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持采访嘉宾(点击看大图) |
2002年12月14日晚间11:30分,中央电视台CCTV-12新闻夜话播出《京剧名师袁世海辞世》,本节目重播时间为12月15日中午12:25,以下是播出节目内容实录:
编导:董雯嫣 主持人:董雯嫣
《新闻夜话》——袁世海逝世
导语:欢迎收看我们的节目,3天以前,也就是12月11号,国宝级的京剧大师袁世海先生逝世,享年87岁。下面就是我们今天上午刚刚拍摄到的袁先生居所的目前的情况,地点是在北京复兴路22号楼。
噩耗传开以后,中宣部、文化部、中国文联、全国记协、中国京剧院的领导都赶到这里致哀、慰问,并且传达了李瑞环、丁关根、刘云山、孙加政等领导同志的哀悼和对家属的关怀,文化部专门成立治丧委员会,安排袁先生的身后事。
社会各界对袁世海先生的辞世深深地惋惜,让我们接听一下今天的热线电话。
电话热线1
(刘长瑜中国京剧院艺术指导委员会主任)
转场:现在我们将采访袁世海先生的儿子袁小海。
采访1 (袁小海袁世海之子)
主持人:袁先生,首先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这个采访。
袁:谢谢。
主持人:我仅代表中央电视台西部频道,代表《新闻夜话》栏目,向您的父亲袁世海先生的病逝,表示我们衷心的悼念。
袁:谢谢,我也代表我全家人,也通过我们电视台,通过我们的栏目,向热爱京剧的观众们和大家表示致谢。
主持人:袁老先生走得非常的突然,好像突然到让我们不太能够接受这个事实,不太敢相信,因为就是在去年,他还能够在复演《红灯记》的时候做出,坚实地做出鹞子翻身那样的动作来,他的身体状况表现得一致是非常得好。所以我们想问您,他是不是在对待自己身体上,太逞强了?
袁:说逞强吧,好像有这个方面因素。
主持人:他表现出来的这种没有问题,有没有可能是他的意志在控制?
袁:我父亲,因为自小,自幼他入这个富连成科班,受到的这个训练和练功,咱们讲,这方面他耐力很强,包括那天他犯病的时候,我们说这打电话,叫救护车,他还控制,说不要紧。
| 袁世海生前照片(点击看大图) |
主持人:当时有没有因为他自己的控制,延误了一定的病情?袁:也不是,因为那个情况来得急,很突然,测不及防,当时他还说,不要紧,我过一过就好了,那时电话已经打了,急救车来得很快,可是尽管来得这么快,等这部车到了,他人已经,已经离开了。
主持人:袁老先生在辞世的前一天还打电话,要求参加2003年的戏曲的春节晚会,而且12号他要去参加一个座谈会,然后又要坐飞机到上海去,来参加一个演出,那么对于一个80……
袁:去观看演出。
主持人:去观看演出,对于一个87岁的老人来说,这个繁忙程度是不是已经超过了他能够承受的限度。
袁:7号晚上我们在沈阳还演出了《红灯记》,但是他一生就是愿意能多工作,愿意把自己有生的经历能够投放到无限的振兴京剧的事业里去,也希望他能够在有生之年,能够多做些工作。9号,丁关根同志还派文艺局的领导到家来看望,而且丁关根同志说,还要继续做这个振兴京剧的工作。
主持人:丁关根同志当时是派人去看望袁老先生,当时也表达了一个心愿,就是说会一如既往地来支持这个京剧事业的振兴工作,袁老先生有一个什么样的回复吗?
袁:他一是听完非常高兴,同时他也把他一个心愿提出来,他说,就是60周初的时候,《三国演义》的剧目能够呈现在舞台上,献给咱们热爱京剧的观众们,这也是咱们国家的一份财富,艺术财富。当时的文艺局领导听完以后,也是很高兴,说,好极了,您把您的想法能够有一个成文,我们转给丁关根同志,丁关根同志也一定会非常高兴,非常支持。这个事情就是谈到这儿了,这就是9号了,没想到11号他就离开我们了。
| 江主席与袁世海合影(点击看大图) |
主持人:袁老先生一直是想振兴京剧,那么在这一点上,他是受到了三代领导人的肯定和支持,他这些过去的故事会经常讲给你们听吗?
袁:会的,因为像周总理都提出来,只要有好节目,我们就全力支持,物质上的,精神上的,你们就报,我们就来批准。
主持人:小平同志当时是怎么来关心京剧的?
袁:小平同志的关心不光是京剧了,对文化、艺术,他的具体的指示,就是要让它按自己的艺术规律去让它繁荣,去发展,那么到了我们江主席,朱总理,李瑞环同志,我们这第三代领导人对京剧的关心、指导就更进一步细化了。 | 朱总理为袁世海签名(点击看大图) |
主持人:老先生在生前收徒弟是一分钱也不要,而且他在讲课的时候,也不取任何报酬,那么他想要的回报是什么呢?
袁:想要的就是能够青出于蓝胜于蓝,他这个想法就是说,我这个想法,比方报纸上也有介绍,他对青年人的提携,他说这是我们的责任,说我今天,我能够成为今天,是前辈人们对我的提携。
主持人:老先生的追悼会会在什么时候进行?
袁:文化部,还有我们中国京剧院,目前跟我们家属来协调,就是初步订在12月22号上午10点钟,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大礼堂举行。
主持人:非常的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
袁:谢谢。
主持人:希望您能够节哀。
袁:谢谢。
热线电话2
(被采访人:张金静北京必胜客比萨饼有限公司公关事务部经理)
转场:欢迎继续收看《新闻夜话》,京剧界造诣最深的艺术大师之一,袁世海先生辞世,接下来我们将采访中国京剧院院长吴江。
采访2
(被采访人:吴江中国京剧院院长)
主持人:对于今天的好多年轻人来说,可能都不知道袁世海这个名字,甚至都来不及知道这样的国宝级大师到底宝贵在哪儿,大师就已经离开我们了,那么袁世海老先生是架子花脸的大师,您能不能介绍一下架子花脸的特点?
吴:侧重在表演方面,在功架方面,在刻画人物方面的,为架子花脸。
主持人:袁世海老先生,他的这个架子花脸有什么独特之处?
吴:袁先生嗓子好,他既可以表现架子花脸的所表现出来的塑造人物性格,很鲜明性格的,这样的角色,同时他塑造的这样的角色又可以唱。
主持人:袁先生的这个表演艺术被称为是袁派艺术,他的这种称谓,称法是业内的称谓,还是说在民间上的一种说法?
吴:我想在戏迷中,在观众中,已经承认袁世海先生,他的表演艺术已经形成了自己一整套的流派了,一整套的艺术特点了,所以说,称袁派是当之无愧的。
主持人:现在袁派已经有了传人,那么也是有一些人在学,但是袁先生的优势就在于他是做戏如做人,他不拘泥于形式,非常灵活地来处理,所以实际上,是不是这么精彩的东西,它已经不可能再完全复制了?
吴:那倒也不一定,因为袁先生他是继承了老一辈的优秀传统,在继承的过程当中发展下去了,他的学生继承了他,在继承他,他的学生也要与时俱进,也要走向明天。
主持人:除了袁老先生之外,还有没有他同一时代的这样的大师存在?
吴:有。
主持人:能够像他一样,这样等级的大师,还能有多少?
吴:但是为数非常少了,比方像吴素秋老师,像赵燕侠老师,像王金璐先生,这些,但是应该说,已经是仅存硕果了。
主持人:那么怎么才能保护这些大师们,让他们的舞台艺术,让他们的表演艺术能够更长久?
吴:应该说从几个方面,中央在抓了彩霞晚霞工程,袁先生已经留下了他的晚霞工程和一些音配像的,过去在年轻的时候的一些音,以后配了一些像的这些作品,留下了相当一批资料,这是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我想学生,通过学生,把他的活的艺术,他们在生前都教收了一批学生,学生是可以去传承他们的艺术的,去发扬他们的艺术的,这是一方面。再有,由于现在我们对民族文化和对文化的重视,中央也会,中央和社会都会投资,都会重视的。就是对他们艺术经验的整理。他们曾经讲过的、谈过的有些散的资料什么的,通过一些艺术资料的整理,我觉得这些都可以去延长他们的艺术生命。
主持人:对于像袁先生,这样的大师,他们的存在,对整个的戏曲界来说,有多大的价值?
吴:这个不可估量,因为艺术的传承是靠人,尤其是表演艺术的传承是要靠人,就是说我们说长城被毁掉了,我们可以捐资,再把它修复起来,在原来的基础上修复起来,但是艺术是带在老的艺术家身上的,尤其我们这种优秀的传统艺术,他的表演经验,是带在老的艺术家的身上的,如果说有一位老同志,他身上会带多少出戏,多少绝技,多少表演经验,他能够尽早地去挖掘,去抢救,去给他带学生,去传承,这个艺术可能就活下去了,可能就发展下去了;如果不重视这种抢救工作,如果不重视这种保护工作,不重视老的艺术家存在的重要价值,对他艺术发展的重要价值的话,那就很有可能走一位老同志,就带走一批。这样就使我们原来的这个基础,越来越小,越来越少。
主持人:我们需要等一百年,将近一百年,才能够等来一个大师,那么接下去的这一个世纪,我们是不是能够期待,出现更多的像这样的大师呢?
吴:我想有袁先生的这种精神,他对艺术的这种执著的追求,对京剧的这种爱,是会影响我们青年一代的,影响我们以后的从业人员的,如果在他们的影响下,有人真的悟透了,就像袁先生他们这一代人,为什么能够出这么高的成就,他们是通过刻苦的训练,通过执著的追求,通过真正的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他们也能像老先生这样去做的话,我们今天的条件比原来好了,身体条件、物质生活条件,包括我们的排演,各方面的工作条件、环境,都比袁先生他们那一代,那要好得多了,有这么一个好的条件,如果我们也能继承他们这种精神,积极地去学习,刻苦地进行训练的话,我想21世纪是应该出大师的。
结束语:非常感谢您,谢谢!节目的最后,我们特意地留出了一点时间,让我们一起来回顾袁世海先生的京剧艺术。
(完)
中国万家企业免费试用企业邮箱。进行中!
踊跃投票“双十”企业精英评选,中华企业管理英雄向你亲授商机!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