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时评:新华社向社会郑重承诺意义深长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9月27日15:00 新浪观察 | |
作者:亦菲 新华社为属下的山西分社4名记者在繁峙县金矿爆炸事故采访活动中,收受当地有关负责人及矿主送现金和金元宝一事 首先,敢于正视问题而不是掩掩遮遮。新华社接到"群众举报后,立即成立调查组,对4名记者的违纪问题进行了严肃查处"。敢于正视自身出现违纪问题并及时纠正是实事求是的体现。传媒面对自身记者出事,往往有两种态度,一是如新华社那样,敢于正视,迅速调查核实,依规依法严肃处理;另一种是能遮即遮,能掩即掩,能"疏通"即"疏通",尽量做到"家丑不可外扬"。实践证明,前者是负责任传媒的态度;后者则是文过饰非的态度。传媒的威信,不仅仅是要求宣传政策解释法律准确,报道事实准确,也包括他们内部人员作风正派,秉公办事。还包括他们"出事"后能敢于正视敢于实事求是作出处理。 其次,善于警示教育而不是"不了了之"。新华社对自己内部4名记者的严重违纪行为"收录进警示教育录像片,展开广泛的警示教育"。善于警示就是不失时机地将发生在身边的活脱脱违纪典型作教材,警示全体职工:搞有尝新闻,接受人家礼物既是"损牌"行为,也是断送记者政治生命的开始。党政干部要讲廉洁,报道廉洁新人新事的新闻记者也要讲廉洁;只写文章赞扬别人不贪一针一线或批评别人贪赃枉法还不够,还得要记者自己身体力行奉公守法。警示在于教育一大片,使人人从中得到启发。新华社此次警示当然会引起震动。 再次,敢于公示而不是"说说而已"。新华社负责人表示,欢迎社会各届对新华社记者、编辑履行承诺的情况进行监督。凡发现新华社人员有违背承诺的行为可直接向新华社举报投诉。还公布了举报电话。新华社此举等于向全国各届发出呼吁,号召全社会来监督自己的采编人员。媒体记者在执行舆论监督的同时,自己也处在被监督的状态。这样,无冕之王的现象就有可能得到遏止。 平心而论,时下媒体记者受礼问题独不止新华社,已是一个甚为普遍的现象。某些媒体记者在受礼乃至索礼索贿方面情节更严重。但是,像新华社那样权威的通讯社,对属下记者出事采取郑重其事的态度,通过举一反三、通过"公示"办法号召社会对自身进行监督,恐怕是罕见。可以相信,新华社此举不但没有降低其在报道方面的权威地位,而且在媒体同行中也会引起了连锁反应:新闻记者、新闻媒体在充当舆论监督的同时,确也必须时刻警醒自己,时刻约束自己。从这个角度而言,新华社此举令人叫好。 | |