问题是很多农业科研专家的技术往往无法下乡,不能面对农民去实施,因为人家不相信,没有办法完成课题,这样的事情太多太多了,在我说的农业城市里应用这些就变得非常容易。

  我们现在的农村怎么办呢?建成一个农业城市就可以解放一大片农村,农村就退耕还林,大量的绿化。绿化一定不要像现在有些林场的做法,单一树种这个是不恰当的,要多树种协同种植,形成一个完全野化的生存环境,在这种环境里,可以大量的种植野果、野菜、中草药,它们的价格比粮食价格要高得多,这样人们就愿意从事这样的劳动,而且这种劳动强度很低,不需要天天去耕种、除草。

  在比较适宜生存的地方,建立以生态综合体为主的小城镇,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可以解决从教育到医院的方方面面,也可以成为最好的接待旅游的地方。人们平时生活在城市里,一到放假的时候,就去这样的地方旅游,因为这儿有各种各样的野味,包括放养的鸡鸭,会产生很良性的循环,作曲家、小说家、诗人、画家都愿意到这定居,这儿的生活非常田园化,非常好。

  粮食在农业城市里是最容易保管的,因为城市都很干旱,粮库可以使得粮食长期良好的保存,粮食供应应成为全社会的行为,不是什么事都找农民去办,这也不仅仅是农业部去管,其实应该很多部委结合起来,很多大学研究机构都应该面对“三农”去做自己的贡献,把这个事情弄好,我相信用不了三十年,我们就可以完成这样一个步骤。这还有一个更大的好处,在这种基础上就可以消灭工农差别、城乡差别。

  我们应该相信,用三十年的时间,我们可以建成社会主义,我们在这种环境下生活是完全有希望的,现在具备发展农业城市的条件,至于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我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的研究,这些问题大家如果细细地按这个思路去想,就会知道我说的不是空话,是实实在在的,这将是从现在开始就可以实现的一件事情。

上一页123下一页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习近平 三农 研讨会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