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三农”思想研讨会在京举行(2)

2015年09月09日13:31  新闻专栏  作者:新浪专栏编辑部  
习近平“三农”思想研讨会现场 习近平“三农”思想研讨会现场

  美丽乡村建设需要打破三大制度障碍

  郑风田(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博导)

  很高兴有机会来参加习近平“三农”思想的研讨会, 我研究“三农”很多年了,在农业发展越来越重要的当下,这个研讨会开的非常有意义,“三农”思想实际上是关注当前和未来阶段,中国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是什么?同时,它还给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中央一号文件中这样说,“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这句话应该有很多含义,我认为现在我们国家的农村可能还不美。中国的城市,尤其是一线城市实际上和发达国家没有太大差距,经常有人开玩笑,拿欧洲的著名城市巴黎来说,巴黎有多大呢?有我们的朝阳区那么大,但都建得特别美丽。我们的北京、上海拿出来,不但不会丢人,而且是非常棒,但是你要到农村去,差距就拉开了。在发达国家,农村和城市基本上没有差距,甚至乡村要比城市美丽很多,习近平总书记讲中国的农村必须美,可是怎么样才能让我们的农村真正地美起来,才是需要关注的重点。

  最近,我去德国转了一圈,考察了很多德国的农村,印象很深刻,德国在二战的时候,整个农村也是一塌糊涂,脏、乱、差,目前我们农村建设出现的问题,德国在二战结束之后都有。可是现在德国的乡村,美丽如画,让人去了之后都不想走了。包括美国的农村、日本的农村、韩国的农村都是美丽如画,我希望过一二十年我退休的时候,中国的农村也能够美丽如画,我们也能够到农村去生活。

  有一个地方的农村建议大家好好去看一看,也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待了五年的地方——浙江,浙江的农村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很多地方和发达国家农村的距离迅速地缩小,浙江会出现原来从农村出去的人,最后要再把户口迁到农村去的现象,我们的美丽乡村都需要经过这样的建设,与发达国家的距离大幅度缩减,那就不一样了。

  目前美丽乡村的建设,有几个障碍。第一,就是目前城乡资源流动存在障碍,不准城里人到农村买房子、买地,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此作出了调整,农村人可以在城市买房子,但是城市人还不能在农村买房子,这样大量的城市资源进不到农村去,农村资源就在原地得不到利用。比如,过二十年我退休了,我完全可以把城市的房子卖掉,在环境比较好的农村买一个房子。德国就是这样,德国城里人可以到农村去建设。我这次去德国考察,去了一个小镇上的农民家里,像一个大花园,两口子在剪花。现在中国的城市马上就进入老龄化社会了,大量的人退休以后希望找一个环境好的地方。如何让城市农村之间流动起来,如何破解这个制度障碍,是目前面临最大的问题。

  第二,目前我们整个农村的建设路走弯了,大量的村庄被撤,北京是最明显的例子,北京郊区撤了很多村庄,撤了之后盖了几个高楼,这样是拿到了很多征地指标,赚到了钱,但是把农村最美丽的地方破坏了。所以,把农村都给撤掉搞建设用地指标,这个政策一定要刹住。

  第三,对农村进行大量的投资。德国、韩国、日本的农村几十年前很破烂,但现在都发展起来了,就是因为对农村进行了大量的投资。现在美丽乡村的建设,和我们巨大的需求相比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某种程度上农业部应该改个名,叫“美丽乡村部”更好。农村本来有它自己的田园风光,应该建农村特色的房子,现在很多农村建的房子就像城市一样,美丽的四合院越来越少见。这都需要制度调整,专门有一个部门好好投入建设。我上次参加了人民论坛在广东的养老论坛,探讨怎么才能把农村的养老相关产业开拓出来,养老产业一旦开发之后,大家就都会愿意到农村去,这也是很多发达国家中产阶级愿意到农村去生活的主要原因。最后,我希望能够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指导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们的农村变美了,这个理想也就达成了。

  当前“三农”发展出现巨大变化

  刘志仁(国务院参事、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

  我讲四个方面,第一是对此次会议的评价。我认为人民论坛杂志选择了一个重要的时机,选择了一个重要的题目,开了一个重要的研讨会。

  在整个中国的历史中,能称 “三农”思想的,第一个是邓小平同志的“三农”思想,然后就是习近平“三农”思想。我认为在现阶段要更好地贯彻习近平“三农”思想,这是今后解决“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

  本次会议既是研讨会,也是学习会,同时还是一个誓师会,因为在我的记忆中,专门研讨习近平“三农”思想,不管是论坛也好,研讨会也好,这么大的规模尚属首次。我觉得人民论坛杂志作为一个重要的思想理论期刊,在这方面的举措的的确确值得称道。

  第二,我谈谈我个人认为的习近平“三农”思想的特点。我们有时候讲很多的思想,习近平“三农”思想到底有什么特点呢?我认为主要有四大特点:第一,思想完整;第二,体系完整;第三,内容丰富;第四,一针见血。习总书记一直在强调“不要喊口号,不要好高骛远”。

  第三,习近平“三农”思想在地方的实践中是不是有效果?结合我近两年间到地方去调研的成果,应当讲地方党委和政府在贯彻习近平“三农”思想方面下了很大的工夫,做了很多的工作。

  从我自己的调研经验来说,当前“三农”发展出现了很大的变化,比较大的变化有三点:

  一,生态建设出现了重大的转机。总书记把生态文明环境看得特别重,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要像对待自己的生命来对待环境。现在的生态出了问题,为什么出了问题呢?阅兵蓝天很蓝,周边几千个企业停下来就蓝了,北京单双号一控制就蓝了,但是总不能一直控制。

  二,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同时我们也走了很多的弯路和错路。总书记对新农村一系列的论述,特别是“美丽乡村”战略的提出,很大程度上扭转了现状。在过去新农村建设当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农村建设不伦不类,千村一面,毫无特色,现在通过总书记讲话,有了一定的改变。

  三,扶贫工作出现了新的转机,扶贫工作搞了几十年,在整个世界扶贫中我们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我们扶贫工作很慢,原因就是我们过去的思路、理念和措施都有问题,总书记从去年开始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战略,总书记讲扶贫要扶到根上。

  通过这个研讨会,通过学习习近平“三农”思想,我们今后应该做什么?第一点,我们要不断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三农”思想,一定要把措施落实。现在文件出的不少,各种各样的农业政策很多,有一些还未落地,今后在这方面应当下工夫。第二点,应当奋力爬坡。“三农”问题已经到了一个新的时期,也出现了新的矛盾,我们的内外压力越来越大。我们经常讲,农业上的高成本、高补贴、高污染的“三高”模式已经不可持续了,必须要改变。第三点,要加强调研。我感觉“三农”领域调研远远不如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特别是现在一些年轻的研究人不往农村跑,农村是千变万化的,农民的思想也在千变万化。第四点,欢迎更多的工商企业进入到农业、农村。有人认为工商企业进入农村企业不行,现在也出现了以工补农,今天在座有很多的工商企业,我作为一个“三农”问题的研究人员,欢迎大家更多地进入到农业、农村。中国的农业、农民、农村解决了,中国的大问题就解决了,我期待通过不断地学习贯彻习近平“三农”思想,我们“三农”问题将来会有一个更光明的前途。

  最后我宣布习近平“三农”思想研讨会圆满结束,谢谢各位!

  学习习近平 “三农”思想的三个体会

  潘盛洲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尊敬的周铁农副委员长、各位领导、各位嘉宾:

  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参加今天的研讨会,这次研讨会以学习研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思想为主,我觉得十分必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重要会议上、在调研考察中对“三农”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和认识,这些讲话和认识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和国家关于“三农”战略的重要思想,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 “三农”发展的现实问题,具有鲜明的特色和理论风格,是新时期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依据。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思想,对于推进当前和今后我国的“三农”事业,乃至全局的发展都有重大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的思想非常丰富,我从三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的学习体会:

  第一,关于农业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业现代化的论述很多;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习总书记指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这充分体现了国家领导人对粮食安全的重视,也体现了居安思危的战略思想。首先我们要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既要加强粮食安全的建设,又要充分利用好粮食资源,提高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水平,树立大粮食观念。二要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2014年,我国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了非常好的高度,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水平达到了61%,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差距还是比较大,我们要解决好地少水缺的困扰,以资源环境约束为导向,按照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的原则,组织开展重大的农业公关和科技转换,提高农业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生产经营信息化、安全环保法制化。 三要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坚持党的农村政策,首要的就是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在此条件下要不断探索农村土地所有制的经营模式,落实集体所有权;要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为基础,以合作联合为纽带的农村体系。习近平总书记这些重要认识,指明了农村经济制度改革的原则底线和着力点,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在工作中既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进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有序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态势;又要因地制宜,在坚持农户家庭基础性地位的同时,加快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主体。农业有典型的公众性、基础性、社会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大农业投入力度,财政再困难也要优先保证农业支出,开支再压缩也不能减少“三农”投入。要建立农业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改进农业补贴办法,提高市场调控水平,推动农村金融创新,提高农业的整体水平。

  第二,关于新农村建设。首先要加快城乡发展,促进城乡在规划布局、要素配置、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方面相互融合和共同发展,着重建立城乡融合的机制,形成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城乡关系,这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指明了方向。当前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具备了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条件,我们要发挥制度优势,加强体制建设,坚持和完善有关强农、富农的政策,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大对“三农”支持力度。其次是夯实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延伸农业产业链、价值链,促进一二三产业交叉融合,要求我们推进农业调整,不断优化农业布局,统筹城乡一体,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发展农产品经营和农产品电商联合配送等现代农产品流动方式,拓展和开发农业的生态、休闲文化等多种功能。三是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完善规划体制,切实解决规划上城乡脱节、重城市轻农村的问题,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机制,推动形成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体制机制,是公共服务进一步向农村覆盖,为农村建设幸福的生态家园的重要条件。四是促进生态保护。要大力进行农村环境整治,注重乡村文明和城市文明的传承,防止丢失了乡村风貌,要保留城镇和农村发展模式的多样性和个性化特征,实现城乡合而不同。

  第三,关于农民发展。首先要培养新的农民队伍,农村经济发展关键在于人。加强新形势下农民培训,着力培养一大批科技带头人、农业营销人才,吸引大批青壮年留在农村,确保农业后继有人。 其次要多管齐下,提高农民的收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高效农业是农民致富的好路子。要沿着这个路子走下去,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这就抓住了吸引年轻人务农的关键。目前农民收入水平整体不高,城乡收入差距仍然较大,要积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使经营农业有钱可赚,完善农业政策,稳步农业改革。三是大力实施精准扶贫。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全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在贫困地区,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我们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多种举措有机结合,加大农民增收的支持力度,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移民搬迁,医疗救助等决策,努力实现贫困人口的精准脱贫,

  谢谢大家!

上一页123下一页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习近平 三农 研讨会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