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世界杯 新闻 搜索 短信 聊天 企业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中央电台《午间一小时》专题 > 正文

6月7日《午间一小时》:给老年人更多的关爱

http://www.sina.com.cn 2002年07月18日19:38 中央电台《午间一小时》

  嘉宾:张恺悌(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

  尹兰英(中华福寿全敬老集团总裁)

  现场听众若干人

  主持:朱煦

  责编:王玲

  主持人朱煦:听众朋友好,欢迎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午间一小时》节目,我是主持人朱煦,您现在听到的这首歌《常回家看看》大家都很熟悉,很多人在不同的场合都会唱这首歌,我也常因为这首歌想到远在成都的爸爸妈妈。20年前我远离父母来到北京,之后的日子我只能在探亲的日子与父母共享天伦,这几年条件稍微好一点,我基本能保证每年回去看他们一次,哪怕住上一晚两晚,但终究不能守候在他们身边,我常常在想,怎么才能让自己的父母和像我父母一样的老年朋友都能度过一个幸福的晚年呢?今天我们邀请到几位老年朋友和研究老年问题的专家,共同探讨老年人的生活状况。这位是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的副主任张恺悌,您的名字和研究老年问题有什么关联吗?

  张:我的上辈好像就有这种期望,你今后要做一个恺悌慈祥之人。

  朱:还有一位嘉宾是从事养老事业的中华福寿全敬老集团尹兰英总裁,一说总裁就让人想到大买卖,您这买卖有多大?

  尹:我这买卖就是一个公益事业的买卖,我们的主业是养老,现在有300张床以上的敬老院两个,一共700个床位,目前住了660多人。另外还有一所医院,主要服务对象是老年人,还有基地和敬老服务人员培训中心,培养护理人员的。

  朱:今天来的还有北京市宣武区广内街道西便门西里社区居委会的年轻主任带来的老年朋友,这位主任叫金贵香,您今天带来的老年朋友平均年龄有多大?

  金:平均年龄60多岁。

  (音板: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目前60岁以上人口已经达到一亿三千万,为全面了解我国城乡老年人口的生活状况,为今后评估人口老龄化的宏观效应提供基础数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中国老龄协会、中国老龄科研中心于2000年12月在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进行了"中国城乡老年人状况一次性调查",调查内容涉及到老年人的经济收入、住房条件、社会养老保障等方面。详细情况,请您关注《午间一小时》今天的话题《给老年人更多的关爱》。)

  朱:现在我们先请张先生介绍一下2000年有关老年人的这个调查。

  张:这个调查叫"中国城乡老年人口一次性抽样调查",是2001年12月初在全国20个省市开展的。总共调查了20255名老年人,总体的分部情况基本是城市一半,农村一半。

  朱:我想请教一下,一个国家是否进入老龄社会,国际上通常的指标是指占总人口比例达到多少的时候?

  张:60岁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这是一个指标;另外一个指标是65岁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7%以上,就是进入了老年型国家。根据我们第五次人口基本普查来看,我们国家现在公布的数据是65岁的老年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已经达到6.98%。

  朱:实际这是全国总体的平均数,具体到某个城市,比如上海,这个数字可能更多。

  张:对,上海已经达到了14%,北京13%。

  朱:应该说完全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张:对,北京在90年代初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了。

  朱:在这次调查中,首先给我们一个非常确切的信息就是中国确确实实进入老龄化了,这里面有没有比较突出的问题?

  张: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在做研究过程和数据处理过程中发现这么几个特点,我们1992年曾在全国12个省市做过规模相当的调查,将这两次调查数据做一个对比:第一,老年人的货币收入有所增加。

  朱:您是指绝对值?

  张:对,基本增加了8倍,也就是现在城市老年人的离退休金平均下来的统计数据是670块钱,1992年基本在90多块钱,而且货币收入这方面增加可能有很多政策性的原因,不断增加工资,离退休金不断调高,还有咱们的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这样享受社会保障制度的老年人的比例在增加。另外一个特点是老年人的住房条件有明显改善。1992年的问卷里有一题"你有自己的单独住房吗"?这个回答率是很低的,好像在30%左右。现在80%左右的老年人都有。第三个特点是老年人的平均文化程度有明显的提高。

  朱:应该说新加入的老年人群文化素质高的比例增多了。

  张:对。另外一个特点是老年人参加社会活动的比例在增高,他的观念在改变。老年人多了,活动场地少了。

  听众1:像我们丰台地区吧,老年人的活动器械就比较少。

  张:这种问题在老的居民区里比较突出,在新建的居民区情况相对好一些。民政部去年开始推行了一个星光计划,在三、五年内,全部的城市地区和90%以上的农村地区要建立老年的锻炼设施,而且投入量还是相当大的。

  (音板:老年人是社会中的弱者,在急剧变革的社会当中,老年人自身及家庭正面临着社会改革所带来的利益格局的变化,当前正在实施的一系列政策改革,如住房制度改革、医疗制度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等等,都或多或少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在这些方面,老年人心里在想些什么,他们又遇到哪些困难?请您继续关注《午间一小时》今天的话题,《给老年人更多的关爱》。)

  朱:您刚才讲的都是可喜的变化,由于老年人群绝对的增加,它带来的问题您能不能也讲讲?

  张:这肯定要讲,比较让人担心的就是老年人对现在社会生活状况的满意度在下降。

  朱:您能不能讲得更直白一些?

  张:我们在问卷里问,"您对您现在的生活满意吗"?分成几个类别让他回答,"满意、不满意、一般、非常不满意"。通过我们这次调查,"不满意"的比例比1992年要高了10个百分点,原来不满意的就70%,现在突破了80%。我们感到挺奇怪,老年人到了晚年有吃有喝应该挺好了,现在社会保障制度在提高,离退休金的待遇也在提高,物质生活都提高了,我们就觉得应该满意了。

  朱:我们马上现场做一个调查好不好?

  张:非常好。

  朱:刚才专家提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过了八年还越来越不满意了,哪位大爷或者大妈说说您的感觉。首先您要表个态,您满意或者基本满意或者不够满意。

  听众听众2:我对现在的生活或者说老年人的问题我基本是满意的。为什么说基本满意呢?因为它跟过去不一样了,过去孩子多,生活都比较困难,现在咱们退休以后,我的工资有了保证,这方面我还是比较满意的。别的单位,别的农村或者城市,退休费发不了,咱们这儿100%都能发退休金,国家对咱们还是比较关心的。

  朱:您刚才说基本满意,那您再解释一下为什么是"基本"?

  听众2:不可能达到100%,老年人不满意的地方不是说在国家身上,老年人退了休,想得比较多,这样的老人压力比较大,本来几百块钱工资,家里还有下岗的,他必定要拿自己的工资贴一贴。

  朱:大妈,我顺便问您一下,您几个孩子。

  听众2:三个孩子。

  朱:他们的工作状况怎么样?

  听众2:有六个下岗的。

  朱:三个孩子六个下岗的?

  听众2:都结婚了,但是现在都找到工作了。

  朱:您最多的时候一个月要贴他们多少?

  听众2:不够就得给。

  朱:您现在退休工资或者劳保工资能有多少?

  听众2:700多块钱。

  朱:您再省,一个月也贴不出多少钱来。

  听众2:是,孙女上学要交学费,当时他们拿不出来,我还得给她拿。大的贴补也贴补不了,这是我自己的看法。

  张:我觉得您的解释很有代表性,第一,您的满意度是在和过去比,这个满意度非常高,这代表我们整体的公民承认,随着社会现代化我们的生活质量在提高。但现在有这样的问题,我一直在考虑,为什么现在有很多老年人觉得不满意,他不满意的原因不仅仅是对自己的生活状况的不满意,我们在数据上再进行细分,他对社会的一些问题不满意,对社会的风气不满意,对现在歧视老年人的一些做法不满意。另外刚才大妈提到子女下岗,这是我们这次调查发现比较突出的问题,我们列了一个量表,在我们的理论假设里是老年人担心自己的养老金问题,身体的问题,但是实际数据看,比较担心和非常担心担心子女下岗的占70%多。

  朱:就是子女的就业情况直接影响到老年人晚年生活的担心度。

  张:这是为什么?是东方传统家庭的老年人的利他主义。我想在座的都是,想自己的少,更多的是想自己的子女,本来现在老年人的平均收入已经很低了,但是为了补贴自己的子女,最后受影响的还是老年人自己晚年的生活质量。

  朱:因此我们解决好就业问题,同时也会影响到老年朋友的生活状况。

  张:我非常同意,我们整个社会解决老龄问题应该从哪儿入手?是不是老年人的问题就只是解决老年人的问题,我们现在看待老龄化问题和老年人问题不是单独的。

  朱:不能把眼睛只盯在老年人群,应该看到和他们相关的方方面面。

  张:对,解决老年人的问题更主要的还是整个群体共同解决,不是说老年人想办法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

  朱:张先生,您刚才说到的第一点是满意度问题。

  张:第二个我比较关注的问题就是离退休费用能否按时发放。在我们的调查过程中发现,事实上还是有一定距离,将近10%的老人不能按照领取离退休金。

  朱:或者不能足额。

  张:对,我们把拖欠的数据大概算了一下,到我们调查截止时将近60多个亿。

  朱:全国范围?

  张:我们所有的调查都是进到老年户家里,由访问员和督导员和老人面对面进行。然后把这个数据收集回来,经过计算机的处理得到的答案,拖欠的问题比较严重。

  朱:这可能也有它特殊的原因。

  (音板:退休金、劳动收入和家庭资助是老年人的三大经济支柱,在中国城乡老年人口一次性调查中,接受调查的老年人在对经济状况进行自我评价的时候回答够用有余的占16.4%,大致够用的占53.3%,有些困难的占24.1%,十分困难的占6.6%。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健康状况的下降,医疗消费所占比重将会越来越大。请您继续收听《午间一小时》今天的话题:《给老年人更多的关爱》。)

  张:另外,还有医疗费的报销问题。

  听众3:这个问题心里负担比较大,参加工作时还年轻,把自己的一切献给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那时我们确实工资也很低,就60、70块钱,但那时候医疗有保障,现在就担心这个问题。

  张:现在老年人在这方面的担心程度相当高,而且这方面的拖欠问题最大。

  听众4:现在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肯定病多,现在到医院没有几百块钱你就别去了。

  张:我想顺便问一个问题,在座的60岁以上的老年朋友,到目前为止有哪些人手里还有没有报销的医药费。(举手)

  朱:50%。

  听众5:我从1998年到现在厂里一直没有报销过医疗费。

  朱:如果要报报多少?

  听众5:我有三千多块钱药费,按90%报也能报二千多,但是医保以后到现在还没报过。

  听众6:我大概有三千多块钱,我们多少年没报了,但前几年我没什么毛病,改成医保以后我病也来了,从12月份到现在已经花了两千多块钱,一去就是两百多,消炎药利福星,一盒三十七块多,看着包装挺好,里面就两片药,吃四天。吃完你还得挂号花五块钱。我们压力特别大,吃五谷杂粮不可能不生病。

  听众7:我现在倒是欠得不多,但是报销比较困难,去年大夫诊断,一量血压180,作个心电图也有毛病,他说你冠心病、高血压,现在医保改了我倒有病了。以前我真的没病,好多年没病,人家一说我心里也觉得挺有压力。刚才别的老年同志说,家里有下岗的,虽然找个几百块钱也只能够他生活,但他还得养孩子。比如最近我孙子,牙坏了,疼得吃不了饭,我带他看牙去,去了两趟,头一趟花了160多元,第二趟花了230多元。

  朱:这还不能报销。

  听众7:没办法报销。这还是上我们小区找医生看的。我跟医生说,您给补个便宜点的,我已经负担不了了,只要它不疼,能吃饭能上学就行了。您想我一个月的生活费就看牙了。

  朱:大妈虽然笑着在给我们讲,但看着我们的老一辈心里真不是滋味,很心酸。

  张:对,很受撞击,这代老年人对我们整个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这代人换回来的,所谓社会现代化是怎么回事?每个社会成员都应该享受社会发展的成果,1999年是"国际老年人年",当时联合国提出了这样的口号,"建立一个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社会"。这说明什么?我们的社会要关注脆弱群体,相对来讲老年人是比较脆弱的。全国调查的基本情况是这样,拖欠老年人医药费的占24.4%,比例相当高,而且平均拖欠是900多块钱,这也是向我们,向社会提出这个问题应该怎么解决。我们作为一个专业研究人员,也在考虑用什么办法。中国传统的养老方式是老年人一旦需要帮助,靠家里面。刚才几位老人在讲的时候,我一直在想我自己家的情况,我母亲78岁,虽然她的退休工资有700多块钱,但我们家子女多,有五个儿子,两个下岗,好在像我这样收入还稍微多一点,我不可能让下岗的弟弟他们去养,这么一来我就责无旁贷了,而且家里子女多了还有一个军团效应,五个孩子一个拿一百块钱,就是500块。咱们再考虑,现在已经进入了独生子女家庭。

  朱:至少是少子女了。

  张:说得非常准确,像我们到了你们这个年龄应该怎么办,我们现在就要有一个应对的办法。养老实际是一个终身准备的过程,我们在座的这代老年人困难在什么地方?过去我们一直是在高就业低工资这种状态,不可能一下解决这些问题,但为我们现在的准老年人,50多岁的人提了个醒,从现在开始心理上、物质上各方面要做准备,我觉得这是比较重要的。

  (音板:人人都会老,家家有老人,忙碌一生的老年人进入晚年之后是希望和家人在一起生活?还是愿意到敬老院等机构去通过余生呢?请您继续收听《午间一小时》今天的话题《给老年人更多的关爱》。)

  朱:接下来就说到一个很大的问题,也是我们今天要谈的一个很重要的话题,那就是养老。您刚才提到以前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都是靠家庭养老,一代儿女去孝敬、赡养一代父母。但现在存在一些困难,比如落实到您家里,五个人有两个比较困难,还有三个尚可,但您刚才讲人多力量大,解决起来也还可以,但像刚才那位大妈讲到的,她孩子的孩子看牙的问题解决起来都很困难。我们面临的是什么?在座的老年人都面临着养老问题,他们坐在这儿,身体状况还行,但有谁不明白他们也需要照顾?需要关心,甚至在生病的时候起码有个人端端水,帮忙扶一扶,擦擦身子,我们现在传统的家庭式的养老模式是不是也应该有些变化和修正?

  张:你现在提到的实际是方方面面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中国的家庭养老还能持续多久?不光我们关注,国际社会也在关注。我想可以这么理解,养老应该说从三个角度看待,一个是经济上的保障,一个是生活方面的照料,另外是精神方面的慰藉。从三个要素来解决,目前我们觉得在经济上可能大多数老年人的经济状况还基本有保障,他们现在最缺的是什么?是精神慰藉和日常生活照料,尤其到了高龄,现在我们国家高龄老年人每年以5%的速度在增加,这是相当可观的,这也对我们传统家庭养老提出挑战,本来家庭结构小型化,空巢家庭的不断增多,孩子都分居了,这次我们全国调查里也得到一个验证,城市里面的空巢家庭已经占到30%。

  朱:什么叫空巢家庭?

  张:所谓巢就是鸟窝,老鸟把小鸟都养大了,翅膀硬了,会飞了,再也不飞回来了,用这个来形容我们的家庭结构。现在我们把什么样的老年人归为空巢家庭呢?一是单身老年人,或者只有老两口,子女不在身边,这样的家庭在城市占37%,这和前几年有很大的改变,空巢家庭在不断增多,也就是对我们提出了照料的问题,一旦家里老年人病了怎么办?过去我们的子女都住在一起,上班下班你就得回这个家,不能看我老头老太太躺着没水喝,现在他不在这儿了,这就提出由社会、社区来解决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在外移的问题。

  朱:可不可以这么说?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补充家庭养老逐渐弱化的趋势?

  张:对,在这种状况下,我们提得比较多的是社会慰老服务和养老院。

  朱:社区这一块儿大家接受起来可能比较好,历来社区把关心老年人作为社区工作中很重要的方面。关于养老院养老的问题--

  张:我们叫机构养老。

  朱:作为老年人,"机构养老"接受起来可能比较困难,我们请尹总来简单介绍一下,您刚才说700多个床位,入住率达到了多少?

  尹:百分之九十五点几。

  朱:我还要接着调查,您的床位平均价格是多少?

  尹:我们两个敬老院有好多档次,从400多元到900多元。

  朱:入住的老年朋友中属于哪种类型,比如文化水平高得多,还是收入水平高得多,还是因为完全在家没人照顾才来养老院?

  尹:还是在家没人照料的比较多。

  张:像您那儿半自理、全自理的人各占多少?

  尹:自己能到食堂去吃饭,自己能洗澡,能参加一些活动,这个比例大概最高也就20%,半自理的大概占50%。

  张:刚才尹总讲了她们所在养老院的一些情况,她说有一个趋势,再过十年二十年要靠家庭养老是很困难的,到那时候我们来招呼你,你上养老院;我们不招呼你,你自己都会找上养老院,她是这么充满自信,而且她在倡导这种养老的观念和意识。我们想听听在座老年朋友的看法。

  听众8:我住敬老院差不多三年了。

  朱:当时是孩子要送您去还是您自己要去?

  听众8:我要去,但孩子都不同意。

  朱:为什么?

  听众8:有儿子,又有闺女,家里又都不穷,你去干嘛?我们养不起你?我说不是这种情况,老伴去世以后,各个地方我都呆过,不行。

  朱:您几个孩子?

  听众8:我四个孩子,三个闺女,一个儿子。

  朱:您挨家都住过?

  听众8:都住过,都欢迎去,但是不行。

  朱:为什么?

  听众8:没有说话的,而且家庭事务多。老人是这样的,见事儿就想管,孩子不同意。另外在姑娘家,有姑爷;在儿子家有儿媳妇,人家一旦打起来,说谁?不好说。所以我住到敬老院。今年春节回家呆几天,还得抓紧回来,在这儿到点吃饭,衣服脏了有人洗,到时候洗澡、剪头,各方面都方便。

  朱:要不我看大爷怎么这么利落呢,头发虽然白了,但是剪个平头特别利落,我明白了,您是不用转变观念的。这位大妈和那位大爷是一家的,你们有没有考虑这个问题,我可注意到有老两口一块儿去养老院的。

  听众9:我也想过,子女要是对我不好,我们老两口就上养老院去。

  朱:可是刚才那位老大爷说了,子女抢着养他也去,不是等他们不好。

  听众10:儿媳妇说,她退休了,吃棒子面粥也不让我去养老院。

  朱:这位大妈呢?

  听众11:我想,我生活不能自理的时候去,现在还能动,还能照顾自己。

  (音板:我国人口老龄化引起家庭规模和家庭结构在发生变化,一方面,老年人的生活照料需求增多,另一方面,家庭养老功能也在弱化,如何探索与建立家庭养老和社区养老相结合的居家养老体系,使每一位老年人老有所养,尽享天伦之乐。请您和我们一同关注《午间一小时》今天的话题:《给老年人更多的关爱》。)

  朱:张先生,说起养老,我想听众朋友在这个问题上就有好多不同认识,特别是咱们中国,老年人就该在家里养着,怎么能让别人养呢?你也是当儿子的,我也是当儿子的,我觉得一开始我想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也觉得怎么可能,把我爸我妈送到养老院去让别人养,那我干嘛呢?但现在我确实在转变。

  张:往哪方面转变?

  朱:比如我弟弟和父母现在在一个城市,我离得非常远,我想爸爸妈妈岁数更大了,如果我弟弟照顾起来也不是很方便的时候,我会考虑让他们到北京来,或者建议他们在成都找一个敬老院或者养老院,我觉得保障很重要,并不是因为我不孝,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我不能因为照顾父母把工作辞了,我钱都不挣了,拿什么去献孝心。在咱们的调查过程中,情况怎么样?

  张:现在养老机构的总体印象,从城市老年人来看,认为机构养老条件比较差的占8.4%,认为一般的占53.5%,认为较好的占38%,城市里30%的老人对机构养老的整个设施接受起来还是很容易的。

  朱:这是对设施的满意程度。

  张:另外就是入住的收费。

  朱:现在有个词叫"门槛"。

  张:对,这个门槛是多少?现在在城市里面一个月平均收费417块钱。

  朱:包吃包住包护理,所有的费用。

  张:对,农村更低了,才一百多块钱。对于是否愿意到养老院安度晚年,这部分回答情况:从城市来看,20%的老年人愿意到养老院去度过晚年,他的年龄层次比较有意思,越是年龄低的,愿意程度越高,也就是60-64岁组的愿意程度占23.6%,65-69岁组占20.9%,到80岁只有13%的老年人愿意住。这组数据给我们什么印象呢?归纳一下,大多数老年人慢慢在接受到养老院去安度晚年,但是对于养老院里的收住门槛承受能力比较有限,全国的数据是410块钱,当时我们调查北京是在700块钱左右,但还有一个限制条件,你自己能承受多少?回答是500块钱,其它部分希望子女来承担。我再说说我的想法,我的母亲已经78岁了,我的岳父岳母也是76岁、77岁了,他们同样生活在空巢家庭,我们也在考虑他们的晚年应该怎么办,比较一致的想法是坚决不去养老院。人家说改变观念了,更多的老年人愿意到养老院去住,怎么你研究这个问题的反而不接受呢?因为我们每到一个国家,第一个首先要参观访问的都是老年公寓,就是机构养老这种形式,我觉得在那里面,它有它的优点,首先像刚才这位老先生讲的,日常生活很有规律性,有人交流,这是它的优点,而且大家可以在这种环境彼此了解,从生活环境角度来讲还是比较能接受,但作为一个研究采访学者,我专门在那儿住了一个多月,有这样的一个问题让我特别震惊,就是老年人内心的孤独,因为老年人到晚年需要什么?他不光解决吃饱了的物质生活条件,人的欲望是递增的,人的需求量是递增的,你的衣食问题都解决了,马上涉及到情感的交流,老年朋友之间是一个交流,但到晚年更需要什么?需要亲情,刚才开头播放的《常回家看看》这首歌,我觉得这首歌之所以一下能唱红祖国大江南北,就是因为它呼唤亲情。当时给我印象非常深的就是一位留日的老先生,人家一开始跟他交流,好,吃饭没问题,大家在一块儿。但你和他坐的时间稍微长一点你就发觉他很孤独,我说您难道一点都不缺什么吗?他不说话了,你再往下问眼泪就下来。他说我人虽住到这儿,但是我还有一个家,孩子还会到这个家看看。我觉得现在我并不是责怪机构养老的服务设施或者服务态度怎么样,我们整个社会观念在转变的时候,我们的子女一直要回家看看,老年人住在什么地方,他们的家就在什么地方。

  原:说到这儿,我就想代我的同事问您一个问题,我们办公室的编辑小董就曾经很认真地问我,养老院是一种很好的形式,但你不觉得老年人和老年人总呆在一起是一种封闭吗?这种循环,这种相互的刺激会不会使老年人更远离社会呢?

  张:对,他提到的这个问题也是我们现在比较关注的,到底现在有什么更好的方式呢?咱们最近提出来要"居家养老",让老年人更多的时间留在自己的家庭。当家庭照料空缺的时候怎么补充?

  朱:我理解您刚才强调的居家似乎和我们原来的家庭养老有一个很本质的区别,就是门是开着的,如向社区开放,向邻里开放,向包括老年人青年人所有人在内的社会开放。而原来我们的空巢家庭更多是关上门的。

  张:对。从老年心理学的角度来考虑,老年人更愿意生活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因为他有很多亲情在里面,有传统的社会观念在里面,还有自己的所思所想在里面,他一看到自己非常熟悉的东西有亲近感。

  朱:好,尹总已经主动把话筒拿过来了,看来有话说。

  尹:我认为今后的养老问题应该是当你需要人照料的时候,你生活不能自理,体弱多病,在家也不方便了,就可以到养老院来。不管你是社区托老还是大的养老院,大的养老院一般医疗设施比较到位。

  朱:您指专业化程度比较高。

  尹:对,这就适合生活不能自理的。如果又不舍得子女,又不能自理,但孩子又上班,没办法的情况下你可以走进社区,我觉得社区将来能解决一部分问题,因为它特别近,而且孩子一下班就可以来看你,或者今天晚上回家住,明天再来。

  朱:我们今天只谈了一个问题就是养老,其它方面的问题我们只是涉及了一下。老年问题绝对不只是老年的问题,是包括全社会方方面面的,因此我想在今天的节目阶段性的要结束的时候,张主任能不能再对听众和在座的老年朋友、他们的子女们以及我们这些做儿女的朋友说两句?

  张:你给我的任务特别重,我有千言万语,但时间有限,我觉得从整个情况来看,养老涉及的问题很多,怎么养,谁来养,养的怎么样?作为一个中年人,一个子女的身份,我非常推崇这句话,"求忠臣于孝子门下",如果你对你的生身父母都不去孝敬,不去尊重,你怎么可能去爱其他人?谢谢大家。

  朱:在节目的最后,我也想发几句感慨,老人实际是我们的昨天,尊敬老人正是我们对昨天的一种敬畏,而老人又预示着我们的明天,关爱老人实际就是关心我们的明天。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不断加速,对养老问题的关注不仅仅是儿女们,更是社区乃至全社会关注的问题,相信通过大家的努力,新型的养老观念和完善的养老模式一定会使我们的养老事业更加科学化,人性化,更具中国特色。在这里,我再次感谢张先生,感谢尹总,感谢在座的大爷大妈,感谢金主任来到我们的节目,谢谢大家!

   热力推荐三星 三菱 松下手机图片专区,最炫、最酷、最流行!
      新浪手机图片每天增加上百幅,下载最新图片送数码相机钻戒!


发表评论短信和E-Mail推荐】【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
5月23日《午间一小时》:深情的黄土恋(2002/07/18/ 19:32)
5月16日《午间一小时》:为了心中的老北京(2002/07/18/ 19:30)
7月11日《午间一小时》:诚信从点滴做起(2002/07/18/ 19:25)
7月2日《午间一小时》:让基层组织成为党员的家(2002/07/18/ 19:22)
7月1日《午间一小时》:战斗堡垒在连队(2002/07/18/ 19:02)
6月8日《午间一小时》:我不是个坏女孩儿(2002/07/18/ 18:58)
6月27日《午间一小时》:高扬起精神的风帆(2002/07/18/ 18:55)
6月21日《午间一小时》:苗寨阿公--何国相(2002/07/18/ 18:50)
6月14日《午间一小时》:心理医生介入灾难救助(2002/07/18/ 18:47)
6月13日《午间一小时》:透视生物入侵(2002/07/18/ 18:45)
中央电台《午间一小时》专题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联通手机购买个人家园,百分百中奖!


新浪漫情缘,约会帅哥美女,手机酷表香水浪漫有礼
短信图片铃声推荐
下载最新图片送大奖!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贺卡
[N]周杰伦-伊斯坦堡
[N]孙燕姿-乘着风
[M]那英-我不是天使
[M]孙楠-风往北吹
更多>>


新浪商城推荐
美丽生活,尽在易趣
  • 二手笔记本3折售
  • 最新电脑配件低价
  •   西单igo5天天特价
  • 1~3折超值礼品书
  • 畅销计算机图书
  • 香水热卖
  • 佛裸蒙性感香水
  • KENZO竹子香水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 更多精品特卖>>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2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